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5-06-01王颖瑛杜杰牛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5期
关键词:标本有效率检验

王颖瑛 杜杰 牛萍

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王颖瑛 杜杰 牛萍

目的观察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临床免疫检验标本102份, 按照不同检验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1例;研究组予以严格质量控制, 对照组予以常规免疫检验;观察两组检验结果的临床总有效率以及研究组质控前后的指标变异指数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0.20%高于对照组的74.2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研究组质控后血清胰岛素(INS)、胰岛素抗体(LAb)、甲胎蛋白(AFP)、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癌胚抗原(CEA)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数均低于质控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免疫检验受到标本采集、仪器设备试剂等因素的影响, 而对以上各因素进行科学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检验的可靠性、准确性。

影响因素;免疫测定;质量控制

临床免疫结果进行分析前, 采取质量控制是提高免疫检验结果质量控制的关键, 但受到众多因素影响, 实际工作中容易导致部分偏差出现, 进而影响检验结果[1]。由此, 本研究针对质量控制在临床免疫检验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于本院进行免疫检验的标本102份, 按照不同免疫检验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51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比30∶21,年龄33~64岁, 平均年龄(45.16±10.37)岁;研究组男女比31∶20, 年龄34~65岁, 平均年龄(45.65±10.5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检验方法:研究组标本进行严格质量控制, 从采集、运输、保存、仪器设备核定使用、试剂选择等各方面出发, 对照组标本采用常规免疫检验方法。所有样本均采用ELISA法检验, 选择全自动免疫分析仪。

检验前的质控措施:①密切关注采集标本时间、采血姿势、止血时间以及抗凝剂和稳定剂的使用情况;收集测定治疗和激素类药物标本时, 需重视收集时间以及体位变化情况。②定期对温度计、稀释棒等临床免疫检验仪器和设备予以核定、校正、检查;慎重选择仪器设备, 测定各设备性能;减少更换试剂盒生产厂家, 关注试剂盒保存条件。

检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室内质控样本需符合以下条件,基质与待测标本一致;稳定且均匀;待测浓度保持与联创实验水平一致;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验操作;未存在已知感染危险;确定好预期结果和靶值。

检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审查检验结果, 若存在异议,应及时送至检验科核对, 并保存检验结果。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2]按照国家质控血清标准评定检验结果:显效为临症恢复正常, 自觉症状消失;有效为临症明显缓解, 生化指标改善;无效为无生命体征;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研究组质控前后检验结果差异采用平均变异指数表示, 其指标包括INS、LAb、AFP、Ca199、Ca125、CEA以及甲状腺功能检测[3]。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情况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0.20% (46/51), 其中显效26例, 有效20例, 无效5例,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4.51%(38/51), 其中显效15例, 有效23例, 无效13例,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研究组质控研究各指标本变异指数情况 研究组质控后各指标平均变异指数均低于质控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质控前后各指标变异指数比较( x-±s, n=51)

3 讨论

多数情况下以血清进行临床免疫测定, 但部分情况下可能用到尿液等标本检测, 而相关研究已经证实, 标本采集时间、采血姿势等均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4]。本研究发现质控前后各指标的变异指数存在差异, 可进一步证实采集、仪器设备使用、试剂选择等因素均可影响检验结果。其中治疗药物或者激素类的样本测定变化, 多与不同时间段机体内的分泌峰值变化有关, 采集时间对免疫检验结果造成严重影响;仪器设备性能对检验结果有效性造成直接的影响, 因此,建议临床操作人员选用精密仪器进行定期校正, 如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等。许军海[5]在相关研究中指出, 采用ELISA法测定标本时, 存在干扰物质影响干扰酶免疫测定结果, 而此类因素可归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其中内源性干扰包括标本中的补体、类风湿因子、含有高浓度的非特异免疫球蛋白等, 均易对免疫检验的结果造成影响, 因此在进行检验的时候应当将标本进行稀释处理。外源性干扰包括标本溶血、储存时间、凝固不全以及细菌污染等, 因此, 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应尽量避免出现此类干扰。综合考虑上述各项因素, 为确保临床免疫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应当对免疫检验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管理。

综上所述, 免疫检验受到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的影响,从采集到检验结果环节繁多, 故要求临床医师熟悉并掌握患者的病理和生理特点,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 严格规范化执行各环节操作。

[1] 惠华平.探讨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4, 5(5):17-19.

[2] 姜燕.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措施探讨.中国医学创新, 2014, 11(36):122-123.

[3] 王娜.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效果分析.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24):114-115.

[4] 庄婧.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10C):96.

[5] 许海军.临床免疫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研究.中外医疗, 2013, 30(7):173-17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5.208

2015-02-05]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标本有效率检验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很有效率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