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

2015-05-06包春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后位胎头难产

包春燕

探究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

包春燕

目的 研究分析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枕后位难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 观察组给予胎头旋转法治疗, 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接受治疗后, 观察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产后出血率、受伤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 临床顺产率高,且出血率和受伤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胎头旋转法;枕后位难产;顺产率;临床疗效

持续性枕后位是引发难产的主要因素, 在分娩过程中,大部分胎儿胎头下降至骨盆处时, 可自然转成枕前位, 但仍有部分胎头呈持续性枕后位, 不能自然转向前方, 从而引发难产[1]。据相关资料统计, 每年持续性枕后位难产情况发生率约为5%左右, 严重影响了胎儿体质量, 因此, 有效的枕后位难产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2]。本文旨在分析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 特收集本院48例枕后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48例枕后位难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22~35岁, 平均年龄(28.5±3.2)岁, 孕期32~43周, 平均孕期(37.5±3.0)周, 所有产妇均符合WHO枕后位难产的诊断标准, 48例产妇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已获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24例。所有产妇均无骨盆狭窄、头盆不称等情况。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治疗, 密切观察所有产妇产程变化, 确保产妇宫缩有效, 在产程中, 让胎头进行自然旋转。

1.2.2 观察组产妇给予胎头旋转法治疗, 采取常规消毒方式, 对产妇外阴进行消毒, 铺无菌巾, 检查产妇胎头方位、胎儿大小、阴道宫口扩张情况。在宫缩有效后, 找准合适时机将右手掌心向上, 食指及中指放置产妇阴道内, 找准胎头位置, 如胎头属于左枕后位, 便轻轻将胎头绕逆时针进行旋转, 如胎头属于右后枕位, 则绕顺时针旋转, 旋转角度约为45~90°, 将胎头旋转至正确位置后, 还需将胎头进行固定, 并诱导胎头下降, 在下降过程中, 应确保脐带脱垂情况正常后,再将手指抽出。另外, 在术中, 临床医生应小心谨慎的进行治疗, 并随时观察胎心情况, 一旦发现胎心异常情况, 应及时停止治疗, 并实施心音监测, 如长时间胎心无恢复情况,应停止顺产, 剖宫进行生产。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产妇生产方式、顺产率、出血率及受伤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 观察组顺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且产后出血率、受伤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情况比较[n (%)]

3 讨论

近年来, 枕后位难产率呈持续上升趋势, 这主要是由于大多数产妇卧床待产, 导致胎儿背侧位发生变化, 加上胎儿体质量大、产妇产力不够、产道小等因素的影响, 致使胎头难以旋转, 从而导致难产[3,4]。据临床研究表明, 枕后位难产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胎头衔接晚、宫缩乏力、胎头下降慢、肛门坠胀等, 若不及早处理, 很容易引发难产情况的发生[5,6]。目前, 枕后位治疗方式较为多样, 胎头旋转法是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种治疗手段, 该方法安全有效, 且易掌握,在临床治疗中获得广大产妇及临床医生认可[7]。但胎头旋转法不适用于骨盆狭窄、胎盘早剥、头盆不称产妇, 因此, 在治疗前, 应先对产妇进行检查, 确保产妇并不存在以上情况后, 方可采取该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另外, 在治疗前, 临床医生应注意检测胎心是否正常, 并在术前对产妇外阴进行消毒, 以防止感染情况发生, 再由外至里, 检查产妇是否存在炎症、水肿及瘢痕情况, 待产妇宫口开至合适大小后, 掌心向上,使用食指及中指对胎头进行旋转[8]。一般情况而言, 胎头旋转法治疗, 不需要麻醉, 但必要时可对产妇阴部神经进行麻醉。本文通过对本院40例枕后位难产产妇进行研究分析发现,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 观察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方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采取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 临床顺产率高, 且出血率和受伤率低, 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1] 黄丽文.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36例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2):213-214.

[2] 李茂容.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34例分析.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7):587.

[3] 李茂容.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34例分析.医学信息, 2014(13):379.

[4] 黄钰华.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26例分析.中国医药指南, 2014(18):143-144.

[5] 肖顺平 .侧俯卧位配合徒手矫正对头位难产临床效果分析 .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 24(7):3224-3225.

[6] 杨玉琴 .徒手旋转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应用体会.卫生职业教育, 2001, 19(3):89.

[7] 郑凤英, 张珊珊, 杨月平 .持续枕横位或枕后位109例分娩方式的临床分析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3):497-498.

[8] 韦名娟 .经阴道徒手旋转枕横位和枕后位186例体会.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 24(1):16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207

2015-05-04]

723000 陕西省汉中市3201医院产科

猜你喜欢

后位胎头难产
论后位继承制度的适用价值与立法构建*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SPECT双探头前、后位显像分别测量腮腺功能的比较研究
影响荷斯坦牛产犊难易的原因分析
胎头俯屈过度阴道分娩的方法探讨
后位子宫会影响怀孕吗
奶牛难产的诊断及助产
“土管修法”难产的背后
胎头高直位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