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读者信息行为方式浅析

2015-05-13李蓉武警昆明消防指挥学校云南昆明650208

图书馆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馆藏图书馆资源

李蓉(武警昆明消防指挥学校,云南昆明650208)



大数据背景下读者信息行为方式浅析

李蓉
(武警昆明消防指挥学校,云南昆明650208)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读者的信息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势而为,借力大数据技术,深层挖掘读者信息需求并及时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当今各类型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读者信息行为方式的变化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并对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做了SWOT分析,提出了创新读者服务工作的方法。

[关键词]大数据读者信息行为图书馆SWOT

[分类号]G250.76

随着社交网络的逐渐成熟,移动带宽迅速提升,云计算、物联网应用更加丰富,更多的传感设备、移动终端接入到网络,由此产生的数据及增长速度将比历史上的任何时期都要多,都要快。未来十年将是一个“大数据”引领的智慧科技时代。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读者的信息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图书馆如何在新形势下顺势而为,借力大数据技术,深层挖掘读者信息需求并及时提供个性化服务,是当今各类型图书馆面临的新问题。笔者分析了大数据背景下读者信息行为方式的变化及其对图书馆的影响,并对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前景作了SWOT分析。

1大数据简述

1.1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数据量很大、数据形式多样化的非结构化数据。目前,大数据主要指医学、天文、地理、Web日志、多媒体信息等数据[1]。学术界对大数据的理解还未达成共识,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2]。

1.2大数据特点

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低、速度快时效高4个特点,又叫4V特征,具体见表1。

表1 大数据的特点

2大数据背景下读者信息行为方式及对图书馆的影响

2.1基于大数据的读者信息行为方式分析

2.1.1读者获取信息方式多样化

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快速发展的时代,读者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样化,获取渠道更加便捷。从读者的信息行为方式来看,信息的获取高度依赖于移动通信技术。而图书馆的发展也正经历了由传统的物理图书馆到数字图书馆再到现今的移动图书馆和未来的大数据图书馆4个阶段,所提供的服务也由简单的馆藏资源借还到参考咨询、知识服务,再到Web2.0技术出现后借助于Wiki、Blog、网络社区等工具主动推送图书馆相关服务,以及在大数据时代下,利用聚类分析、相关分析等技术深层次挖掘用户个性化需求,为用户提供精准服务。图书馆的发展与读者获取信息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的发展与读者获取信息间关系

2.1.2信息获取难易程度影响读者信息行为方式

从图1可以看出,读者的信息行为方式正逐渐由传统的纸质馆藏资源借阅到纸质资源电子化获取转变,读者需求的多样化也使得其信息行为方式多元化,即从对纸质馆藏资源的需求到对电子资源、参考咨询、学科服务以及图书馆利用数据挖掘技术精准提供用户将要需求的知识方向转变。读者的信息行为方式与信息获取难易度呈正相关关系,即越容易获取的信息,信息来源渠道多样化则读者的信息行为方式也呈多样化态势;越难获取的信息,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则读者的信息行为方式也呈单一态势。

2.1.3读者信息获取渠道更便利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未来读者的信息获取将呈现电子化、移动化的趋势,即用户通过移动终端(平板电脑、手机)远程获取所需信息。目前我国许多图书馆如国家图书馆、苏州图书馆、重庆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等都推出了手机图书馆等移动图书馆服务,用户只要拥有一台具备上网功能的手机即能畅游移动数字图书馆[3]。移动数字图书馆时代,用户的数据更新和下载也可通过移动终端来实现,使读者获取信息的载体更加多样化,获取信息更加便利。

2.1.4读者信息需求将高度依赖于电子资源

未来,随着大数据技术在各行业的广泛渗透,以及数据挖掘技术的深度应用,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将更加多样化,不再局限于物理图书馆时期的纸质馆藏资源,也就是说用户对纸质馆藏资源的需求依赖度降低,更多的是对纸质资源电子化和对电子资源的需求。一方面电子资源的获取渠道较便捷;另一方面电子资源的使用与保存不再受传统纸质资源的借还期限制约。从读者对资源的需求结构角度来看,未来电子资源将占据用户需求的主导地位。

