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大部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价

2015-05-08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大部门静脉高压

王 刚

脾大部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价

王 刚

目的 探讨脾大部切除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实验组行脾大部切除术, 对照组行脾完全切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的门静脉压力均明显低于术前, 血小板计数和IgM水平均有明显提高, 实验组术后发热患者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大部切除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不仅疗效显著, 而且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较好, 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脾大部切除术;脾完全切除术;门静脉高压症;疗效

门静脉高压症的发病多由肝硬化所致, 以中年男性患者为主。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是其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目前对于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主要以脾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主[2], 此治疗方法对消化道出血和脾功能亢进有显著的疗效。本院对门静脉高压症病例行脾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 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 5月收治的5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其中男38例, 女12例;患者年龄22~57岁, 平均年龄(41.5±4.6)岁;患者肝功能Child分级:A级19例, B级26例, C级5例;患者脾脏肿大分级:Ⅱ级23例, Ⅲ级27例。经腹腔穿刺、CT扫描、MRI、血管造影等检查, 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门静脉高压症。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肝功能Child分级、脾脏肿大分级、身体状况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验组 行脾大部切除术:对患者行全身麻醉, 在左上腹造一“L”形切口, 进入腹腔后先测量自由门静脉压, 然后以常规手术方法进行脾切除术。保留脾脏下极的10%~15%、脾胃韧带下端的血管以及脾结肠韧带[3], 然后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1.2.2 对照组 行脾完全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常规经腹部切口进行手术即可。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门静脉压力、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确保临床数据的准确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的门静脉压力均明显低于术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患者术后的门静脉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有明显的提高且对照组高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IgA和IgG水平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IgM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且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实验组术后发热患者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门静脉压力、血小板计数比较( x-±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 x-±s, g/L)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门静脉高压症是肝硬化引发的一种临床常见病, 目前对其的治疗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主要目的是降低门静脉高压,防止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发生[4]。但医学界对于手术过程中是“保脾”还是“切脾”仍存在着很大争议, 本院在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方法上通常采用脾大部切除术, 并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本次研究选取了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 将患者随机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25例患者行脾大部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对照组的25例患者行脾完全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门静脉压力、血小板计数、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经研究表明, 两组患者术后的门静脉压力均明显低于术前,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但两组患者术后的门静脉压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也有明显的提高且对照组明显高于实验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IgA和IgG水平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IgM水平较术前明显增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发热患者的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其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研究中的两组患者均能够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血小板计数, 但采用脾完全切除术的患者血小板计数过度增多会加大门静脉栓塞的发生几率[5]。采用脾大部切除术的患者IgM水平有明显的提高, 这意味着患者的免疫功能得到了一定提升,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脾大部切除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不仅疗效显著, 而且患者手术后的预后效果较好, 在结合患者实际情况, 确定患者具有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 可作为临床上的首选治疗方案。

[1] 王培云.脾大部切除术与脾完全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对比分析.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13, 11(4):402-404.

[2] 李飞, 付敏.门静脉高压症门奇断流术118例分析.临床外科杂志, 2012, 20(10):705-706.

[3] 何世友, 李佳凤, 张业建, 等.以脾大部分切除术为主的联合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观察.热带医学杂志, 2004, 4(3):299-300.

[4] 别平, 蔡景修, 张莹, 等.肝移植时代常规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作用的探讨.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06, 5(3):168-171.

[5] Hirashita T, Ohta M, Kai S, et al.Implications of portal vein thrombosis after splenectomy for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ortal hypertension.Surg Today, 2011, 41(11):1475-1480.

10.14163/j.cnki.11-5547/r.2015.04.023

2014-09-24]

112500 辽宁省昌图县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大部门静脉高压
一种耐高压矩形电连接器结构设计
3.0T MR NATIVE True-FISP与VIBE序列在肝脏门静脉成像中的对比研究
基于W-Net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全自动分割
超声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
反腐高压震慑!这些官员选择自首
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
75例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疗效观察
胃大部切除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护理体会
2015年全国两会最高检、最高法2014年成绩单
实现“三医联动”需大部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