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与护理

2015-06-01韩桂枝宋爱华刘卫民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急性

韩桂枝 宋爱华 刘卫民

251800山东省阳信县人民医院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与护理

韩桂枝 宋爱华 刘卫民

251800山东省阳信县人民医院

目的:探讨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110例急性STEMI患者均给予扩冠、抗凝、抑制血小板等常规治疗,将予溶栓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治疗组,其余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存活出院率90.00%,对照组7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栓治疗急性STEMI疗效确切,及时有效的护理对患者康复起着重要作用。

ST段抬高型心机梗死(STEMI);溶栓治疗;护理

溶栓是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主要方法之一[1]。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STEMI患者50例,给予溶栓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根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的标准[2],2010年1月-2014年5月收治急性STEMI患者110例,其中溶栓治疗的STEMI患者50例作为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61.2±3.5)岁;其余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男33例,女27例,年龄(69.1±3.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情况均相近(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根据病情给予硝酸酯类药物扩冠、低分子肝素钙抗凝、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抑制血小板、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以及对症支持等常规治疗措施。同时治疗组经患者或其委托代理人签名同意,给予溶栓治疗。给药方法[3]:①尿激酶:150万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于30 min内滴注完毕;②溶栓前常规服用阿司匹林300 mg,以后100 mg/d口服。

观察指标:根据间接指标判断治疗组的血管再通率[4],观察两组患者存活出院率以及有无出血、过敏等药物不良反应。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血管再通38例,再通率76.00%。

存活出院率:治疗组存活出院46例(90.00%),而对照组存活出院 46例(75.00%),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P<0.05)。

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出血、过敏等不良反应。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强调及早发现、及早住院、及时诊断和溶栓治疗,对提高抢救成功率至关重要[5],而及时、准确、细致的护理是溶栓成功的基本保证[6],加强对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及病情的观察,对患者康复有着重要作用[7]。

溶栓前的护理:①一般护理:a.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善凝血指标、血常规、电解质以及心肌坏死标志物等检查。b.及时完成12导联心电图,并做好体表定位,必要时给予右胸和后壁导联。c.心电监护: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d.吸氧:对有呼吸困难和血氧饱和度降低者,最初几天间断或持续鼻导管吸氧,必要时给予面罩吸氧。e.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路。f.准备好除颤仪等各种抢救仪器或设备以及急救药品等。g.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减少探视,避免不良刺激。h.严格按照医嘱给予对症支持治疗。②掌握患者溶栓治疗适应证,有无用药的禁忌证。③做好心理护理,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对患者进行基本知识的宣教,使患者能够了解治疗的目的、效果、必要性及安全性,劝诫患者注意体力上的休息和心理上的放松利于疾病的康复,促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

溶栓过程中的护理:①准确迅速配制并输注溶栓药物,较好掌握输液速度,30 min内输注完。②每30 min做1次心电图,对ST段回落、心率和心律等情况进行动态观察。③观察胸痛减轻程度和时间。④持续心电监护,注意观察有无再灌注心律失常,并准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除颤等,以便随时抢救。⑤观察有无出血不良反应:定时检测凝血酶原时间,观察溶栓过程中有无出血,并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变化,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⑥观察有无寒战、发热、皮疹等过敏反应。

