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类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2015-05-06李冬青张延刚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降压药微量元素氧化应激

于 瑾 李冬青 张延刚

·短篇论著·

四类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于 瑾 李冬青 张延刚

目的 观察四类降压药物[分别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对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高血压患者为实验组, 40例正常血压者为对照组, 两组抽血检测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及微量元素水平, 比较实验组使用四类不同降压药3个月后患者的CRP、IL-6和血清部分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 观察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结果 使用ACEI类和ARB类降压药的患者, 3个月后血清铜(Cu)水平降低, 锌(Zn)水平上升, IL-6和CRP水平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I和ARB类降压药有降低氧化应激水平的作用, 其他两类降压药物未观察到此种改变。

氧化应激;高血压;降压药

目前的研究已证实, 氧化应激在高血压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主要是指机体的抗氧化和促氧化之间失去平衡, 大量的氧自由基的产生令血管内皮造成损害并使血管发生收缩的现象。通过观察四类降压药对机体氧化应激产生的影响, 进一步增进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认识, 针对实际给药及治疗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常用的氧化应激指标包括:丙二醛(MDA)、血过氧化物歧化酶和血清部分微量金属元素如Cu、Zn 、锰(Mn)等[1]。这些微量元素作为协同因子和催化剂参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常被作为观察的指标, 现已证实IL-6和CRP等与氧化应激反应水平密切相关。限于条件,作者通过观察CRP、IL-6和血清部分微量元素的变化, 间接了解四类降压药对高血压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住院高血压患者80例, 其中男50例, 女30例, 平均年龄(42.5±12.5)岁, 基础血压(137±25)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来源于正常血压者, 共40例, 其中男26例, 女14例,平均年龄(39.5±11.0)岁, 基础血压(117±18)mm Hg。入选条件:①所有选取患者均已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②基础血压比较稳定, 收缩压<175 mm Hg, 舒张压<108 mm Hg;③无肝、肾功能损害, 血糖、血脂均在正常范围;④所有实验对象近3个月来未服用任何微量元素。两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所有实验对象均抽血检测IL-6、CRP及微量元素指标, 对两组的基础值进行比较;②实验组患者按随机分组的原则分别给予四类降压药, 分别为:依那普利(ACEI类)组, 20例, 男12例、女8例, 平均年龄(39.0±6.0)岁;缬沙坦(ARB类)组, 20例, 男12例、女8例, 平均年龄(41.0±4.0)岁;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组, 20例, 男12例、女8例, 平均年龄(38.0±9.0)岁;硝苯地平(钙离子拮抗剂)组, 20例, 男12例、女8例, 平均年龄(41.0±6.0)岁;治疗3个月后再次抽取血检测IL-6、CRP及微量元素指标, 对治疗前后的指标进行观察比较。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数据比较使用方差分析, 方差齐使用LSD法, 方差不齐使用Tamhane’s T2法;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础测量值的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 实验组的血CRP、IL-6水平升高, 血清微量元素Cu水平升高, Zn 水平明显下降,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测定值比较()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测定值比较()

注:两组比较,aP<0.05,bP>0.05;铁(Fe)、钙(Ca)、镁(Mg)、磷(P)

?

