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钝针与锐针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中的比较

2015-05-06乔时秀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29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进针

乔时秀 张 蕾

钝针与锐针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中的比较

乔时秀 张 蕾

目的 比较钝针穿刺与锐针穿刺在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时的影响。方法 透析的患者43例,将其按内瘘穿刺方法分为两组,钝针组(19例)患者采用钝针扣眼穿刺,锐针组(24例)患者采用锐针穿刺,观察患者疼痛程度,穿刺失败,血肿形成及渗血的不同。结果 钝针组患者血肿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无渗血,均优于锐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钝针穿刺使疼痛控制在最小范围,保护内瘘,提高透析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钝针;锐针;内瘘穿刺

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所建立的血管通道,是患者的“生命线”。临床上常见的血液透析方式主要有自体动静脉内瘘、外瘘、深静脉留置导管、直接穿刺等[1]。患者接受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需要反复穿刺动静脉内瘘。因此,如何减轻透析前穿刺的疼痛及减少穿刺对动静脉内瘘的损伤,一直以来是临床护理人员努力的目标。钝针穿刺是国际上新近推出的内瘘穿刺法。钝针扣眼穿刺技术是指每次穿刺均由同一人按照同样的进针点、进针角度、进针深度进行穿刺,形成皮下隧道即“扣眼”,隧道形成后改用特殊的钝针穿刺。本实验通过观察患者钝针穿刺及锐针穿刺引起患者疼痛的程度,穿刺血肿的发生及穿刺失败,比较两者的不同,从而为临床护理提供一定的指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神志意识清楚,均为前臂腕关节头静脉——桡动脉端端吻合内瘘,内瘘均已成熟,功能良好,使用时间为1~4年,透析2~3次/周。将其按内瘘穿刺方法分为钝针组(19例)和锐针组(24例),其中钝针组男16例,女3例,平均年龄40.2岁;锐针组男18例,女6例,平均年龄4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年限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材料 钝针组采用广州爱贝尔16 G钝针;锐针组采用传统16 G锐针。

1.3 研究方法 钝针组患者采用钝针扣眼穿刺,锐针组患者采用锐针穿刺,观察12周。

1.4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分别观察穿刺疼痛情况,内瘘血肿形成情况,患者疼痛情况。根据国际疼痛分级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即在白纸上画一10 cm的直线,在两端分别打上“无痛”和“最高级疼痛”,中间点上1~9阿拉伯数字,给患者讲解疼痛分级,0为无痛,10为剧痛,0~3级为轻度疼痛,4~6级为中度疼痛,7级以上为重度疼痛。患者根据的感觉程度在直线上标证疼痛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在穿刺时疼痛程度的比较 钝针组患者疼痛程度明显比锐针组轻,钝针组疼痛以1级为多,不超3级,锐针组疼痛以4级多,最多不超6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穿刺失败及血肿发生情况比较 钝针组患者的血肿发生率低,穿刺成功率高,不发生渗血,明显优于锐针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穿刺失败及血肿发生情况比较[n(%)]

3 小结

动静脉内瘘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一条理想的血管通路应能够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足够的血流量,使用时间长,而且并发症少[2]。动静脉内对内瘘的创伤大,血管恢复时间长,所以需要不断更换穿刺点,则患者疼痛感强。而且,传统的锐针穿刺造成内瘘血流量不足,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出血、渗血、穿刺困难及动脉瘤等常见。区域穿刺法在欧美国家已被淘汰[3],而我国仍在应用,但区域穿刺易形成血管瘤[4]。钝针、针尖钝圆没有锋利的“刀”,是特别对扣眼穿刺设计的。扣眼穿刺最早有Twanlowski在1979年提出。扣眼穿刺要做到三同:同一进针点,同一进针角度,同一进针深度[5],在利用锐针穿刺形成“隧道”后改用钝针穿刺。在每次穿刺前将结痂去除后,只要沿“隧道”轻轻捻进即可。钝针对血管的损伤小。通过观察,钝针穿刺引起的疼痛感明显比锐针轻,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钝针穿刺成功率高,对内瘘血管损伤小,按压止血时间短,血肿形成极少,没有渗血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钝针扣眼穿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中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穿刺疼痛感,减少患者痛苦,降低血肿,渗血等并发症的发生,能更好保护内瘘,延长瘘管使用。临床治疗应大力推广钝针扣眼穿刺,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龚丽萍.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12(26):49-50.

[3] Ball LK.Improving arteriovenous fistula cannulation skills.Nephrology Nurs J,2005,32(6):611-617.

[4] 王文娟,吴春燕,应迎娟,等.穿刺方法对血透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80-181.

[5] 王文娟,应迎娟,吴春燕,等.钝针对预防内瘘扣眼法穿刺并发症的效果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26-2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29.203

2015-05-21]

271000 泰安市第四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进针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