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插入超链接》教学设计

2015-05-15吴雅曹恒来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文稿幻灯片电子书

吴雅 曹恒来

● 学情分析

本课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掌握了画图、Word等工具软件的使用。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编辑演示文稿,插入图片、文本框、自选图形、影片和声音等操作,并能够制作线性播放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思维活跃,观察、分析能力有了较大提高,在平时浏览网页的过程中,都体验过非线性阅读带来的无阻碍的交互性和跳跃性。

● 教材分析

《插入超链接》是苏科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第15课的内容,属于基础模块中“信息加工与表达”第二阶段的学习内容。本课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利用文本作为链接载体设置超链接,二是利用动作按钮快速设置返回链接。这两项技术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区别。掌握这两项技术的关键是在对链接进行合理规划的基础上,正确确定链接载体和链接目标,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幻灯片的超链接是演示文稿制作的一个升华,难度相对较高,但趣味性强,实用性大。它可以使电子作品呈非线性播放,更容易构造作品中互相关联的知识网络。学好本课内容,无论是对于制作交互性演示文稿,还是对于后续网页的超链接制作都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的意义。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超级链接的含义和作用;掌握建立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完善电子书,体验制作演示文稿超链接的一般过程;能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超链接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非线性播放模式为我们的阅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

●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创建超链接和动作按钮的方法。

难点:规划演示文稿的链接;选择合适的超链接方法。

●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感受超链接

师:中国的美食闻名遐迩,主要分为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菜系。江苏就属于淮扬菜系。同学们你想要了解哪一种菜系呢?

根据学生的选择展示两种菜系的幻灯片并提出问题:

①当指针指向目录中的菜系名称时,鼠标的形状有没有发生变化?

②演示文稿中幻灯片的顺序与刚才播放的顺序一致吗?(展示幻灯片浏览视图下的演示文稿顺序)

和以往的作品不同,我们并没有按照幻灯片的排列顺序,从前到后、从上到下循着线索播放。而是可以任意浏览自己希望阅读的内容,自由地在幻灯片中进行跳转。这种播放方式更符合人类的阅读模式和思维习惯。今天,我们就学习这个神奇的穿越功能——插入超链接。

设计意图:通过幻灯片播放顺序与浏览视图下幻灯片顺序进行对比,让学生体会到数字阅读打破了线性阅读的固有观念,呈现的是“非线性”的特征,不仅足以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孩子们感知技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非线性阅读”实现了阅读思维的自由。

2.技术研习,认识超链接

问题:在以前的信息技术学习中,我们是否也遇到过超链接?

(网页中的超链接;软件帮助窗口中的超链接。)

师总结:我们在网页上通过单击已经链接的文字或图片查看目标网页,单击的文字、图片称为链接载体,链接到的网页称为链接目标。

演示文稿中的超链接和网页中超链接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刚才的范例中,除了老师演示的超链接以外,还隐藏着其他的超链接,你能找一找吗?

活动1:打开范例演示文稿,打开编辑超链接的对话框(如下页图1),仔细看一看,回答问题。

问题:同学们,在这个作品中链接载体和链接目标分别有哪些类型?

(链接载体:文本、图片、按钮;链接目标:幻灯片、网页、电子邮件。)

师总结:演示文稿中的超链接是指从幻灯片中的链接载体,如文本、图片、按钮等指向另一个目标的链接,这个链接目标可以是演示文稿内部的幻灯片,也可以是演示文稿外部的一个网页或者一个电子邮件等。

设计意图:用早已具备的网页阅读体验帮助学生理解超链接,将抽象的技术知识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学生更容易接受。并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支架引领下,通过对范例中“超链接”的梳理,找出其中各个超链接的链接载体和链接目标,学生也就容易理解超链接的类型了。

3.浏览电子书,规划超链接

师:今年有个特别火的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电子书,但是这本书只是一个半成品,请你认真阅读,看看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欣赏电子书,思考并阐述自己发现的问题。

(幻灯片的播放顺序与目录顺序不一致;没有制作超链接,只能按照线性顺序播放。)

我们看书的时候,通常都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阅读,那么是否可以直接由目录跳转到你喜欢的那一页呢?(可以插入超级链接)

在创建超级链接之前,首先要规划超级链接,确定链接载体及链接目标。

活动2:浏览电子书,分析演示文稿的结构,规划演示文稿超链接。

要求:用下划线标出幻灯片中的所有链接载体,用箭头指向它的链接目标。

问题:在作品规划中有没有链接目标是无法在演示文稿内找到的?

(一个是第一张幻灯片中链接的网址,另一个是目录幻灯片中“主编邮箱”图片的链接。)

师总结:链接目标在演示文稿内部的,我们称为内部链接;反之,链接目标在演示文稿内部无法找到的,如网页、电子邮件地址,称为外部链接。

设计意图: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待完善的电子书,留下“超链接”的技术空白,旨在提供一种真实的问题解决环境,让学生体会到信息加工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对超链接进行规划与思考,优化设计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完善电子书,创建超链接

(1)创建超链接

我们已经规划好了链接方案,下面,请同学们参考课本“设置文本超链接”, 首先为你的电子书建立演示文稿内部超链接。

活动3:根据超链接规划方案,完成内部超链接的设置。问题:

①你是如何创建超链接的?(选定链接载体,右击鼠标在快捷菜单中选择超链接,在对话框中选择“本文档中的位置”。)

②请仔细观察“插入超链接”对话框,还有哪些可供选择的“链接目标”类型?(原有文件或网页、新建文档等)你能按自己的规划,完成电子书目录中的内部超链接吗?

③你能为电子书中的“网页地址”和“主编邮箱”图片创建外部超链接吗?

请一位学生演示为网址创建外部超链接,并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点评。

(2)创建动作按钮

师:这个作品设计很不错,就是在阅读的时候会比较麻烦一点,尤其是读者想返回目录寻找第二篇文章的时候。你有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添加文字“返回”或者艺术字“返回”,然后设置超链接;也可以像教师的范例一样添加返回按钮。)

活动4:创建“返回”动作按钮。问题:

①如何创建动作按钮?(师演示设置动作按钮返回的方法。提示学生还可以利用“设置自选图形格式”的方法修改按钮的颜色。)

②如何在多张幻灯片中快速创建“返回”目录按钮?(由于链接的目标一样,可以直接用复制粘贴的方法。)

③“插入超链接”和“动作按钮”有什么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初步形成聚类思想。再通过表格支架,引领学生发现不同方法之间的区别。不仅实现了知识点的提炼,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保证了技能的掌握,也实现了规律的把握,超越了简单技能训练,渗透了技术方法和思想的培养。

5.思维导图,建构认知(如图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创建演示文稿超链接的方法。了解到链接的载体和链接的目标的多样性。超链接技术能无阻碍地传递交互信息及内容,实现了幻灯片的非线性播放,使读者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浏览演示文稿所呈现的内容。该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希望同学们今后要善于从问题的实际出发,合理地选择技术,应用技术。

设计意图:思维导图简单地说就是一种运用集中与发散的思维,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集中归纳与应用的有效工具。它可以清晰、形象地呈现出知识间的脉络关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完成知识的建构。

猜你喜欢

文稿幻灯片电子书
美化保护二合一制作PPT连续背景图
谈谈电子书
实现幻灯片的缩放功能
电子书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词汇量
我与电子书结了缘
电子书 等
文稿打字的小方法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
妙用PowerPoint 2003刻录多媒体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