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有效胃肠减压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2015-05-08孙伟芳吴成英王峻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胃管胃肠插管

孙伟芳 吴成英 王峻峰

影响有效胃肠减压的因素及护理对策

孙伟芳 吴成英 王峻峰

目的 探讨影响有效胃肠减压的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有效护理, 以保证胃肠减压的效果。方法 150例进行胃肠减压的患者, 总结影响有效胃肠减压的诸多因素, 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 通过加强观察、针对性的护理对策, 能及时有效的解除影响因素, 保证了胃肠减压的持续有效。结论 祛除影响有效胃肠减压的因素, 保持胃肠减压持续有效的进行, 是手术成功、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保证。

胃肠减压;因素;护理对策

胃肠减压是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护理方法。它利用负压吸引和虹吸原理, 将胃管自口腔或鼻腔插入, 吸出胃肠道中多积存的液体和气体, 以使胃肠道中的膨胀和压力程度有所减轻, 同时, 还能够将胃肠腔内的多滋生的细菌和毒素清理出去, 使得胃肠管壁的血液循环有所改变, 从而使消化道功能快速恢复以利于医生诊断疾病[1]。要对疾病有效诊断, 做好机体以及各项功能的恢复, 就要保证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但临床工作中诸多因素导致胃肠减压不能持续有效, 针对这些影响因素, 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 保证胃肠减压有效进行非常重要, 现对150例患者胃肠减压的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科2012年1~12月共对150例患者进行胃肠减压, 其中100例为各种胸、腹部手术后患者, 50例为肠梗阻、胰腺炎、长期昏迷卧床不能进食等非手术患者。男80例, 女70例, 年龄15~90岁。胃肠减压时间最长为90 d,最短为1 d。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150例患者影响有效胃肠减压的各个因素, 总结其护理对策, 并评价护理效果。

2 结果

150例进行胃肠减压患者, 有98例进行了有效的胃肠减压, 有52例因各种因素未能满意实施, 具体因素见表1。

表1 52例因各种因素未能满意实施的满意结果分析(n, %)

3 护理方法

3.1 患者不能耐受胃管留置 护理对策:留置胃管是各种引流管中患者感觉最为不适的引流管, 患者常出现剧烈的咳嗽、恶心、呕吐等不适, 长期放置胃管或多次重置, 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 鼻咽黏膜损伤、出血等, 可使患者不能耐受插管而导致自行拔除。据报道因不能耐受自行拔管率高达14%[2], 本研究结果为8%。主要做好心理护理, 告知插管的必要性及其目的, 强调其重要性, 要详细交代不留置胃管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让患者主观上接受、要求放置胃管。其次, 告知插入胃管中及留置胃管的不适以及应对方法, 耐心详细的解释放置胃管后可能出现的不适, 从而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使其由被动配合变为主动配合。鼓励患者增强信心,激发能动性, 调动其自我控制能力, 从而抑制不良情绪, 默契地配合插管。最后, 护士加强学习, 提高技术水平, 操作熟练、轻柔、规范, 减轻患者的不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健康教育。

提高置管患者的舒适度可以使呕吐症状减少, 同时要注意口腔和鼻腔的护理工作, 每天都要进行几次口腔护理液含漱, 也可以含漱温开水, 每天都要对患者进行雾化吸入, 并进行插管鼻腔滴石蜡油, 以帮助患者咳出痰液, 以避免鼻黏膜受到胃管的刺激, 咽喉部的疼痛也会有所减轻。长期鼻饲患者, 由另一鼻孔插入的普通胃管要7 d更换以次, 要将插管日期注明以按时更换, 以预防鼻咽黏膜刺激性损伤。硅胶胃管则每月更换1次。

3.2 护理不当或不慎将胃管拉出 护理对策:选择质量好、刺激性小、型号适宜的硅胶管胃管, 为防止胃管脱出, 需对胃管进行有效的固定, 较为常用的方法有:①取8.00 cm×2.50 cm胶布3米长, 在长3 cm处切开到胶布宽的1/3处, 将胶布的短侧贴在鼻翼处, 长侧绕鼻胃管1周,然后固定好[3]。②取普通 3.0 cm宽的胶布8~10 cm, 将一端撕开 4~6 cm, 使之呈现“Y”型; 将该胶布的整端都粘贴到鼻根至鼻尖, 一直到鼻梁上。将撕开端的两条胶布分别按照顺时针和逆时针的方向向下螺旋, 在鼻胃管上绕贴[4]。③将3米贴剪成葫芦形状, 尾翼大的一侧在患者的鼻翼上贴住, 小的一侧在胃管上贴住[5]。