溶栓后的护理:①溶栓后,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心绞痛的发生,如有则记录发生时间、部位、性质,心律异常,心电图改变情况,及时汇报医生,给予相应的处理。发生心律失常时要及时消除,以免演变为严重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可发生猝死[8]。a.发生室颤或持续多形性室速时,尽快采用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或同步直流电复律,单形性室速药物无效时,尽早给予同步直流电复律。b.发现室性期前收缩或室速,应该立即给予50~100 mg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每5~10 min可重复1次,直到室性期前收缩小,或者利多卡因用量达300 mg,然后给予1~3 mg/min静滴维持。如室性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可用胺碘酮治疗,150 mg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继以300 mg加入5%葡萄糖液中静滴(1 mg/min)。c.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时,应用阿托品0.5~1 mg肌内或是静注。d.发生2度或是房室传导阻滞,并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时,要安装临时起搏器,传导阻滞消除后撤除。e.室上性心律失常应用药物治疗不能控制时,考虑应用同步直流电复律治疗。②观察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于患者发病12 h、14 h、16 h、24 h采集患者血液标本,进行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检测,观察患者酶峰出现的时间。③一般护理:a.休息:发病后12 h内,绝对卧床休息,需要在护士协助下进行进食、排便、翻身等一般活动。绝对卧床期后,根据病情与耐力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若无并发症,24 h内可让患者在床上进行适当的肢体活动;若无低血压,第3天可鼓励患者在病房内适当走动;若病情稳定,4~5 d后可增加活动量,直至3次/d步行100~150 m。b.饮食:第2~3天以流食为主,然后逐渐半流质、软食和普通饮食。应该食用一些低脂、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避免对胃肠功能产生较大的刺激。c.保持大便通畅,禁止用力排便,以免加重心脏负担。④保持情绪稳定。

如果能尽早进行溶栓治疗,重新开放梗死区的血管,濒死的心肌得到再灌注,可以尽量减少心肌的坏死,降低AMI的病死率,起到改善预后的效果。一般溶栓治疗的最佳时间为胸痛发生后6 h内,越早治疗,治疗效果越佳。所以,临床医生应该熟练掌握溶栓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以最快的速度给予诊治,保证治疗的成功。在溶栓过程中,临床医生应该及时、准确给予溶栓药物,并且给予心电监护,对疗效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严密观察,如有病情变化,能够给予及时抢救,挽救患者的生命。

[1]任海滨,钟永根.急性心肌梗死6 h内溶栓与延迟溶栓的疗效评价[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4,16(3):155-157.

[2]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1,29(12):710-725.

[3]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996,24(5):328-329.

[4]陈灏珠,林果为.实用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494-1523.

[5]张敏钰,刘佩璇,梁佩璇,等.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8,13(2):15l.

[6]童本沁.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护理[J].山东医药,2009,49(8):115.

[7]包小妹,占美荣.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 12(8):69-71.

[8]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20-256.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I评分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MI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60 1.1±0.8 2.1±1.2观察组 60 1.2±0.9 8.6±1.8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改善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改善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前 后 前 后 前 后对照组 60 9.5±2.1 6.9±0.6 13.3±3.5 9.6±1.9 8.1±0.7 7.1±0.6观察组 60 9.6±2.0 5.3±0.7 13.3±3.6 6.2±1.3 8.2±0.9 6.2±0.3

表3 两组患者管理后生活满意度及社会支持度比较(例)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危害极大的疾病,然而,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缺乏了解甚至有所误解,导致在治疗的过程中缺乏正确的认知[1],使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上升,严重影响了血糖控制,使患者的病情难以得到恢复,使患者的生活永远笼罩在疾病的阴影之中[2]。个案管理干预方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具有良好的效果,在帮助广大糖尿病患者降低血糖的同时,还能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精神状态更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13,3(17):3482.

[2]解东,代维松,徐旸,等.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综合自我管理教育对患者自护行为和心理状况影响的研究[J].吉林医学,2012,31 (4):6921.

Thrombolytic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Han Guizhi,Song Aihua,Liu Weim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angxin County,Shandong Province 2518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nursing of thrombolytic treatment in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Methods:110 patients with acute STEMI were given dilate coronary arteries,anticoagulation,inhibit platelet and other conventional treatment.50 patients were given thrombolytic treatment as the treatment group,and the other patients were as the control group.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survival hospital discharg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90.00%,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75.00%.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rombo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STEMI is definitive.The timely and effective care is important for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Thrombolytic treatment;Nursing

10.3969/j.issn.1007-614x.2015.5.84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急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CT灌注成像在rt-PA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价值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辨证论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