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疗效

2015-05-08臧金萍朱卫华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卡松沙美噻托

冯 静 臧金萍 朱卫华 王 娜

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疗效

冯 静 臧金萍 朱卫华 王 娜

目的 观察联合吸入噻托溴铵及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噻托溴铵干粉剂吸入法进行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进行治疗;所有患者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气情况及肺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肺功能指标及血气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联合吸入噻托溴铵、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更理想的临床效果, 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情况及肺功能, 有效的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恶化, 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

噻托溴铵;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效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呼吸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其具有复杂的发病机制, 患有此病的患者多数丧失劳动能力或者生活自理能力下降, 是目前为止导致死亡的第四大疾病, 其主要特征为气流受限, 而炎性反应则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核心环节[1]。目前, 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手段为药物治疗, 尤其是支气管扩张类药物更是起着主导作用。噻托溴铵通过对气道M3受体的阻断作用而对支气管起到持续扩张的作用;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则属于复合制剂, 其主要由长效的β2受体激动剂沙美特罗与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丙酸氟替卡松合成, 两种药物合成后对炎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因此治疗效果更理想[2]。本文将对噻托溴铵吸入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的诊断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3], 排除合并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 对合并有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给予排除, 例如:肺纤维化、肺结核等, 对于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的患者给予排除,同时所有患者在近期内均使用过糖皮质激素, 将本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50例;对照组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龄45~78岁, 平均年龄(61.25±5.6)岁, 病程3~21年,平均病程(9.36±3.6)年;观察组中男36例, 女14例, 年龄48~77岁, 平均年龄(62.54±3.8)岁, 病程4~19年, 平均病程(8.98±3.3)年;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4], 即:止咳治疗、平喘治疗、抗感染治疗以及吸氧治疗等,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单一的噻托溴铵干粉吸入进行治疗, 其使用剂量为18 μg/次, 1次/d;观察组患者给予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进行治疗, 其用法用量为[5]:每天使用吸入装置吸入1次噻托溴铵, 计量18 μg/次;采用50 μg沙美特罗加入到250 μg丙酸氟替卡松干粉剂中联合吸入, 吸入2次/d。持续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对比。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时观察患者的肺部功能参数, 其主要包含:用力肺活量、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以及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大小;对治疗前后患者血气指标进行测量, 其主要包含: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动脉血氧饱和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 两组患者在血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3个月后, 观察组患者的血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在肺功能恢复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气情况对比结果( x-±s)

表2 两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 x-±s)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极为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炎性疾病, 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使患者肺功能急剧下降[6]。目前, 临床上治疗该疾病主要采取支气管扩张类药物,虽然不能彻底治愈, 但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症状, 延缓病情的发展。大多数支气管扩张类药物都是通过平滑肌的肾上腺素能和胆碱能神经发挥作用的。

噻托溴铵作为全新化学制剂, 其性质属于抗胆碱能药物,国内外大量实验对其临床效果均已证实。本组研究中每天给药1次, 药物作用时间为24 h , 这对于患者来说该药物更为方便, 效果更理想。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剂是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的合成制剂, 其作用机制不同于噻托溴铵, 它是通过选择性激动气道平滑肌上的β2肾上腺素受体发挥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属于炎症性疾病, 因此也需要抗炎, 丙酸氟替卡松具有良好的抗炎效用, 可对多种炎症细胞起到抑制作用, 从而有效的减轻气道炎症 。

本文实验结果表明, 治疗结束后, 观察组患者在肺功能变化情况及血气情况上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就充分表明了采取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具有极佳的治疗作用,且无副作用, 显著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戴沛军, 冀雪娟, 王恒辉, 等.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稳定期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观察.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3(1):68-70.

[2] 陈瑞祥.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分析.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5):816-818.

[3] 赵沙沙, 关英慧, 邹奇, 等.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评价.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2, 32(13):2699-2701.

[4] 吴健卫, 徐方林, 冯立娅, 等.噻托溴铵和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8):31-33.

[5] 李志忠, 焦洁.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与噻托溴铵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医药论坛杂志, 2011, 32(17):153-156.

[6] 黄瑞容.联合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与噻托溴铵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应用.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3):43-5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82

2014-08-28]

450000 河南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

猜你喜欢

卡松沙美噻托
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应用噻托溴铵联合吸入激素的效果
丙酸氟替卡松、孟鲁司特、地氯雷他定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治疗时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因素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异噻唑啉酮对土壤微生物杀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初探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的临床护理干预
沙美特罗替卡松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哮喘疗效分析
克拉霉素联合噻托溴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
噻托溴铵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