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卒中单元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2015-05-08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缺血性神经功能

张 俊 袁 虎

卒中单元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张 俊 袁 虎

目的 探讨卒中单元疗法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肢体瘫痪功能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等的影响。方法 200例首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 对照组接受常规脑血管病药物治疗, 对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卒中单元疗法;时间为21 d, 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疗效, 每周评定1次。结果 第7天疗效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卒中单元疗法在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恢复上比单纯药物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上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卒中单元疗法;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观察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基层医院目前多数仍局限于药物治疗, 方法单一, 疗效欠佳[1]。本文2010年9月~2013年11月随机对照研究了卒中单元疗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对其临床研究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例首发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主要为发病1周以内入院者。入院后详细询问病史。神经系统检查后, CT排除出血性病灶, 拟诊缺血性脑血管病, 生命体征平稳, 神志清楚, 病情不再发展, 无严重的心脏病病史。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100例。治疗组中男59例, 女41例, 年龄40~78岁, 平均年龄61.0岁。对照组中男55例, 女45例,年龄45~76岁, 平均年龄60.4岁。按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习会议通过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得出治疗组轻型(0~15分)42例, 中型(16~30分)38例,重型(23~45分)20例。对照组轻型51例, 中型32例, 重型17例。两组在年龄、性别、栓塞次数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经验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治疗组(卒中单元疗法)采用入住卒中单元病房, 在常规用药治疗同时急诊医学中心、神经内科、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神经外科、心理科、康复科、护理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制定治疗方案并积极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每周由住院医生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1.3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NDS)”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显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8%~90%;有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45%~48%;无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0~17%。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第7天疗效观察, 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说明随治疗时间的延长,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的总疗效评定见表1, 表2, 表3。

表1 第7天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的总疗效评定比较(n)

表2 第14天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的总疗效评定比较(n)

表3 第21天神经功能缺损临床的总疗效评定比较(n)

3 讨论

脑血管病是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常见病, 多发病, 且发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非常高, 是一类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质量的疾病, 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目前脑血管病的防治不仅受到世界医学界的高度重视,也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 但治疗方面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措施。脑血管病发生后, 常规的药物治疗只能在不同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病情, 而卒中单元疗法能促进病体的恢复, 预防和治疗各种并发症, 减少残疾率[2]。

卒中单元疗法主要是以神经内科和NICU为依托, 针对脑卒中患者制定规范和明确诊疗目标, 由神经内科、急诊医学中心、神经介入治疗组、康复科、神经外科多学科专业人员讨论和护理的医疗综合体。卒中单元疗法不是一种具体的疗法, 而是针对脑卒中患者的科学管理系统, 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理念以及多学科密切配合的综合性治疗。卒中单元疗法具有以下意义:①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到目前为止, 卒中单元疗法是治疗脑卒中的最佳方法。它的效果优于目前所有的治疗方法, 包括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脑卒中单元可以明显降低病死率和减轻生活依赖程度。亚组分析发现与患者年龄、性别、脑卒中严重程度等因素无关,且不增加住院天数。②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卒中单元疗法的最终目标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同时可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3]。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原因如下:a.采用了多种治疗手段使得总体疗效提高, 这是产生满意度提高的根本原因。b.由于要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 使得医务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沟通增多。c.语言治疗和心理治疗也增加与患者面对面的交流机会。d.重要的是在卒中单元中强调人文关怀, 医生、护士、康复师更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③有利于继续教育 实行卒中单元管理后, 1次/周卒中小组会议。在卒中小组会议上, 除了评价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和制定治疗方案外, 一个重要的内容是介绍脑血管病治疗的最新进展, 增加医务人员对脑卒中知识的理解。因此, 有利于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和知识更新。

现代医学模式转换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 biomedical model)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转变。卒中单元疗法不但关注疾病本身, 更关注了人的主体性, 是人本位医疗的具体体现。卒中单元疗法强调全方位综合治疗, 使患者最终能够达到生活自理、走向社会、提高生活质量, 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值得推广。

[1] 杨春玲, 李春红, 王庆湖, 等.卒中单元医疗管理模式对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医学创新, 2012(33): 5-7.

[2] 俞敏萱, 孙伟, 曹凌.126例脑卒中患者老年抑郁量表筛查及治疗的临床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18):157-158.

[3] 刘未艾, 吴清明, 李向荣, 等.头电针配合卒中单元综合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上海针灸杂志, 2010(3):149-151.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60

2014-09-22]

474500 河南省西峡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缺血性神经功能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