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分析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2015-05-08韩晓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髓内滑动螺钉

韩晓红

对比分析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

韩晓红

目的 比较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治疗, 观察组则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治疗优良率为74.42%, 观察组为95.35%,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远优于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 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体。临床实践发现, 早期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等手术治疗方法可减少并发症, 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预后[1]。目前, 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并获得广泛认可, 但不同内固定方法对于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还存在较大分歧[2]。本文以本院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入本院治疗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43例。其中对照组有男25例, 女18例;年龄60~88岁, 平均年龄(68.2±7.2)岁。观察组有男27例, 女16例;年龄64~85岁, 平均年龄(67.9±6.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治疗, 首先患者仰卧后取大粗隆下10 cm至其上方2 cm处切开一个切口,然后于大粗隆顶点下2.5 cm处外侧进针, 使用股骨颈干角定位器引导置入导针并固定。接着攻丝、扩孔后将螺钉拧入。设置引流管并固定, 最后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 患者在骨科牵引床上平卧, 持续牵引患肢,将患侧臀部适当垫高, 于C型臂透视下复位。于大粗隆上5 cm处取长约5 cm的手术切口, 大粗隆顶点充分暴露后将其做进针点, 在C型臂透视下将导针置入股骨髓腔内。在导针引导下将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主钉插入股骨髓腔, 然后拔掉导针, 将其在股骨颈内打上。在皮质外侧开槽, 打入螺旋刀片, 到达目标位置后顺时针旋转刀片并将其锁定, 之后安装尾帽并远端锁定螺钉, 最后设置并固定引流管、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治疗效果评为优、良、差, 优:髋关节屈曲度介于110~150°之间, 无内、外翻畸形, 骨折痊愈;良:髋关节屈曲度介于90~110°之间, 有轻度内、外翻畸形,骨折未完全痊愈, 股骨头有部分坏死;差:髋关节屈曲度不足90°, 存在重度内、外翻畸形, 骨折迁延难愈, 髋关节功能未恢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x-±s, n(%)]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治疗效果评为优的患者有21例, 良11例, 差11例, 治疗优良率为74.42%;观察组治疗效果评为优的患者有34例, 良7例, 差2例, 治疗优良率为95.35%,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的固定非常牢固, 具有动态轴向加压功能, 十分适用于骨折固定, 对断面愈合也具有良性刺激作用。但实施该手术可对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 易引发并发症。由于其固定在股骨外侧, 弯距较大, 力臂很长, 内侧发生骨受损后可导致钢板断裂、股骨头被切割和螺钉松动等[3]。此外, 固定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后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钢板的固定效果。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治疗中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出血量较少, 固定比较牢固, 是一种理想的髓内固定方式。同时, 由于髓外与髓内系统处于相对移动的状态, 弯距较小,可有效分担负荷, 抗剪切和抗内翻畸形的能力较强, 稳定性很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使用螺旋刀片固定, 该刀片的面积较大, 未锁定状态下可压紧松质骨, 有效镇压骨质。螺旋刀片与骨质的接触面大于动力髋螺钉, 其支撑力也随之增大,同时由于只需一枚螺旋刀片, 该手术操作相对简单。另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其主钉为空心, 手术切口较小, 不仅易于操作, 也遵循了微创原则。有研究表明[4],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固定方法在不稳定性骨折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明显优势。本次研究显示,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较短, 出血量较少, 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治疗效果也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有关报道相符[5]。

综上所述,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治疗中相对于滑动加压动力髋螺钉的优势十分明显, 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案, 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1] 唐尚权, 杨述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现状.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1, 4(4):635-636.

[2] 周骏武, 匡文忠, 胡召云, 等.动力髋螺钉钢板系统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观察.安徽医药, 2011, 15(8):1001-1002.

[3] 刘桂发, 王晖 .动力髋螺钉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27):50-51.

[4] 谢逸波, 李泽龙, 徐慰凯.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广东医学, 2013, 34(13):2019-2021.

[5] 吴立君, 刘岩, 唐子华, 等.Gamma 3钉与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1, 26(8):723-724.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31

2014-09-19]

110000 沈阳市虹桥医院

猜你喜欢

髓内滑动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传动轴滑动叉制造工艺革新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Big Little lies: No One Is Perfect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
用于滑动部件的类金刚石碳覆膜特性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