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对比分析

2015-05-08朱兆生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胶体金丙型肝炎阳性率

朱兆生

不同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对比分析

朱兆生

目的 探究与分析不同检验方法在丙型肝炎检验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180例肝炎患者, 采集其血清标本, 分别给予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进行检测, 对比两种检验方法的检出阳性率。结果 酶联免疫检验法的阳性结果4例, 阳性率为2.22%, 胶体金检验法的阳性结果5例, 阳性率为2.78%, 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 P>0.05)。结论 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均可用于临床检查丙型肝炎, 但相比下胶体金法更具有操作简便、结果直观的优点, 可作为首选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检验中。

丙型肝炎;检验方法;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

丙型肝炎是一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 主要由丙型肝炎病毒所引起, 丙型肝炎病毒为一种单股正链的RNA病毒,主要以血液传播及密切接触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作为传播途径[1]。由于该病在处于潜伏期内时并未表现出明显异常, 但可见轻微的右上腹部不适感、厌油等症状, 易被患者所忽视,对疾病的诊治造成较大的影响, 同时丙型肝炎可转变成为慢性肝炎, 严重时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因此, 对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2]。本次研究针对现临床上较为常用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旨在寻找出丙型肝炎的最佳检查方法, 现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180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全部患者均在本院确诊, 且签署了关于本次试验的知情权同意书, 其中男110例, 女70例, 年龄23~73岁, 平均年龄(45.3±12.1)岁, 病程在3个月~1年之间, 平均病程(6.8±0.6)个月。

1.2 研究方法 采集该组患者的外周静脉血, 将外周静脉血标本放置在离心机中行高速离心处理, 取出上层血清作为检测标本。对于检测标本分别给予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 其中采用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丙型肝炎所用的试剂分别由珠海丽珠试剂股份有限公司与武汉致信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提供。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阳性率, 并进行对比。

1.3 实验方法 两种检测方法均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说明书来进行, 确保所使用试剂处于有效期内, 并保证由同一操作者操作, 并在同一个实验室进行, 选择同一个批号的试剂。酶联免疫法的结果判定标准:阳性为样本中的A值≥Cut-of,阴性为样本中的A值≤Cut-of。胶体金检测法的结果判定标准:阳性为在检测后的15 min可见测试区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阴性为在检测后的15 min未见测试区出现一条紫红色条带, 而无论检测结果为阳性或阴性, 可见一条紫红色带处于质控区内。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酶联免疫检测法的阳性结果4例, 阳性率为2.22%, 胶体金检测法的阳性结果5例, 阳性率为2.78%, 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 P>0.05)。见表1。

表1 两种检验方法的检出阳性率对比 (n, %, n=180)

3 讨论

丙型肝炎作为一类我国法定的乙型传染病, 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现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调查指出, 全国丙型肝炎患者已达到1.7亿人次左右, 且每年新增丙型肝炎患者约4万多例, 对于此类数据不得不引起广大临床工作者的重视[3]。由于早期丙型肝炎患者未能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及不适感, 容易被患者所忽视, 甚至不愿意来院进行检查与治疗,耽误了疾病最佳治疗时间。大量研究结果显示, 丙型肝炎具有较低的转阴率, 且病程较长, 易发展为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肝癌, 易造成患者死亡[4]。目前, 临床上尚未有治疗该病的特效方法及疫苗, 进行早期预防较为困难, 同时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因此, 对于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不仅可以降低发病率, 同时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酶联免疫法作为一类最早应用于临床工作中的检测方法, 虽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但在研究中发现, 此种检验方法常需要复杂的操作步骤, 同时需要批量检测, 并且所花费用较高, 不应被临床工作者所忽视。为此, 临床医生现致力于寻找一种简单、快捷, 且准确率较高的检验方法应用于丙型肝炎的检验过程中[5]。本次研究针对收治的180例肝炎患者, 分别给予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检测, 研究结果显示, 酶联免疫检验法的阳性结果4例, 阳性率为2.22%, 胶体金检验法的阳性结果5例, 阳性率为2.78%, 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 P>0.05)。结果提示, 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在检测丙型肝炎时的准确率较为接近, 这与以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证实本次试验的检测结果是可靠的[6]。另外, 在本次研究中, 有1例患者在胶体金法中检测结果为阳性, 而在酶联免疫法中检测结果为阴性, 出现此种结果可能与该名患者在检测期间正处于丙型病毒感染的“窗口期”有关, 或丙型病毒感染正处于其他阶段上, 而此阶段的S/CO值较低, 因此, 造成再行酶联免疫法检测时呈现出假阴性, 但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 不论是酶联免疫法或是胶体金法在检测丙型肝炎时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7]。同时,在研究中发现, 胶体金法不仅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 同时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无需特殊设备等优势, 也可应用于单标本检测。因此, 胶体金法可作为临床上用来筛选丙型肝炎的首选方法, 其对于丙型肝炎的早发现及早预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此外, 在研究中发现, 除了需进行上述检验外, 还应同时做好丙型肝炎的相关预防工作。由于血液制品以及临床输血可作为传播丙型肝炎的重要途径, 因此, 需要血站开始预防, 同时需向输血者与器官捐献者的血液进行检测, 并向公众普及丙型肝炎的相关知识及危害性。而在输血过程中需严格遵循输血指征, 注意输血原则性问题, 对血制品做好病毒灭活工作, 以此减少丙型肝炎的发病率。

[1] 汪领, 胡正义.ELISA法与胶体金吸附法检测丙肝抗体特异性比较.医学论坛杂志, 2006, 27(1):55.

[2] 杨瑞峰, 魏来.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检测技术及进展.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10, 33(5):475-476.

[3] 孙宗立, 谷雷, 李武威, 等.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临床应用评估.陕西医学杂志, 2008, 37(6):727-730.

[4] 魏葆珺, 李金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筛检中抗原表位的应用及其研究进展.中华肝脏病杂志, 2006, 14(12):954-955.

[5] 王荣香, 祝建军, 王祖芳.胶体金法快速检测血HBV、HIV、HCV、TP在门诊患者创伤性操作前检测的意义.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0, 20(6):1418-1421.

[6] 黄海燕.胃镜前使用胶体金法检测抗-HIV、抗-HCV、HBsAg的重要性.临床血液学杂志, 2009, 22(12):673-674.

[7] 钟锐兴, 赖春颜, 梁东, 等.酶免疫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的应用价值.现代医药卫生, 2009, 25(8):1031-103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35

2014-10-30]

253200 山东省夏津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胶体金丙型肝炎阳性率
围剿暗行者——丙型肝炎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视频宣教结合回授法对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的影响
抗核抗体谱IgG 检测在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应用分析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破伤风抗毒素复温时间对破伤风抗毒素皮试阳性率的影响
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在兽医临床中的运用研究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抗体胶体金检测试纸条的制备》图版
胶体金在钩体病监测中相关因素的研究
胶体金法检测梅毒抗体价值及弱阳性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