3.3 胃管盘曲或未达到有效位置 护理对策:临床上胃肠减压的患者多会取半卧位, 主要是由于腹痛、腹胀所引起的不适, 以避免由于胃内积液过多而在胃窦部聚积。在插管的时候, 应该注意胃管多插入的长度要适度, 以避免胃内盘曲过长, 如果胃管过短, 就无法接触到胃内的液体, 这两种现象都会对减压效果造成影响, 只有当胃管的侧孔达到胃窦部的时候, 引流效果才是最好的。根据有关研究[6]结果:胃管插入的长度要以传统方法为基础, 根据身高的不同进行裁量, 比如成人身高为150~159 cm、160~169 cm、170~180 cm, 可以分别延长(10.84±0.83)cm、(11.08±0.99) cm、(11.34±0.61) cm。据临床观察, 传统法插入深度为45~55 cm, 胃肠减压效果不佳。吴继红等[7]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 并指出: 传统置管长度分别增加大约10~13 cm左右, 插管的深度增加为55~68 cm, 胃管侧孔就会完全进入到胃内达到胃窦部, 胃液的引流量就会有所增多。

3.4 其他原因致胃管引流不畅 责任心因素方面, 因胃管堵塞、负压过小等导致不能进行有效胃肠减压, 未能及时发现, 本组有10例(6.7%)。护理对策:当患者进行翻身的时候,胃管会因为受到压力而曲折;当胃内容物把胃管堵塞, 特别是肠梗阻和胃穿孔患者在饱食状态下发病, 会导致胃内滞留过多的食物残渣;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 胃肠吻合会存有瘀血, 胃管会被凝血块阻塞, 导致胃管堵塞, 从而引起了引流不畅。故应加强护理, 对引流液的量进行观察, 检查鼻胃管是否通畅、有无外移等。引流管要平均每小时挤压1次,如有发现引流不畅, 要及时解决。当出现胃管堵塞的时候,可使用注射器抽吸 20~50 ml无菌生理盐水。在低压状态下冲洗胃管, 并进行抽吸, 以使胃内容物有所稀释, 以方便引流。当推注没有阻力而抽吸受阻的时候, 就要提示管侧孔与胃壁紧贴, 对胃管进行左右旋转, 变换位置低冲洗, 直到推吸没有受到阻力且引流通畅为止。加强护理, 妥善固定胃管,以防止由于受压而出现扭曲, 导致使胃管堵塞[8]。要避免胃液长时间潴留在胃内, 且黏稠度增加, 导致胃管堵塞。预留一定长度的长管, 以避免活动或者翻身的时候, 胃管脱出。为了防止反流现象, 负压引流器要低于头部, 以保持负压状态恒定, 胃肠减压持续有效。

4 小结

胃肠减压是临床中常见的护理技术之一, 通过针对性的、有预见性的护理措施, 150例胃肠减压患者共发现52例次各种因素导致的无效胃肠减压, 及时采取预见性的护理办法, 使得胃肠减压有效恢复, 从而使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 对疾病尽早恢复起到积极作用, 利于患者病情恢复。

[1] 潘小华, 陈晓稀.34 例胃肠减压管脱出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实用精神疾病杂志, 2008, 5(11):159-160.

[2] 刘建婷.保持有效胃肠减压通畅的技巧.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33):343.

[3] 刘琰, 胡悦.鼻胃管两种固定方法效果比较.护理研究, 2008, 2(5B):1288.

[4] 李梅花, 崔昌淑, 金京爱.胃肠减压方法的改进.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11):969.

[5] 唐梦娟, 蔡丽南, 潘色杰, 等.持续胃肠减压患者并发症的护理体会.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8, 5(21):1982.

[6] 刘颖.留置胃管的进展.吉林医学, 2007, 11(16):1737-1738.

[7] 吴继红, 陈雪茹, 林建山.胃肠减压患者胃管留置长度与身高相关性的临床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7):35-36.

[8] 马晶晶, 薄海欣.巧改胃管使胃液引流顺畅.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10):7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158

2014-09-12]

215000 解放军第一○○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胃管胃肠插管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胃管位置判断方法改良在临床胃管留置中的应用与分析
介绍一种导丝插胃管的方法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