2.2读者信息行为方式对图书馆的影响

2012年,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勇青对图书馆的未来服务形态进行了预测分析。他认为,未来图书馆形态将从物理图书馆逐渐转变为虚拟、泛在图书馆,服务将呈现“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所不在”的特点,而物理图书馆将从资源集散地变为多功能空间。图书馆服务未来的核心价值,在于解决用户获取知识中的3大问题,即为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帮助用户从海量的信息中迅速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并持续不断地跟踪所关注的信息。未来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应该是识别高质量信息,为客户提供能帮助其解决问题的知识[4]。读者信息需求和信息获取方式多样性的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图书馆,笔者列举了如下4点。

2.2.1影响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

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建设应该遵循“藏为所需,藏为所用,服务学术科研”的原则,因此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应结合学科发展规律和读者需求特点,合理配置各种馆藏资源。当图书馆的纸质馆藏资源达到一定数量规模后,应注重对电子资源的追加投入。如前文所述,随着通信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读者对电子资源的依存度会更高,因此各图书馆在保证纸质馆藏资源投入的前提下,应更加侧重对电子资源的建设,结合本馆特点,适当倾斜电子资源的投入比例。

2.2.2影响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在信息与传播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下,用户对信息获取的要求是方便、快捷[5],图书馆传统的借还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读者快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需要,图书馆低层次的被动服务方式也受到了影响。图书馆应适时开展参考咨询、知识服务、学科定题跟踪等相关服务。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还应深层次挖掘读者需求,通过服务器记录的读者使用搜索引擎检索信息生成的检索条目信息,利用数据挖掘、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技术,主动为读者推送精准信息和未来所需的潜在资源,而不是泛在式的读者不需要的服务。这类似于目前国内淘宝网站根据用户浏览习惯和购买频次,为用户推送精准营销信息。

目前,复旦大学图书馆从2010年起逐步开始研究如何有效整合利用图书馆采购的大量数字资源、用户访问信息行为数据、各类系统日志数据等,挖掘有用的价值信息,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主要包括4个方面:图书采访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学科服务支持、电子资源使用统一统计分析及恶意下载监控平台、图书馆网络与应用系统运行服务监控[6]。

2.2.3影响图书馆的硬件配备

随着图书馆电子资源配置的进一步增加,电子数据库的拥有量将继续增长。而电子数据库的信息包括实体图书文献的电子版、音视频教程、图片画作、试题库等丰富的资源[7],这就对图书馆服务器的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子资源越多,图书馆在硬件方面特别是服务器的配置要求就更高。

2.2.4影响图书馆的人才队伍建设

新形势下,图书馆要为用户提供精准信息资源,需要既懂计算机技术又掌握数学、统计学、数据分析、计算机语言处理等多学科知识,同时熟悉图情服务工作的专业人才,这影响着图书馆未来的人才队伍建设。在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知识咨询馆员的知识结构、技能素养要求其既要掌握学科服务、嵌入式服务等咨询服务工作必备的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组织及相关平台与工具使用等,还要掌握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挖掘、数据组织等大数据知识与技能[8]。

3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3.1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SWOT分析

伴随云计算的逐渐成熟,为大数据的普及推广提供了可能。对图书馆而言,在资源获取途径越来越多的今天,要在保障文献资源丰富和高质量的同时,在服务上不断创新,为每个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才能真正吸引读者[9]。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借力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主动推送读者所需的服务,且所推送的这些服务正是读者的潜在需求是每一个图书馆在新时期面临的新问题。表2是笔者对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SWOT分析。

