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化地区慢性伤口护理干预模式及效果研究

2015-05-09吴小平董兰菊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期
关键词:植皮清创换药

吴小平 董兰菊

从化地区慢性伤口护理干预模式及效果研究

吴小平 董兰菊

目的 探讨从化地区慢性伤口护理干预模式及效果。方法 家庭慢性伤口患者200例, 按照配对法分为干预组120例, 对照组80例, 干预组采用常规性护理+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 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为3.33%, 对照组为11.25%,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治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数、治疗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模式下慢性伤口患者临床效果显著, 患者满意率高,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慢性伤口;护理干预;效果

慢性伤口是指愈合时限延长、无法通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和功能上的完整状态的伤口。一直以来,伤口被认为是小问题而未被重视, 导致一些伤口长年不愈,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目前, 国内二甲以上医院基本都相继开展了慢性伤口皮片移植术以及湿性敷料[1-3]对慢性创面进行治疗, 部分医院引进VAC技术治疗压疮, 体表慢性溃疡、糖尿病足、术口愈合不良等慢性伤口的创面, 治疗效果显著[4], 但是由于成本较高, 难以在农村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本文发现护理干预模式下从化地区慢性伤口预后效果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及从化市龙潭、江浦及城郊社区服务中心2013年6月~2015年5月住院及好转出院的家庭慢性伤口患者200例, 男117例, 女83例, 年龄24~87岁。按照配对法分为两组:干预组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产科、神经内科及龙潭社区服务中心慢性伤口120例患者;对照组取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妇科、心血管内科及城郊社区服务中心慢性伤口80例患者。入选标准:创面存在2周以上而无愈合倾向并能配合完成临床观察治疗且医嘱明确清创换药治疗者。伤口类型:压疮、糖尿病足溃疡、下肢血管性溃疡等。排除标准:癌症伤口、血管裸露创面、干性坏疽伤口者。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干预组拟以从化地区慢性伤口患者住院及出院延续治疗为核心, 建立联络网, 医护会诊, 医院-社区-家庭联合, 行改良封闭负压引流辅以点状植皮、湿性敷料治疗并骑跨椅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

1.3 护理干预模式建立

1.3.1 慢性伤口护理管理模式 ①建立医院-社区-患者家庭联络网。②患者档案管理。③联络网的运行管理。

1.3.2 慢性伤口治疗护理干预模式 ①清创时机与方法:在基础疾病及抗感染治疗同时, 黑期创面用手术刀“井号键”深层次划开黑痂后行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VAC)治疗或直接用水胶体敷料贴创面, 待痂皮软化后, 首次清创由外科医生进行, 将与创面分离的坏死组织清除, 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的坏死组织由科室伤口小组成员逐日清除.3~5 d完全清除。黄期伤口患者创面一次性清创。②改良VAC/湿性敷料治疗方法:创面大、坏死组织多、伤口渗液多的创面行改良VAC治疗。方法:选取适宜型号前端多侧孔的硅胶胃管, 将胃管有孔端无菌纱块包裹填充于创面, 医用薄膜封闭, 引流管从创缘下引出, 与壁式中心负压吸引装置或低压负吸引机连接, 视创面大小和渗液量调节负压。黑期、黄期坏死组织及脓性渗液多, 持续高负压吸引[300~400 mm Hg.1 mm Hg= 0.133 kPa)], 红期、粉红期创面加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优拓保护, 负压100~1500 mm Hg。每天或隔2~3 d换药1次,观察、测量伤口并记录。创面小、新鲜且表浅的伤口, 清创后直接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优拓保护, 外覆盖泡沫敷料.2~3d换药1次。③点状植皮时机与方法:红期创面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好部位开始点状植皮。方法:床边取皮及植皮部位消毒后, 局麻下拧紧创面近距离健康部位皮肤, 锐刀切下刀刃样皮片, 分别剪至0.3 cm大小, 用0.9%无菌生理盐水浸泡后点状植于创面上, 皮片间距0.5 cm, 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于创面优拓保护负压引流。首次换药时间在植皮后48 h, 隔2~3 d换药1次。④骑跨椅锻炼时机与方法:长期卧床所致的压疮患者, 并在允许情况下, 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尽早协助坐骑跨椅进行康复锻炼, 上肢上举及扩胸运动、臂跑运动、原地篮球排球运动、腹部按摩与按压(排便练习)、大腿分开与按压等.30~40 min/次.3~4次/d。

1.4 观察指标 观察伤口治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数、治疗费用。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pidata双向核查输入计算机, 使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不良事件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护士操作、服务态度),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住院情况比较 干预组治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数、和治疗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1 两组不良事件和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n (%)]

3 讨论

本文研究结果发现, 干预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满意度(治疗效果、护士操作、服务态度)均优于对照组, 且治愈时间、换药次数、换药时数、和治疗费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 护理干预模式下慢性伤口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满意率高, 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情况比较( x-±s)

[1] Baker PD. Creating the optimal environment: all overview ofdressings for chronic wounds. Adv Nurse Pract.2005.13(7):37-38.

[2] 赵海佳.湿性愈合理论在伤口护理中的应用.实用护理学杂志.2010.20(4):121-122.

[3] 王迎儿.新型敷料用于外伤患者伤口护理的效果观察.护理与康复.2010, 9(4):327-328.

[4] Greene AK, Puder M, Roy R, et al. Microdeformational wound therapy: effects on angiogenesis and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in chronic wounds o.3 debilitated patients. Ann Plst Surg.2006.56(4).418-422.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1.149

2014-08-26]

510900 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

猜你喜欢

植皮清创换药
贴膜固定法换药在压疮治疗中的应用
疼痛护理管理在VSD联合自体游离皮片植皮治疗糖尿病足感染创面中的应用
一种多功能清创车设计与应用*
不同植皮方式修复大面积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分析
门诊换药间隔时间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的研究
二期植皮联合VSD与传统打包技术修复慢性创面的疗效比较
水动力清创系统在糖尿病足溃疡清创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探讨医用液体敷料结合清创机清创治疗糖尿病足伤口的临床疗效
水动力清创系统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进展
加强党建 换汤又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