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统计与分析

2015-06-01林青青陈勇陈晓春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受血者血液制品溶血性

林青青 陈勇 陈晓春

621000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2011-2013年输血不良反应统计与分析

林青青 陈勇 陈晓春

621000四川省绵阳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目的:通过调查分析2011-2013年输血病历并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总结,了解其特性,为输血工作提供参考依据,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3年输血病历并查阅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对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及血液制品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1-2013年2 729例输血病历中不良反应发生率1.69%,近3年输血不良反应回报率有递增趋势。输血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73.9%),而过敏反应中以单纯荨麻疹居多,重度较少。结论:对于输血患者我们应做好输血风险告知义务及评估工作,输血过程中严密监测,特别是对有输血过敏史等的人群应更加重视。提倡自身输血及成分输血,祛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也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有风险,尽可能少输血或不输血。

输血;不良反应;统计与分析

输血作为抢救和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应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输血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伴随着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笔者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输血情况进行回顾统计,了解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住院患者72 725例,分别来自重症监护室、产科、妇科、骨科、消化肾病科等科室,其中接受输血2 729例,发生不良反应46例。

试剂:戴安娜血型检测卡及抗人球蛋白检测卡。血型鉴定及不规则抗体筛查质控品、交叉配血质控品均购自北京某公司。

方法:按照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临床输血技术规范》要求,由临床医生填写不良反应回报单回报输血科,输血科定期上报医务科。

结果

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住院患者72 725例,其中2011年输血955例,输血不良反应12例(1.26%);2012年输血948例,输血不良反应回报16例(1.69%);2013年输血826例,发生不良反应18例(2.18%)。3年间不良反应发生回报率呈递增趋势。

2011-2013年发生46例输血不良反应中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并好转。其中,以过敏反应为主34例(74%),其次是发热反应11例(24%)。46例不良反应中,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21例(48%),血浆引起23例(50%),全血引起1例(2%)。在11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9例(81%);34例过敏反应中来源于血浆21例(61%)。

各种血液制品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类型及程度:发热反应11例(24%),过敏反应34例(74%),出现全身抽搐1例(2%)。其中轻度过敏反应即单纯荨麻疹为最多26例(56.%),重度过敏反应3例(出现低血压1例,出现呼吸困难2例)。见表1。

讨论

输血在作为治病救人的手段时也可能伴随着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即受血者发生了新的症状或体征,而用原来疾病所无法解释。一般按发生机制分为两大类,免疫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等)和非免疫性(枸橼酸钠中毒、肺微血管栓塞、细菌污染等),临床发生输血 不 良 反 应 多 以 免 疫 性 为 主[1-3]。2011-2013年住院72 725例,其中输血2 729例,输血率3.75%,控制在规定的5%以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46例(1.69%),均为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经对症治疗后缓解好转,未出现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溶血性输血反应等严重输血反应的发生。与这3年间输血不良反应回报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递增趋势,这是因为在病历检查以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工作等方面的持续性改进下,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的漏报率。

表1 各种血液制品发生不良反应统计(例)

从本文数据可以看出,过敏反应34例在输血不良反应中占73.9%,是最为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与徐应芳等人报道的71.1%相近。所发生的过敏反应中61.8%是由于输注冰冻血浆引起,可见在引起过敏反应的血液品种中以冰冻血浆为主。过敏反应以轻度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荨麻疹;而重度过敏反应较少有3例,其中出现皮疹伴呼吸困难2例,伴血压下降1例,此3例均为女性有输血史及孕产史且本身病情较重,因发现及时立即停止输血,吸氧心电监护,静推地塞米等对症处理后缓解并好转。有报道称输血引起的过敏反应更容易发生于过敏体质者,如受血者平时对花粉、尘埃、药物等过敏,在接收供血者血液时,可导致抗原-抗体反应,出现瘙痒、荨麻疹,甚至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表现。反复多次输注血液制品也可能发生IgA介导的抗原抗体反应[4],导致过敏反应。11例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其悬浮红细胞输注引起9例(81.8%)。有文献表明反复输入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可能刺激内源性致热源从供者白细胞中释放而引起发热反应[5-7]。

