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的儿童观

2015-05-15唐晓勇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子书纸质观点

唐晓勇

前不久,《光明日报》刊登的一篇《多媒体教学手段进入课堂,PPT能否代替黑板?》的报道,引发了社会上关于数字技术对儿童学习利弊的大讨论,其中不乏极端观点。随着数字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普及,一些负面观点也开始在社会上盛行,如网络上不健康的信息给儿童精神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如果长时间沉浸在网络游戏或网络学习中,会剥夺儿童的生活空间,从而影响身体健康;儿童如果过度接触图像信息,会影响语言以及空间认知能力的发育……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一些极端事件。比如,某些地区家长集体抵制电子书包进入课堂,还有人大代表直接提案禁止手机与网络进入中小学校园,等等。

如何理性认知数字技术对儿童成长的影响?我认为,首先要定义好数字时代的“儿童观”。只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我们才能用正确的方法来促进数字时代儿童的成长发展。当下的儿童所经历的生活和学习与我们成人已截然不同了,对于儿童来说数字技术已经是其生活的一部分。对成年人来讲,我们是在“使用数字技术”,而且大部分成人存在技术使用的障碍。因此,我们不能用成人的视角来看待数字时代的儿童。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在其诗歌《昨天的名字》中所写的:“不要用自己的学识限制孩子,因为他出生在与你不同的时代”。

那么,数字时代的儿童具备怎样的特点呢?英国埃克塞特大学与开放大学教授克拉夫特(Allna Craft)在《创造力和教育的未来》中特别指出,数字时代的儿童与青少年具备四个关键特征:多样性、娱乐性、可能性和参与性。也就是说,数字技术为儿童的生活带来丰富的多样性,促进儿童不断自主建构,娱乐成为生活的延伸。各种数字设备,为儿童高度的参与性创造了大量机会。数字技术所营造的环境为儿童提供多种可能性:自由地广泛选择、与他人合作、学中做与做中学、实现想法等。当然,克拉夫特(Allna Craft)的这些研究还不能完全概括数字时代儿童的特点。不过,我们已经很明确地看到,当下儿童的成长环境以及个性需求已经和我们当年成长的环境不一样了,我们不能再用昨天的逻辑来思考、研究今天的问题。

当前,基于传统阅读与学习理念的人,大多认为儿童应该拒绝电视和网络。他们用自己的思维来思考着数字原住民的教育。比如,关于纸质阅读与电子媒介阅读利弊问题。伴随纸媒成长的一代人普遍认为纸质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正如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芦咏莉所说:“你拿着iPad和捧着书阅读,效果肯定不一样。因为‘刻’在书上的文字是有温度的,而电子产品无法做到。教学亦是如此”。而伴随着纸媒与电子媒体成长的数字时代的儿童的观点却截然不同。我曾经在学校做过一项有关“纸质阅读好还是电子阅读好”的辩论活动,95%以上的儿童都很接纳和喜欢电子阅读。一位学生的观点具有普遍性:“电子书好!因为它可以随时下载新的书籍来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改变字体的大小和颜色。电子书成本低,比纸质书便宜很多。我们可以点击不会或不理解的词语,电子书就会自动解释词语的意思和读音。同时,我们还可以在电子书上学到一些扩展知识。电子书便于携带,你携带了电子书就等于携带了整个图书馆。电子书节省纸张,非常环保。”如果我们不考虑时代背景,而把我们的观点和要求强加于数字时代的儿童,这是不道德的。

总之,面对数字时代的儿童,我们必须具备理性精神和开放的心态,不能非此即彼,用极端的观点对待他们。我们应该把儿童放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中来认知,把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有效融合,用混合式、融合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儿童面向未来的关键能力,引领数字时代的儿童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电子书纸质观点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指导小学生纸质阅读的研究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谈谈电子书
电子疲劳
电子书可以帮助提高儿童的词汇量
独立书店浪漫的纸质生活
我与电子书结了缘
电子书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