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归因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度差的改善作用探讨

2015-05-06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30期
关键词:归因服药依从性

李 凝

归因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度差的改善作用探讨

李 凝

目的 探究归因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度差的改善作用。方法 76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8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 实验组行健康教育联合归因干预, 对比两组服药依从度。结果 实验组干预后服药依从度(92.11% VS 68.42%)较对照组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归因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度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值得临床积极借鉴推广。

归因干预;冠心病;服药依从度;改善作用

冠心病属于临床多发病与常见病, 据有关调查发现, 近年来, 该病患病率及致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 已成为了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而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 制定长期服药计划, 养成科学的遵医行为, 对减少该病复发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1]。为了深入探究归因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度差的改善作用, 本文主要对本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患者行对照研究,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取2012年5月~2014年4月本院接收的冠心病患者76例为本次研究对象, 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3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 男、女分别为22例、16例, 平均年龄(52.78±5.19)岁。实验组行健康教育联合归因干预, 男、女分别为23例、15例, 平均年龄(53.65±5.5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 护士结合自身经验, 以口头宣教等形式行基础性健康知识教育,并联合健康教育处方, 告知患者日常坚持服药的必要性, 并适当增加运动。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前提下坚持以归因干预为原则, 推行个别干预联合集体干预, 对患者进行全程监管, 2次/月, 30 min/次, 行为期1年的维持干预, 在日常行为中, 提高患者对消极归因方式的认知度, 建立积极归因方式。

1.3 服药依从度评估标准 服药依从度评估主要从患者临床实际表现出发包括完全依从:严格遵循医嘱执行每日服药计划;部分依从:基于家属监督下方可完成服药计划;完全不依从:拒绝每日服药计划。依从度=(完全依从+部分依从)/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行健康教育联合归因干预后服药依从度达92.11%,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服药依从度为68.42%,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服药依从度对比分析[n(%)]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病症, 病程相对较长, 病情易反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 临床上必须要引起足够重视。目前, 伴随着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 医学护理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改进, 针对冠心病患者而言, 不在局限于针对性治疗, 而对缓解患者病痛、提高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需求发生了巨大改变[2]。考虑到冠心病患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 需长期坚持服药, 医患沟通一旦出现不良时, 患者的遵医行为往往较差, 这已成为了冠心病患者的一种普遍现象。归因干预作为一种新型心理治疗模式, 伴有认知倾向, 正确、科学的归因干预不仅对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具有促进作用,同时对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差也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3]。经强化坚持归因与个别归因引导,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全面、系统干预, 可增强其自我管理能力, 提高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对提升服药依从性、诱导疾病早日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有助于疾病转归、预后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马志英[4]通过探究代谢综合征患者行归因干预对其行为依从性的影响, 发现正确、科学的归因干预可提高患者日常行为依从性,增强其自我监测能力, 促使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得到有效改变, 进而维持积极向上的精神, 自被动配合治疗过渡为主动配合治疗, 对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疾病转归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意义。本文研究结果提示, 实验组行健康教育联合归因干预后服药依从度为92.11%较对照组的68.42%高(P<0.05), 充分证实归因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服药依从度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这与上述研究结论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以本文研究结果为依据, 综合既往研究资料, 认为归因干预对调整患者心理状况、增强其日常行为依从性、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应用意义, 值得临床积极借鉴[5]。

综上所述, 对冠心病患者行归因干预, 有助于提高其服药依从度, 改善患者预后, 提高其生活质量, 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使用。

[1] 杨洪芹, 袁义秋, 杨文东, 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医嘱依从性及效果的影响.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4): 728-730.

[2] 王小琳, 罗仕兰, 周世群, 等.系统性出院指导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院外服药依从性的影响.重庆医学, 2013, 42(3): 258-259, 262.

[3] 丁美华, 侯进, 沙莎, 等.居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与治疗依从性的相关性.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11):19-21.

[4] 马志英.归因干预对代谢综合征病人行为依从性的影响.护理研究, 2013, 27(12):3923-3924.

[5] 徐辉霞, 董邢萍.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用药依从性对医患疗效认同度的影响.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16):1874-1877.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0.179

2015-05-04]

459000 河南省济源市人民医院护理部

猜你喜欢

归因服药依从性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错解归因 寻根溯源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高中生学习成绩与成就归因方式的相关研究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促进高中生积极学习数学的归因方式研究
积极归因方式:当船漏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