2.2 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测定值比较 四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 依那普利组血清IL-6[治疗前(3.9±1.4)pg/ml, 治疗后(2.4±1.2) pg/ml]、CRP[治疗前(3.86±1.6)mg/L, 治疗后(2.28±1.0)mg/L]水平下降, Cu水平[治疗前(23.6±3.2)μmol/ L, 治疗后(15.3±4.0)μmol/L]下降而Zn [治疗前(12.90±6.5)μmol/L, 治疗后(18.1±7.0)μmol/ L]水平升高, Cu/Zn[治疗前(1.90±0.4),治疗后(0.85±0.5)]下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 缬沙坦组血清IL-6[治疗前(4.0±1.3)pg/ml,治疗后(2.5±1.1)pg/ml]、CRP[治疗前(3.93±1.4)mg/L,治疗后(2.36±1.3)mg/L]水平下降, Cu水平[治疗前(24.5±3.2)μmol/L, 治疗后(15.3±4.0)μmol/L]下降而Zn [治疗前(11.6±6.6)μmol/ L, 治疗后(18.2±7.1)μmol/L]水平升高, Cu/Zn[治疗前(2.11±0.48), 治疗后(0.84±0.5)]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 美托洛尔组IL-6[治疗前(3.86±1.3)pg/ml, 治疗后(3.80±1.2)pg/ml]、CRP[治疗前(3.78±1.4)mg/L, 治疗后(3.68±1.2)mg/L]、Cu[治疗前(22.0±3.0)μmol/L, 治疗后(21.8±2.6)μmol/L]、Zn[治疗前(13.0±5.1)μmol/L, 治疗后(14.0±4.0)μmol/L]、Cu/Zn[治疗前(1.69±0.5), 治疗后(1.55±0.6)]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 硝苯地平组IL-6[治疗前(3.88±1.2)pg/ml, 治疗后(3.79±1.2)pg/ml]、CRP[治疗前(3.93±1.3)mg/L, 治疗后(3.90±1.2)mg/L]、Cu[治疗前(25.5±3.0)μmol/L, 治疗后(25.1±3.2)μmol/L]、Zn[治疗前(12.4±5.2)μmol/L, 治疗后(13.3±6.0)μmol/L]、Cu/Zn[治疗前(2.00±0.57), 治疗后(1.88±0.5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既往的实验观察发现, 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与血微量元素变化存在明显相关, 其中以Cu、Zn 和Mn的相关性最明显[2,3]。而IL-6和CRP这两种血管炎症因子与氧化应激水平也具有相关性, 因此, 通过观察上述两种血管炎症因子及血清部分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 能够间接反映出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氧化应激在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变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目前的实验证明, 氧化应激在高血压发病的变化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发挥作用, 氧化反应对一氧化氮生物活性的高低及血管炎症反应过程等均具有重要影响。通过本实验结果可以观察到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增高, 与前述理论基本一致。实验已证实, 血管紧张素Ⅱ能够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内皮细胞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 最终导致血管炎症反应, 损伤内皮细胞, 使血管硬化及血压升高。有研究者发现, 在血管紧张Ⅱ升高作用下, NADPH酶、单核细胞、巨噬细胞等被大量激活, 引起呼吸爆发, 氧自由基大量增多, 过多的氧自由基能够灭活NO并刺激前列腺素的生成, 使血管内皮损伤及血管收缩。而ACEI类降压药可能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 减少氧自由基生成, 减轻血管损伤, 同时由于ACEI类降压药物能够使血管内皮中的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提高, 细胞膜则在氧化应激反应中造成损害, 此时被抑制, 发挥抗氧化和降压的双重作用[4-6]。ARB类降压药物或许经过阻碍AT-Ⅰ受体的激活,减少NAD(P)H氧化酶生成氧自由基, 从而减缓、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本次实验还观察到服用ACEI及ARB两类药物的患者, 血管炎症指标CRP、IL-6及部分微量元素水平发生变化,表明机体的氧化应激水平得到有效控制。由于条件有限, 作者在本次实验中未能检测MDA和晚期蛋白氧化产物(AOPP)两项指标, 仅通过观察部分血管炎症指标及微量元素来反映氧化应激水平, 对于其他类降压药能否引起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 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

[1] 陈主初.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83.

[2] Canatan H, Bakan I, Akbulut M.Relationship of leptin and zinc, copper and zinc/copper ratio in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and healthy normotensive subjects.Biol Trace Elem Res, 2004, 100(2):117.

[3] 叶锦霞, 梁日欣 , 王岚.氧化应激与心血管病的关系研究进展.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08, 14(10):68-70.

[4] 韦颖 , 徐新娟, 李晓梅, 等.高血压血管内皮功能与血浆SOD、丙二醛水平的相关研究.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04, 13(5): 427-429.

[5] 松井宏光.氧化应激与高血压.秦丽娟, 译.日本医学介绍, 2006, 27(12):552-553.

[6] Romero JC, Reckelhoff JF.State-of-the-Art lecture.Role of angiotensin and oxidative stress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Hypertension, 1999, 34(4 Pt 2):943-949.

Influence of four antihypertensive drugs on oxidative stress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

YU Jin, LI Dong-qing, ZHANG Yan-gang.Zaozhuang Mining Group Central Hospital, Zaozhuang 277100, 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influence of four antihypertensive drugs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 (ACEI),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ARB), β receptor blocker, and calcium ion antagonist] on oxidative stress in hypertension patients.Methods There were 80 hypertension patients as experimental group and 40 normal people as control group.Blood test in both groups was made for C-reactive protein (CRP), interleukin-6 (IL-6), and microelements levels.Oxidative stress was observed by comparison of changes in CRP, IL-6, and serum microelements levels after 3-month administration of four antihypertensive drug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Results Patients who receiving ACEI and ARB for 3 months had reduced serum copper (Cu), IL-6 and CRP, and increased zinc (Zn) levels.Comparing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ir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ACEI and ARB antihypertensive drugs provide reducing effect for oxidative stress, and the other two antihypertensive drugs contains no changes.

Oxidative stress; Hypertension; Antihypertensive drugs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006

2015-06-08]

277100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猜你喜欢

降压药微量元素氧化应激
降压药漏服了,怎么办?
降压药您吃对了吗
茶可用来开发降压药
微量元素水溶肥在花椒上的应用效果
“再加两片降压药”等十六则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ICP-OES法测定钢和铁中微量元素
解析中微量元素
戊己散对腹腔注射甲氨蝶呤大鼠氧化应激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基于氧化应激探讨参附注射液延缓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及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