大数据时代读者信息行为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从表2中可以看出,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将进一步创新,将主要为读者提供以资源和个性化为基础的精准服务,这也是大数据背景下图书馆服务的亮点和特色,但鉴于相关人才的缺乏,目前国内还没有图书馆能实现这一服务。另外,国内对大数据应用于图书馆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理论成果多,实践案例少,无可借鉴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加之大数据时代读者个人信息隐私如何有效保护问题,也给实际操作带来一定难度。

表2 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服务前景的SWOT分析

3.2借力大数据,创新读者服务工作

笔者通过对部分公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四川大学图书馆、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图书馆、云南大学图书馆、云南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工业大学图书馆、徐州工程学院图书馆、四川标榜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基于大数据开展读者服务工作的图书馆较少,大部分图书馆仍然比较注重学科馆员和知识服务、课题查新等服务,同时读者最需要的服务仍然是以课题查新、知识服务为主。被调查的图书馆中90%都开展了新书通报和图书推荐等书目更新服务。从受访读者来看,读者更多的是关注本学科技术和科研动态的发展。因此,笔者认为,对于图书馆来说,受时间、财力尤其是人力的限制,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既要创新工作,紧跟新技术发展,又要结合各馆实际,推出读者急需的服务。

第一,深入挖掘读者信息需求,主动推送相关服务。从具体的实施情况来看,图书馆可以通过服务器记录的读者进馆次数、借还图书书目及检索信息以及读者下载的资源等数据,借力数据挖掘技术,从中发现并提取读者的相关需求信息,主动推送读者学科相关的研究态势信息、书目信息。

第二,紧跟读者信息需求及信息行为方式变化,合理配置馆藏资源。充分发挥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优势,针对本馆特点,构建具有本馆特色的馆藏资源体系。在图书馆年度采购经费的预算中,要注重纸质资源、电子资源、特色馆藏资源的分配占比,以形成科学合理的馆藏资源配置。在读者服务工作中,特别是流通环节应更加关注读者的电子资源需求,可将图书馆更新的电子资源、数据库以邮件推送方式及时告知读者。

第三,关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提升人才队伍建设质量。近几年来,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快速发展,图书馆要顺势而为,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需要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支撑,因此从长远发展来看,各类型图书馆都应该更加注重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此外,还应不断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可每月对馆内人员进行一至两次业务培训,使其熟悉图书馆相关领域的发展动向。

4 结语

当前,我国正迈入创新国家的行列,也将迎来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高潮。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文化繁荣发展,无不以知识的交流和传递为基础。在当下国内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社会将逐渐转变为知识社会,图书馆需要从“以馆藏为中心”转变为“以读者为中心”,顺势而为,借力移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关注读者信息行为方式的转变,及时调整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服务方式、硬件配备、人才队伍建设,以提供更精准、更加契合读者需要的服务,加速我国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摇明,李摇娜.大数据趋势与专业图书馆[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3(2):1-6.

[2]孟小峰,慈祥.大数据管理:概念、技术与挑战[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13(1):146-169.

[3]乔海滨,韩向泷.4G技术与图书馆[J].新世纪图书馆,2013 (3):54-57.

[4]应对大数据时代,万方数据与图书馆业共建高标准知识服务[EB/OL]. http://www.cctime.com/html/2012-08-06/20 286142005014.htm.

[5]王彩霞.新媒体时代读者阅读方式变化与图书馆应对策略[J].现代情报,2013(3):78-80.

[6]张计龙.大数据驱动图书馆业务应用与服务创新[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与研究,2013(3):1-6.

[7]裴昱.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用户行为信息的利用方式[J].图书馆学刊,2013(8):44-46.

[8]王天泥.知识咨询: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增长点[J].图书与情报,2013(2):74-77.

[9]姜山,王刚.大数据对图书馆的启示[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4):52-54.

李蓉女,1983年生,副馆长。研究方向:读者需求、信息技术。

收稿日期:(2014-04-22;责编:王天泥。)

猜你喜欢

馆藏图书馆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资源回收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图书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