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大事件》中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2015-04-20王帅帅陈晓晖董成双

电影评介 2015年7期
关键词:大众媒介环境

王帅帅 陈晓晖 董成双

电影《大事件》剧照

《大事件》讲述的是电视摄制队无意中拍到警队在街头被元率领的悍匪重创,全港市民哗然。为了重整士气,全港3万名警察誓要捉拿重犯归案。重案组督察恒追踪元至一幢大厦,正欲行动之际,副指挥官方洁霞却打算将整个行动现场直播。市民全都屏声静气,观看这场电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其中,警匪之间利用大众传播进行了一场斗智斗勇的激战……从电影中可以看到,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人们接触新闻媒介,第一个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有用的信息,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这个社会上任何一种新闻媒介,假如这个媒介不给人们所需要的信息,或者是提供的信息量不够大,不能够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仅仅是在媒介里面讲述一些官话、套话,并不能提供确实可靠的信息,这样的媒体早晚会被遗弃,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新闻媒体如果不提供有用的信息给社会,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就微乎其微了。当然其存在与否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大事件》中警方选择了大众传播的这种方法与市民进行沟通,定期给予一定的信息量,既满足了大众对信息的需求,也拉近了民众与警方的距离。年轻警司方洁霞是聪明的,她能想到采取这种方法为扫清匪徒开了个好头。但在具体过程中,选择性的对表现警方英勇方面大肆宣扬,而士气挫败方面借助手段予以剪辑以致当市民最终在匪徒处得知事情的真相引起了愤怒,社会不满情绪高涨,对警察施压迫切要求提供真实信息。可见,大众传播通过沟通情况,提供给社会信息。而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则往往取决于信息的客观真实性强弱,若大众传播与事实偏差过大则会带来与初衷截然相反的效果。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大众传媒可以通过有效的新闻渠道和新闻点整合社会所需的信息进行宣传,从而可以达到引导社会舆论的功效。大众传播中出现的典型“警察向匪徒投降”事件,造成了社会对警察执法能力以及能否保护民众安全的怀疑,造成了社会的普遍恐慌。这反映了大众传播对社会一个反面的影响,也是方洁霞选择利用大众媒介作一场秀的一个重要原因。她意识到要消除社会的恐慌心理,大众传媒显示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优势,警察此次剿匪的最重要任务是重塑警察的光辉形象。为此,通过采访牺牲的警察家属及下跪投降的警察的谈话,暂且不谈话里会不会丝毫不掺杂虚假的成分,单单说其表情、神态、语言无不流露着真诚,既从警察家属的支持侧面反映警察的高大形象又剖析了投降警察的内心世界,宣传了警方宣扬的“以人为本,不要做不必要的牺牲”的理念,从根本上消除了人们对警察行为的不好印象,综合表现了警察的英雄形象和人性化特点。让社会对警察有了新的认识和信赖,减轻了恐慌。这一段是电影应用大众传播最精彩的一处。

三、实施舆论监督

舆论监督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作用,电影中警方的压力来自于舆论,通过大众媒介使民众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力。使社会民主意识增强,利于稳定民心。

大众传播作为庞大的媒介系统,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行为。由于大众传播受到其系统内部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律的制约,它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而是环境的再现,即信息环境。就像《大事件》中方洁霞提供给大众的信息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完整的,甚至是按照其意志加工完善的信息。其目的无非是通过这种信息环境影响人们对环境的认知,提升警察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消除人们对警察执法办案的能力的质疑心理。同样,敌人认清了这一点,在警方几乎要赢得民心时将特警两面受敌的视频通过网络呈现给大众,再次改变了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使人们迫切要求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在这场警匪战争中,人们对环境的认知也随着对峙方选择向大众呈现的信息环境的改变而不断发生着改变。

在当今的大环境下,当代社会的环境愈加变得复杂,人们如果再单纯地依靠感性来认识某个事件并直接进行认识是不行的,必须要依靠大众传播提供给大家的信息资源,在受众接受信息的时候,可能他们本身不能感觉到这种信息环境的不客观性,将其最为一种客观的环境去对待,然后采取一定的行动。换句话说,受众的这种行为实际上就是对信息的一种反应,在接受信息的时候,自身对信息的一种应对策略,但是最终的结果成了现实发生的情况。因此会形成一种这样的状况:大众传播过程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能够制约人的认知和行动,而且还能在制约人的人认识和行动上对客观环境形成的影响,对现实环境产生一定的作用,因此,这种现象使得现代环境更加信息化,信息环境也更加环境化。

开头的一幕,媒体不经意间将警察中的典型,即下跪警察的视频传播开来。将这种个别一经渲染影响了整个社会对警察这个专有职称的认知,从而形成了普遍不满的社会舆论。倘若这种舆论不断扩散开来,整个社会风气会是如何?是不是有些尽忠职守的警察会不满这种舆论,于是朝着典型警察的方向发展,毕竟反正好好工作得不到认可那又何必拼命?信息环境便会真的环境化了,极有可能演变为现实环境的趋势。毕竟舆论(人际传播)的力量是难以估量的!

通过《大事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新闻工作者要严格坚守职业操守和做人的底线,不可对海量的信息不假思索地予以传播,要掂量信息本身对社会的影响力会不会造成人们心理的恐慌,精神世界的腐蚀;决策者要正确运用大众传播这种手段宣传积极的主张,利于社会稳定团结的信息,但同时也万不可对信息过分加工和修饰,毕竟信息环境若脱离客观环境太大则失去了其本身的传播意义,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可,只会造成人们的不信任,往往使事态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大众媒介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环境
书,最优雅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