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2015-05-08杨少慧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静脉

杨少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护理分析

杨少慧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早期静脉溶栓护理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95例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静脉溶栓护理治疗, 然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实验组于住院时间、血管再通率以及并发症等临床效果均比对照组好,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早期静脉溶栓护理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是基层医院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及时有效的方法, 改善患者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观察护理

由于老年人各项生理机能处于下降状态, 各式各样的疾病接踵而来, 而急性心肌梗死属于老年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病变的基础上, 由于不稳定斑块破裂继发血栓形成所致。临床上多有剧烈而持久的胸骨后疼痛, 休息及硝酸酯类药物不能完全缓解, 伴白细胞增高、发热、血沉加快, 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合并症, 常可危及患者生命[1]。现针对本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共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 分析早期静脉溶栓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共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其中男80例, 女36例, 年龄40~80岁, 平均年龄(67.2±3.7)岁。经过本院的严格检查发现, 116例患者均属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 并且符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法方案4项间接诊断标准。经临床监测显示, 患者的病变部位为前壁91例、右室3例、下壁22例, 其中伴随高血压的患者57例, 糖尿病16例, 而伴随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4例。为研究结果更具严谨性, 所以本院一致同意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治疗;95例实验组患者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静脉溶栓护理治疗, 然后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治疗。主要有硝酸盐类、阿司匹林、他汀类、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抗凝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方法, 然后进行心肌酶、心电图检查以及密切检查患者是否出现再灌注性心律失常, 最后笔录是否血栓梗死、自溶相关血管再通的可能性。②实验组:95例适合使用早期静脉溶栓护理治疗的患者主要条件为:病发的时长为6 h以内;头部断层扫描未发现具有脑梗死和脑出血等严重疾病;血压检测值于185/110 mm Hg (1 mm Hg=0.133 kPa)之下, 并且血糖值属于常规以及血小板计数需在10万/mm3之上。实验组于对照组的一般治疗基础上, 实施静脉滴注尿激酶治疗, 尿激酶浓度确保为150万U混合100 ml生理盐水, 与此同时, 静脉滴注50 mg硝酸甘油增加5%浓度的葡萄糖溶液250 ml。

1.3 早期静脉溶栓护理 早期静脉溶栓需主动积极地配合医务人员的治疗护理, 可降低出血或者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的出现。早期溶栓的护理过程为:①实施高流量的氧疗确保患者呼吸畅通, 然后建立两条或者多条静脉通道, 一条为上肢静脉血管给予静脉滴注重组链激酶, 帮助患者采取平卧体位, 绝对卧床休息, 重组链激酶150万U混合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滴注, 1 h内滴完;另一条静脉通路, 静脉滴注5 mg硝酸甘油混合5%葡萄糖溶液250 ml, 输液速率是5滴/min, 根据患者血压调节速度。另一条静脉使用升压或者抗心律失常药物。由于老年患者的血管较为脆弱, 所以尤其注重血管的保护, 防止药液渗漏[2]。②针对患者的心电图保护, 医务人员需严密观察患者的心律状况, 刻录S-T段和T波的动态变化, 倘若出现异常需立即解决, 患者实施连续性24 h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患者体征变化, 特别为心率、心律、血压、心肌酶变化。倘若发现频发室早、多源性室早、RonT迹象和Ⅱ度Ⅱ型以上房室传导阻滞需及时解决。③心肌酶谱的改变属于分辨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主要标准, 心肌酶峰提前出现, 心电图抬高的S-T段2 h内下降在于50%,胸痛症状2 h内基本消失等可判断心肌梗死产生。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PS17.0统计方法对数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本院的严谨治疗和护理后, 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更好, 于住院时间、血管再通、各种并发症等均明显好过对照组, 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经溶栓治疗护理后的临床效果[x-±s, n(%)]

3 小结

经过此次的研究发现, 急性心肌梗死药物溶栓治疗能迅速开通栓塞血管, 挽救濒死心肌, 缩小梗死面积, 改善心室重构,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 提高生活质量, 对改善近期预后有重大意义[3]。

[1] 王燕.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的护理.全科护理, 2013, 11(21):1937-1938.

[2] 曾尚梅.150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观察和护理.当代护士, 2012(5):88-90.

[3] 宋艳平.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16):102-10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138

2014-09-23]

454100 河南能源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心血管内科一区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静脉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两种深静脉置管方法在普外科静脉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封管方法的探讨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