APP下载

门控心肌显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前后心肌活力与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2015-06-01窦悦吴东垣朱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5期
关键词:放射性节段左心室

窦悦 吴东垣 朱丹

门控心肌显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前后心肌活力与心功能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窦悦 吴东垣 朱丹

目的比较门控心肌断层显像(GMPI)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心梗)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心肌活力与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急性心梗患者30例, 分别于介入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行门控心肌断层显像, 定量分析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并计算和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结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EDV、ESV、SV显著低于术前, 而LVEF显著高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MPI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该方法具有无创性、可重复、可进行定量分析, 并能动态观察等优点。

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急性心肌梗死;心肌活力;心功能;评价

对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做出准确评价对于疾病的治疗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通常以左心室功能评价为准。目前左心室功能评价方法种类比较多, 且各自有其特点, 近年来随着放射性影像技术的发展, 门控心肌灌注成像在评估冠心病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方面的应用逐渐普遍, 与其他方法相比, 具有一定的优越性。本研究在30例急性心梗患者介入治疗前后行门控心肌断层显像, 评价心肌活力与心功能, 并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均为2014年10月~2015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急性心梗患者, 共30例, 其中男18例, 女12例,年龄最小38岁, 最大79岁, 平均年龄49.2岁。

1.2 检查方法患者行急诊介入治疗前直接行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检查, 术后2个月复查者, 则需检查前24 h停用潘生丁、β受体阻滞剂及氨茶碱类药物, 12~24 h停用硝酸盐类制剂。患者经静脉注射99Tcm-MIBI 925 MBq后行门控静息心肌断层显像[1]。采用GMPI专用程序进行图像采集, 低能高分辨率准直器, 矩阵64×64, 双探头旋转180°(右前斜位45°~左后斜位45°), 每旋转6°为1个照相体位, 得到30个体位, 每个体位采集30 s。以心电图的R波触发门电路, 每个心动周期分为16帧图像, 共480帧图像。图像分析采用半定量, 将左心室心肌分为17个节段, 分别由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支配, 并按放射性分布进行半定量分析, 0分为分布正常, 1分为稀疏, 2分为明显稀疏, 3分为放射性缺损, 同时进行室壁增厚率(WT)评价:使用SPECT系统随机的QGS软件进行门控数据处理, 获得舒张末期(ED)和收缩末期(ES)图像, 比较ED和ES图像, 得出EDV、ESV、SV、LVEF指标。若各节段的ES图像较ED图像有明显改善和增强, 可认为WT正常;若ES较图像无明显改善和增强, 则认为WT异常。放射性缺损且WT异常的节段为坏死节段, 将坏死节段数超过梗死相关血管支配节段数50%者认为心肌灌注不良。

1.3 观察指标 所有病例经确诊后行急诊PCI治疗, 于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行门控心肌断层显像, 定量分析心肌缺血的程度和范围, 并计算和比较治疗前后左心室EDV、ESV、SV、LVEF等心功能指标, 评估患者的预后和转归。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CI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PCI治疗后EDV、ESV、SV显著低于术前, 而LVEF显著高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0例患者PCI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x-±s)

2.2 心肌节段灌注改善情况 30例患者PCI治疗前99Tcm-MTBI显像共510个的心肌节段, 其中有306个心肌灌注异常节段, 其中放射性减低节段110个, 放射性严重减低节段101个, 放射性缺损节段95个;PCI介入后共检出235个(46.08%)灌注异常节段, 其中放射性减低节段96个, 放射性严重减低节段88个, 放射性缺损节段51个, PCI介入后, 完全性再填充有个71节段, 部分再填充有44个节段, 总体改善节段占总异常节段的37.58%。

3 讨论

心肌梗死(AMI)患者行PCI后, 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腔达到再通, 心机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3级, 且残余狭窄≤20%是PCI手术成功的金标准, 是决定临床愈后最有价值的预测因子[2]。近年来的研究显示, 部分TIMI 3级血流者中, 冠状内梗死相关动脉(IRA)内大量的血栓和粥样斑块引起远端微血管栓塞, 导致慢血流或无再流现象, 使开通的IRA所属供血心肌几乎无有效的心肌血流再灌注, 从而对手术后的心功能及预后产生不利的影响。

心肌灌注显像是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血运重建术后预测价值的临床研究报道不多, 尤其是PCI术后患者。本研究通过门控心肌显像对AMI急诊PCI治疗前后疗效进行评估。PCI治疗后EDV、ESV、SV和显著低于术前(P<0.05), 而LVEF显著高于术前(P<0.05), 心肌显像正常,远期预后良好。

临床中对左心室功能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导管法左心室造影、超声心动图、门控心肌灌注成像等, GMPI除了可以观察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外, 同时可以把左心室的射血分数显示出来, 不太受形态的影响, 这一点优于超声心动图和导管法左心室造影。GMPI是一种无创伤性心脏检查, 较常规心肌断层显像有更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与社会经济效益, 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为无创而准确评价左心室功能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

[1] 王丽娟, 李晓鹃, 孙英贤, 等.腺苷负荷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中国循环杂志, 2011, 26(3):537-540.

[2] 赵娜, 宋丽萍.门控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评价.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31):3580-358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087

2015-06-04]

132011 吉林市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放射性节段左心室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
心脏超声在诊断冠心病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中的价值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中医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研究进展
A Meta-Analysis of Treating Radiation Proctitis by Retention Enema with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高血压左心室肥厚伴左心衰竭的心脏彩超特点分析
来自放射性的电力
长、短节段融合内固定治疗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并发症分析
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临床研究现状
卡托普利联合辛伐他汀对绝经后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