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预防心房颤动的疗效

2015-05-08郭利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复律窦性心贝沙坦

郭利萍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预防心房颤动的疗效

郭利萍

目的 观察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用对持续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复律的疗效。方法 60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单用胺碘酮治疗, 观察组应用胺碘酮和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心房颤动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0.00% VS 53.3%, P<0.01), 至6个月时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也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93.3% VS 73.3%, P<0.05)。结论 胺碘酮与厄贝沙坦联用转复心房颤动并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高于单用胺碘酮。

心房颤动;持续性;厄贝沙坦;胺碘酮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 AF)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 总的发病率约为0.4%~0.9%[1], 其治疗方法很多,包括药物、外科手术、射频消融等。其中抗心律失常药物仍是目前心房颤动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一种重要手段。胺碘酮为转复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最常用的药物, 但长期应用会出现多种毒副作用。本文旨在观察胺碘酮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厄贝沙坦联合应用转复阵发性心房颤动及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9月~2014年2月门诊及住院的患者60例, 其中男37例, 女23例, 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0±6.3)岁。其中高血压病32例, 冠心病30例,无心脏病者7例;均经心电图证实为AF。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0例。排除:①左心房内径(LAD) >55 mm;②<7 d的阵发性心房颤动和>6个月的持续性心房颤动;③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房颤动;④严重肝、肾功能不全;⑤QT间期>0.4 s;⑥心功能Ⅲ~Ⅳ级。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平均血压、病情、LAD等方面,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给予原发病治疗并禁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且其他用药情况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入选患者行心电图、胸片、心脏超声、甲状腺功能及肝肾功能等检查。全部患者心房颤动复律前均给予华法令抗凝3周[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 并经食道超声证实心房内无血栓存在后, 开始给予药物复律治疗。对照组单用胺碘酮口服复律, 观察组给予胺碘酮与厄贝沙坦(150 mg, 1次/d)联合口服复律。胺碘酮服用方法:0.2 g, 3次/d, 连续3 d;0.2 g, 2次/d, 连续7 d;随后0.2 g, 1次/d。若1个月内不能转为窦性心律则停用胺碘酮。观察服药至转复窦性心律的时间(复律时间), 6个月时心脏超声数据和维持窦性心律情况。告嘱患者若心悸等突然改善应及时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若病情无变化, 1个月内每周复查1次;第3、6个月行动态心电图及肝肾功能, 电解质、甲状腺功能检查。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复律及维持窦性效果 对照组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16例, 转复成功率为53.3%;观察组心律转复为窦性心律24例, 转复成功率为80.0%, 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到6个月时者22例, 占73.3%, 而观察组则有28例, 占93.3%, 维持窦性心律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LAD比较 治疗前两组间LAD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 观察组LAD显著小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LAD的比较( x-±s, mm)

3 讨论

胺碘酮为高脂溶性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口服通过小肠被动吸收, 血药浓度呈三室开放模型分布, 达稳态所需时间(14~28 d)和半衰期(26~107 d)均较长。其药理作用主要包括对L型钙通道的阻滞、钠通道的轻度阻滞, 对早期及延迟后除极的抑制, 以及抑制慢快成分的延迟整流钾电流, 并且能非竞争性阻断α、β受体等。相关研究表明促发及维持AF的主要机制是心房电重构与结构重构[2], 而胺碘酮能够逆转起搏引起的心房重构, 并能增加其稳定性能, 但单用此药1年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仅有60%~70%[3]。同时长期服用此药可能发生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AF的发生及维持机制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心房颤动时RASS途径被激活, 血管紧张素Ⅱ可导致心肌细胞超载, 是引起心房电重构的重要机制之一[4], 而心房电重构反过来可以增加AF的稳定性, 并促发心房组织学重构,使AF得以维持下去, 形成恶性循环。而沙坦类(ARB类)药物可以抑制心房肌电重构和组织学重构, 减少心房纤维化,以起到预防或减少心房颤动的发生。厄贝沙坦为ARB类药物,它是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和血管紧张素受体的结合, 从而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物学效应, 抑制心房纤维化, 减轻心房负荷, 改善激动传导的延迟, 进而阻止心房重构的发生。本文观察结果显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无论是转复率还是维持窦性心律方面, 其疗效均明显优于单用胺碘酮治疗, 并通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LAD, 发现观察组治疗后LAD明显小于对照组。进一步证实厄贝沙坦对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有效, 与文献报道相符[5,6]。

综上所述, AF的复发与LAD扩大及RASS激活存在一定的关系, 而厄贝沙坦可以提高胺碘酮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复律及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 并能逆转心房重构。为临床上AF药物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1] 梁珍玲, 孙叶海, 彭卫平.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 (13):2836-2837.

[2] Wijffels MC, Kirchhof CJ, Dorland R, et al.Atrial fibrillation begets Atrial fibrillation.A study in awake chronically instrumented goats.Circulation, 1995, 92(7): 1954-1968.

[3] 殷跃辉, 刘增长, 吴近近, 等.胺碘酮与氯沙坦、培哚普利联合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前瞻、随机开放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6, 34(4):299-302.

[4] 羿凤云, 阳吾君.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观察.武警医学院学报, 2011, 20(9):729-730.

[5] 张虹, 马雪兴, 王允, 等.厄贝沙坦对胺碘酮治疗慢性心房颤动疗效的影响.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 8(2):79-80.

[6] 梁维基, 冼洪光, 陈镭, 等.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胺碘酮联用对预防心房颤动的影响.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7, 8(2): 30-33.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106

2014-09-27]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复律窦性心贝沙坦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同型半胱氨酸、脑钠肽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复律的临床分析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窦性心动过缓是怎么回事?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窦性心动过缓需要安起搏器吗?
硝苯地平联合厄贝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厄贝沙坦辅以非洛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25例疗效分析
窦性心率震荡在不同罪犯血管急性心肌梗死后恶性心律失常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