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血液种类来说,全血的发生率为最高。原因可能是全血中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含量较高,另外献血者体内存在HLA抗体和白细胞凝集素与受血者体内白细胞作用而引起反应。我院近3年的成分输血比均在>99%,除了特殊血型外几乎不使用全血。有报道称普通悬浮红细胞与去白悬浮红细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原因是悬浮红细胞经过白细胞过滤器过滤后,99.9%的白细胞、大部分血小板等已被滤除,从而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8]。而本院自2013年6月开始已陆续使用去白悬浮红细胞替代普通悬浮红细胞,以满足临床需求。

本文通过对近3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认为,对病历检查及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工作的持续性改进有助于提高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的回报率。而对于输血患者我们应做好输血前告知义务及评估工作,并在输血过程中严格执行输血相关操作规程,掌握输血不良反应症状,特别是对有输血史、过敏史等的人群,要严密观察,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及时对症处理及时上报。而选择最佳的血液类型,提倡自身输血及成分输血,祛除白细胞的血液制品也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输血在发挥治疗及抢救功能的同时也可能附带着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因此我们更应该重视输血的风险,尽可能地少输血、不输血。

[1]田兆嵩.临床输血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7-264.

[2]徐应芳,许广芳,吕春菊.83例输血不良反应临床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34 (6):137.

[3]陈兴智,覃彩霞,李荣新.不同类型血液制剂输血不良反应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08, 14(64):989-990.

[4]薛景霞,吴凯,林俊杰.献血者中性粒细胞异常与受血者输血过敏反应的关系[J].中国输血杂志,1999,12(4):227-228.

[5]李健,恽瑛,韩增红,等.白细胞过滤器防治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初步效应[J].中国输血杂志,1999,12(1):22.

[6]于洋,刘景汉,欧阳锡林,等.白细胞过滤器预防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J].中国输血杂志,2003,16 (3):180-181.

[7]刘智勇,蔡兰,余学明,等.白细胞滤器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输血杂志, 2005,18(1):43-44.

[8]林武存,赵树铭.应用输血新技术提高输血安全[J].重庆医学,2007,36(24):2471-2472.

食品安全责任险试点将启动

2015年2月2日,记者从保监会获悉,保监会会同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于近日印发《关于开展食品安全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相关试点工作将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保监会有关负责人士介绍,《指导意见》下发前,我国浙江、上海等地已率先通过政府引导的方式开展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的地方性试点。下一步,保监会将配合相关部门建立联合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方案,推动立法进程,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在保障消费者权益和促进食品安全治理方面更好地发挥作用。

(据www.news.cn)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of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s from 2011 to 2013

Lin Qingqing,Chen Yong,Chen Xiaochu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the People's Hospital of Mianyang City,Sichuan Province 621000

Objective: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ransfusion medical records from 2011 to 2013 and the summary of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s,to underst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o provide reference basis for transfusion work,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s.Methods:The transfusion medical records from 2011 to 2013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and the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 report forms were consulted.The types of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e kinds of blood products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Results:In the 2 729 cases of transfusion medical records from 2011 to 2013,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was 1.69%.The report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 had an increasing trend nearly 3 years.The allergic reactions(73.9%)were mainly in the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s;the pure urticaria was mainly in the allergic reactions; severe was less.Conclusion:We should do well in the transfusion risk disclosure obligation and assessment work for transfusion patients,closely monitor in the transfusion process,especially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people with transfusion history or allergy history.We advocate self transfusion and component transfusion.The blood products with removing white blood cells can als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transfusion adverse reaction.There is the risk of transfusion,transfusion may be as little as possible without transfusion.

Transfusion;Adverse reactions;Statistics and analysis

10.3969/j.issn.1007-614x.2015.5.80

猜你喜欢

受血者血液制品溶血性
血液制品行业前景不改业务扩张与研发实力成为企业长期发展关键
成都地区医疗机构红细胞类及血浆类血液制品退回的现状分析
碳氧血红蛋白在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中的临床意义
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安全输血中的意义
爸爸的血为何不宜输
华兰生物(002007):血液制品回暖 疫苗业务有亮点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储血袋两种放置方式的溶血性分析
滤除白细胞血液制品的临床应用
养血益气胶囊联合泼尼松片治疗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