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应用效果与意义

2015-05-08任惠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尿素氮肌酐肾小球

任惠萍

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应用效果与意义

任惠萍

目的 对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应用效果与意义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接受肾脏生化检查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检验;观察组则采取分级检验法进行检验, 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 两组患者在胱抑素C(CysC)阳性检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血尿素氮(BUN)的阳性检出率上存在显著差异, 且观察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验结果血肌酐的阳性检出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肾脏生化检验中应用分级检测法可显著提高诊断准确率, 有效的避免了误诊和漏诊,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肾脏生化检验;分级检验;临床效果

目前, 如何高效、准确的开展实验室研究已成为检验人员面临的首要任务, 实验室要通过不同项目的检查形成检验的组合项目, 从而提高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及灵敏度。对于肾功能衰退的患者来说, 临床上主要通过对肾小球滤过率进行检查作为诊断依据, 利用内生肌酐清除率, 再以血尿素氮以及胱抑素C作为辅助检验项目, 这种诊断方法的应用明显提高了诊断的精准度及灵敏性, 但是其缺点在于检测费用较高[1]。而近两年, 临床上兴起一种新的检验方法——分级检验法, 自临床开展试用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本篇文章将针对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应用与意义进行分析, 以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实施肾脏生化检查的4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200例;对照组中男158例, 女42例, 年龄23~68岁, 平均年龄(45.6±5.3)岁;观察组中男136例, 女64例, 年龄21~72岁, 平均年龄(46.8±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取分级检验法进行检验, 对肾功能组合项目尿素氮、胱抑素C、血肌酐进行分级检测, 其中将胱抑素C设为第一级检测项目, 血肌酐及尿素氮设为第二级检测项目, 同时采用常规拉网式测定法对同一标本进行测定处理。如有漏诊病例则采取分级检测, 并对所有项目在1个月内进行复查, 以保障试验的准确性。设置分级检验阈值[2]:胱抑素C为0~1.40 mg/L, 如果胱抑素值超过1.40 mg/L则可进行下一级检测, 并将血肌酐及尿素氮的检测作为第一级检测的补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检测,即采用传统方法对患者的胱抑素水平、血肌酐水平及血尿素氮水平进行检验。检测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为血肌酐、胱抑素C及尿素氮。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胱抑素C的阳性检出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血肌酐及尿素氮的阳性检出率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对比结果[n(%)]

3 讨论

临床采取的肾脏生化检查是诊断肾脏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检验方法, 其能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进而帮助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以便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而临床上将血肌酐、尿素氮以及胱抑素C作为测定肾脏功能的有效指标。传统方法虽然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及灵敏度, 但是患者所承担的经济负担较重, 同时浪费了医疗资源,因此, 重新选择适宜的检验方式对肾脏检查具有极为重要的临床意义[3]。

分级检验是以设置检验先后顺序为原理, 先从灵敏度较高的项目进行检测, 如果发生问题再检测灵敏度较低而准确度却很高的项目, 这种的方法的应用有效的节约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单位时间内肾脏所产生的尿液量被称为肾小球滤过率,而对肾小球滤过率造成影响的主要为以下三点因素:肾小球血浆流量的大小、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以及有效滤过压。其中血浆流量的大小以及有效滤过压是影响肾脏的外在因素, 而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滤过面积则是影响肾脏的内在因素, 而肾小球滤过率则是检验肾脏是否发生病变的重要指标。其主要表现在当肾脏患病时, 肾小球的有效滤过膜通透性及滤过面积就会明显下降, 滤过率及排废功能会发生明显的下降, 从而使患者体内堆积大量的肌酐霉素[4]。肌酐是作为肌肉代谢的产物, 通常情况下20 g肌肉代谢的肌酐在1 mg左右,最后通过肾小球排出体外。临床上将肌酐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种类型, 其中外源性肌酐是由肉类食物代谢产生的。一般情况下, 人体内肌酐的生产量是相对不变的, 因此考虑到肌酐不易被肾小球重复吸收及排泌量非常少等特点, 血肌酐值是相对恒定的, 临床上将其定为检验肾小球滤过率的有效指标。

肾脏是人体排泄尿素的主要器官, 在尿素滤过肾小球时重吸收大量的尿素, 但是肾小管尿流速较快, 所以导致重吸收效率非常低, 因此可以说尿素已经实现了最大程度的清除。在高分解代谢状态、高蛋白饮食、肾缺血以及缺水等情况下都会提高血尿素氮的含量, 而肝脏疾病及低蛋白饮食则会引起血尿素氮值降低, 所以尿素氮和血肌酐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肾小球滤过率的主要项目。胱抑素C则属于低分子量非糖基化碱性蛋白质, 分子量小。人体核细胞均能够产生胱抑素C, 生产速率稳定, 少见变异发生, 能够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 可在曲小管中降解并重复吸收, 无法返回到血液中进行循环, 因此胱抑素C是较为理想的内源性标志物。

本篇文章以三项检验项目的灵敏度进行分级, 将灵敏度高的胱抑素C作为第一级检测项目, 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作为第一级检测项目的补充检测, 因此当胱抑素C灵敏度正常时,可不必进行补充检测。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在胱抑素C阳性率上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在尿素氮和血肌酐阳性检出率上要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充分表明, 在肾脏生化检验中采用分级检验的方法可有效的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 同时降低费用, 避免资源浪费, 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向英.分级检验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应用.求医问药(下半月刊), 2013, 11(9):169-170.

[2] 王丽萍.在肾脏生化中分级检验的应用研究.健康之路, 2014(1):375-376.

[3] 王月高.分级检验法在肾脏生化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分析.当代医药论丛, 2014(12):70-71.

[4] 史文应.肾脏生化检验中分级检验的效果分析.健康之路, 2014(8):369.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50

2014-10-21]

274000 菏泽市妇幼保健院

猜你喜欢

尿素氮肌酐肾小球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赵振昌教授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经验
白藜芦醇改善高糖引起肾小球系膜细胞损伤的作用研究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肌酐升高有何临床意义?
血肌酐升高非小事,你的肾可能已“坏了一半”
大量放腹水加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张力性腹水疗效分析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酶法与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肌酐的优缺点比较
肾功能不全怎样分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