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5-05-15宗淑红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利用课文小学生

宗淑红

● 利用信息技术增强学生的阅读感受

1.利用信息技术让课文内容动起来

课文内容是静态的,即使学生的想象力再好,也不能完全感受到课文的内容,这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课文内容动起来,如选择合适的背景,根据课文的内容巧妙地安排动画、视频等信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埃及的金字塔》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与金字塔有关的一些视频、图片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阅读和学习的积极性会非常高。

2.利用信息技术强化联系,突破阅读障碍

现在的小学生思维较活跃,但是在阅读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适合阅读学习的环境,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能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教授《春到梅花山》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标志春天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感受春天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对照课文中的内容。这样不仅能引导他们主动地阅读课文的内容,更能深化其对春天的认识和理解。

●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1.运用信息技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小学生长期生活在固定的圈子中,对于圈子以外的社会了解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思维的活跃性,从而影响阅读能力。而情境教学法则是一种知识的再现,通过创造一种类似于真实的教学情境,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联想、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空间,通过一些真实的教学情境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例如,在教授《游天然动物园》一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有关动物世界方面的纪录片,或者带学生到动物园中游玩,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动物和内容才能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2.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与他们的语文素养有密切的关系。根据新课标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提高其阅读能力创造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在其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培养他们利用信息技术来获取信息、认识世、发展思维和体验审美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互联网来查找生僻字,查找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内容,进而了解其他人的学习体验、阅读方法等,这样可以迅速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3.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资源

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理解能力的提高,与他们的阅读数量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阅读量越大,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越强。在阅读教学当中,单纯地学习课文上的内容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的;单纯地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去阅读,也难以给学生足够的阅读机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上的阅读资源,为阅读教学服务。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阅读资源,将其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在教学中穿插利用。教师还可以将这些资源推荐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阅读这些资源,使他们在扩大自己阅读面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体验,进而增强理解力,提高阅读能力。

猜你喜欢

利用课文小学生
画与理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我是小学生
废物巧利用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