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荆杏止咳颗粒抗病毒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5-05-08詹建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外感抗病毒颗粒

詹建勇

荆杏止咳颗粒抗病毒的临床效果研究

詹建勇

目的 研究荆杏止咳颗粒在治疗外感咳嗽中的抗病毒效果。方法 98例外感咳嗽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9例。实验组采用荆杏止咳颗粒治疗, 对照组使用常规止咳药物进行等计量、等次数的服用治疗。对比治疗2周后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两组患儿血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含量变化,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 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7.8%, 两组数据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抗病毒效果优于对照组, 两组数据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荆杏止咳颗粒在治疗外感咳嗽过程中治疗效果好、治疗周期短、能够有效地抑制患儿体内病毒的繁殖, 在短期内能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效果。

荆杏止咳颗粒;咳嗽情况;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

荆杏止咳颗粒是中药制剂的治疗咳嗽和肺部疾病的药物[1], 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2], 本实验是关于荆杏止咳颗粒与常规止咳药物抗病毒效果的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2年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外感咳嗽患儿98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49例。入选标准:① 患儿被确诊为外感咳嗽, 既存在气管或支气管炎。②患儿自愿参与本实验并配合进行相关数据收集和健康调查。③患儿年龄在半岁以上。④患儿病程在1个月左右, 经其他方式治疗效果不明显。其中实验组男21例, 女28例, 平均年龄(10.2±0.7)岁,平均病程(5.5±2.7)周;对照组男29例, 女20例, 平均年龄(11.3±0.5)岁, 平均病程(4.2±3.1)周。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以进行对比研究。见表1。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服用本院提供的荆杏止咳颗粒3次/d, 1袋/次。同时配合服用茶碱片(石家庄康力药业;100 mg/片)1片/次, 2次/d, 温水服用。酮替芬(石家庄康力药业;1 mg/片)0.5片/次, 2次/d, 早晚温水服用。对照组:使用常规西药对患儿进行治疗。服用茶碱片(石家庄康力药业;100 mg/片)1片/次, 2次/d, 温水服用。酮替芬(石家庄康力药业;1 mg/片)0.5片/次, 2次/d, 早晚温水服用。治疗2周后, 对患儿抽取5 ml血液进行病毒含量检测。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儿咳嗽明显好转、肺部听诊啰音消失、一般状态改善;有效:患儿咳嗽缓解、肺部听诊啰音减少、一般状态有所改善;无效:患儿咳嗽无明显缓解、肺部听诊杂音无减少, 一般状态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实验组患儿中治疗结果为显效42例, 占85.7%, 有效7例, 占14.3%, 对照组显效29例,占59.2%, 有效14例。占28.6%, 实验组总有效率100.0%,高于对照组的87.8%, 表明荆杏止咳颗粒治疗起效快, 无副作用, 治疗效果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儿抗病毒效果比较 治疗2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含量实验组的病毒抑制菌圈直径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病毒含量, 两组数据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 x-±s)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n(%), %]

表3 两组患者抗病毒效果比较( x-±s, mm)

3 讨论

荆杏止咳颗粒由荆芥、杏仁、炙麻黄等中药组成[3], 属于纯中药制剂的中药类颗粒状药物, 在临床方面具有疏风驱寒、祛痰止咳、平喘的功能[4], 主要用于治疗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哮喘等症状以及外感咳嗽、和气管炎-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5]。其主要的作用机理为抑制病毒的繁殖, 减少血液内病毒含量[6], 能够在短期内消除患儿的不适症状, 肺部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 可占到总发病率的50%左右[7]。出现外感咳嗽症状, 在冷空气、刺激、粉尘、烟雾的吸入均能导致气管或支气管黏膜病变, 还包括花粉、有机粉尘等的吸入都能够导致患儿出现外感咳嗽。病毒会随着患儿接触的环境不同而有所变化, 侵入方式和引起的病变反应都会有所不同[8], 具体表现为气管或支气管黏膜充血、 水肿,纤毛细胞损伤脱落, 黏液腺体肥大, 黏膜下层有炎症细胞浸润, 分泌物增加及痰多。只有炎症消退后, 黏膜的结构和功才能恢复正常。由于引起病症的病毒较多,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病毒的隔离, 因此在复杂环境内本身会使患儿的变异能力降低, 因此肺部疾病的发病率较高, 发病后如不及时进行治疗, 会导致患儿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9], 可能使患儿病症延续数月不见好转, 荆杏止咳颗临床方面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型都很高, 能够起到抗病毒作用。

