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5-05-15杨双玲张义兵濮荔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5年8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项目化学习博客

杨双玲 张义兵 濮荔

摘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革新方法层出不穷,并正被教师们积极地运用于各学科教学实践中。怎样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值得我们深思。本研究结合综合实践课的课程特点,依托博客平台,开展了一个学期卓有成效的项目化学习。

关键词:博客;项目化学习;综合实践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8-0051-03

在当前的课程教学中,因综合实践课实施的难度导致了课程零实施与假实施、实施窄化和实施低效化等问题,不少学校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但整体效果并不乐观。[1]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亟欲解决的问题。

项目化学习也叫基于项目的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某一真实主题,利用各种认知工具进行调查、资料搜集、分析研究,最终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动手实践、思考内化和探索创新之中掌握知识、培养技能并获得全面发展。[2]其项目载体、任务驱动、学生主体、素质渗透、工学结合等特点与“综合实践课是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的课程特征有很大的契合点。[3]

因此,本研究尝试通过项目化学习,围绕“我们班的兔宝宝”这个真实的主题,依托博客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而开展小学综合实践课程。

● 研究背景

本研究的对象是南京市白云园小学三(3)班的学生,共28人(女生13人,男生15人),学生很熟悉博客的使用方法(班级博客群:http://yingping2013.blog.163.com/)及项目化学习流程,能够根据要求完成各阶段的任务。

课程从3月下旬开始实施,历时三个月,以周为时间单位推进,通过引进学习主题、完成搜集相关资料、设计兔笼、撰写主题作文、设计兔舍标识语等一系列任务,并将生成的“人工制品”发布到班级博客,形成了依托博客平台、利用项目化学习来开展综合实践课程的创新教学模式。

● 研究结果分析

笔者通过参与课堂教学,统计博客群中的日志数量、阅读、评论量,分析生成的“人工制品”,访谈教师、学生等形式搜集数据。并从学习组织形式、创造性思维能力、作文写作质量三个方面来探讨该创新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影响。

1.借助博客平台,形成积极、有效的学习共同体

在本研究中,班级中学生间的网络交往是通过发布日志及对他人日志进行评论、回复建立和发展的,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紧密度可以根据相互间发布日志的数量以及获得其他学习者的响应回复数量加以分析确定。[4]整个学习进程中,博客平台上的日志数为89篇,总阅读量为833次,总评论回复量为192次。

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通过博客的评论和回复功能,班级共同体成员之间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相互交流、互动,共同建构、分享知识,形成了以任课教师为助学者、全班同学为学习、博客为结构化信息流的网络学习共同体。[5]在这个共同体中,班级各学生在已有个体知识网络的基础上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日志内容,在对他人进行评论和回复的过程中,形成了连接网络。同样的,班级的知识网络又将知识回馈给个人网络,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重组自己的思路。这种知识的发展循环使学生在不断地建立新的连接和更新已有连接的过程中深入学习,形成了有效的班级网络共同体。

2.通过动手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驱动式的任务推动学生的学习进程。其中“兔笼的设计”分任务是分小组设计兔笼,并在全班多次讨论中,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建议修改设计图,形成本组设计图终稿。在评选出班级最佳设计图的基础上结合各小组设计图之所长,形成班级兔笼设计图。

创新思维是指在创作作品时解决美术问题过程中所表现的思维形式,一般包括灵活性、精致性、流畅性、新颖性、敏捷性五个方面。[6]在兔笼设计活动中,每个小组在设计、修改、深入讨论其他组设计图的过程中,经过观点的碰撞,思维的深度和广度都得到一定的拓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流畅性得到一定的提升。各组的设计图在符合兔笼设计基本要求之外,还有1~2个的创新点,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本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新颖性。通过博客群可以看出,各小组设计图的浏览量是十分可观的,每组的平均阅读量都高于20人次,更有小组阅读量高达116人次、评论量达25人次之多。学生通过阅读其他同学的设计图,对其创新思维的敏捷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们经过访谈了解到每个小组上传至博客的设计图都是经过小组讨论后的二稿或三稿,小组同学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创新思维的精致性得到一定的锻炼和提高。

3.通过丰富和真切的项目化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本研究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依据客观性、可量化的原则从日志的内容形式和日志的文字输出量两方面探讨了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对学生写作水平的影响。[7]

下图是三年级三班群博客博文写作形式矩形图,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前后六次的日志内容形式有很大的不同。前五次的日志中,内容只有图片的日志数量,虽没有呈现一定的规律,但总量是很突出的。表明学生在利用平板及博客平台记录事物时还停留在直观表象的观察阶段,是对内容的直观记录。而随着项目的进行,学生在完成搜集资料、设计兔笼和照顾生病的兔子等真实任务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积累和真实的情感经历,第六次的日志内容则有了很大的不同,内容主要以文字描述为主,写作趋于流畅,大部分学生在原有的基础表述之外都有情感方面的升华,学生所表达的内容、思想也都深刻了许多。

由下页表可以看出,第六次的写作输出量与前五次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前五次日志写作中,大多数学生的写作输出量都集中在150字以下,而第六次写作的输出量则集中在200字以上,这种写作量化的改变和进步是很明显的。这种可以量化的进步不仅来源于学生自身的心理变化,更多的是项目化学习对他们写作能力的持续性影响,通过对兔子的观察,他们熟悉了描写事物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兔子的照顾和观察,他们有物可写,有感而发,因而对“我的新发现”这个主题写作也驾轻就熟。用学生自己的话来说是“根本停不下来”。

因此,从学生写作的内容深度和思想深刻性以及文本输出量来看,学生的写作的质和量是有一定的进步的。

● 研究结论和存在的问题

1.研究结论

从学习组织形式来看,利用博客平台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在班级博客群的联接作用下形成班级网络共同体,共同完成知识的建构,从而实现技术从支持个体活动到为支撑互动关系的工具的转变。通过分析学生设计的作品可以看出,基于博客的项目化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分主题,增长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获得丰富和真切体验的同时,创新思维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从学生的写作内容形式和写作的文字输出量上可以看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创作素材与角度,写作的质和量在兴趣盎然中就会有所提高。

2.存在的问题

当然,通过本研究笔者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由于年级课程设置与项目化学习主题存在脱节问题,导致项目化学习没有一定的持续性;项目化学习进程中,部分学生不按时提交作品至博客平台、博客群中学生互动性不高;教师对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课项目化学习博客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探讨
试析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自主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暑假综合实践课研究
试析综合实践课程中的自主研究
“项目化学习·多元呈现”教学模式的探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育儿博客
博客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