本实验是通过荆杏止咳颗粒和等量常规止咳药物的对比研究, 得出了荆杏止咳颗粒在治疗外感咳嗽过程中治疗效果好、治疗周期短、能够有效地抑制患儿体内病毒的繁殖, 在短期内能达到有效控制疾病的效果的结论。表1中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在患儿中并没有不能使用荆杏止咳颗粒的患儿, 证明了荆杏止咳颗粒应用范围广, 对患儿自身的病程和病情严重程度没有限制,而在两组药物的比较中则与这些一般资料无关。表2中, 实验组高达100.0%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8%, 两组数据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荆杏止咳颗粒治疗起效快、无副作用, 治疗效果明显。中药制剂能够有效地治疗患儿病症, 减轻患儿治疗负担, 节省医疗资源。表3中治疗2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杆菌、大肠杆菌含量实验组的病毒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病毒含量, 两组数据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荆杏止咳颗粒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的繁殖, 具有抗病毒的作用,两组患儿对比显示在短时间内荆杏止咳颗粒就能够达到抗病毒作用。与张士勇等[10]进行的题为“杏苏止咳糖浆的药效学研究”的实验相比, 得出的结论一致。与历晔等[11]进行的题为“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30例临床观察”的研究相比, 未得出荆杏止咳颗粒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 荆杏止咳颗粒具有明显的抗病毒疗效, 药物作用起效快, 治疗效果明显, 好于常规治疗咳嗽的药物, 值得临床推广。

[1] 王妍, 梁志强.小儿百部止咳颗粒的成型工艺.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21-23.

[2] 王海青, 阚红卫, 靳康, 等.浙贝止咳颗粒镇咳祛痰及抗菌作用研究.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6):207-210.

[3] 温丽娜, 孙建宁, 张硕峰, 等.小儿止咳颗粒对哮喘大鼠气道高反应性和炎症的抑制作用.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12):192-195.

[4] 孙蕾, 杨竞, 林昌, 等.复方三拗止咳颗粒质量标准研究.中国药业, 2010, 19(3):22-23.

[5] 鲍玲玲, 秦海军, 田军, 等.紫芩止咳颗粒提取工艺研究.安徽医药, 2010, 14(4):389-391.

[6] 刘军, 袁杰, 吕雄文, 等.枇杷止咳颗粒中枇杷叶、薄荷脑和罂粟壳薄层鉴别的研究.安徽医药, 2011, 15(12):1498-1500.

[7] 韩桂茹, 王岳峰, 封淑华, 等.小儿化痰止咳颗粒中3种生物碱的同时定量测定.中成药, 2013, 35(7):1457-1461.

[8] 王宏霞, 谢谋华.抗病毒止咳合剂治疗小儿喘憋性肺炎60例.河南中医, 2011, 31(9):1058-1059.

[9] 李显华, 宋达夫, 甘雨, 等.固本清肺贴膏对小鼠止咳、祛痰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动物科学, 2010, 27(4):40-41.

[10] 张士勇, 程军, 彭代银, 等.杏苏止咳糖浆的药效学研究.医药导报, 2012, 31(1):8-10.

[11] 历晔, 王有鹏.苏黄止咳胶囊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咳嗽变异型哮喘30例临床观察.中医杂志, 2012, 53(11):945-94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112

2014-10-24]

515300 揭阳市普宁市中医医院内儿科

猜你喜欢

外感抗病毒颗粒
Efficacy and safety of Mianyi granules (免疫Ⅱ颗粒) for reversal of immune nonresponse follow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a randomized,double-blind,multi-center,placebo-controlled trial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HPLC-ELSD法同时测定十味鹅黄颗粒中3种成分
疏风定喘颗粒辅料的筛选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
连花清瘟颗粒治疗喉瘖30例
刘永业主任中医师治疗顽固性外感头痛经验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