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历史元素分析

2015-04-20魏玉娟

电影评介 2015年7期
关键词:白蛇传动画电影西游记

魏玉娟

如今,日本动画电影在当今世界影坛的地位仅次于好莱坞,这是我国动画界目前所无法达到的高度。日本动画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本身动画技艺的进步和成熟,还在于汲取了其他地域或者国家文化领域的各种元素,中国元素当然是一个组成部分。虽然不能非常肯定地说是中国元素的应用促进了日本动画电影走向世界,但中国元素的应用过程和方式不可否认是日本动画电影闻名世界的原因之一。因此,对其进行研究,可为我国动画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实质上,中国元素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是一个精神与物质的综合体,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部分和中国现代文化以及中国固有元素,这些内容在日本动画电影作品中都有体现,若将所有中国元素都纳入到研究范围内,可见其复杂性。因此,笔者选取了中国元素中的一部分即历史元素作为研究对象,来探索日本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元素,其实这也是基于日本动画电影中以中国历史元素为主,对其分析更能把握日本动画中主流的中国元素。中国历史元素在日本动画电影中的表现形式是非常丰富的,但总的来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同化现象,即元素的主体或者主旨在日本动画电影中还没有发生本质性的变化;另一种是异化现象,即元素运用于动画电影中发生了质的改变,已经通过内化脱离了某历史元素转化为另一种元素。而正是这两种历史元素应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日本动画电影多元化、全球化发展,其中有很多精髓部分可适当性的应用于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

动画电影《最游记外传OVA第一卷:樱云之章》海报

一、研究范围的界定

狭义的动画电影是指以动画制作的电影,迄今为止,实际意义上的动画电影已经超出了这个界定范围,所增加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剧场版动画电影,简称OVA,如我国的《喜洋洋与灰太狼》电影版、《熊出没》电影版,日本的《火影忍者》剧场版、《哆啦A梦》剧场版等,所有这些都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已经成为了动画电影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日本目前动画电影而言,甚至是一个主流成分,并处于发展的黄金时代。因此,本文所研究日本动画电影包括OVA部分,并非传统意义上仅以动画制作的电影。

另外,动画电影有绘画、特效、主题、情节、人物、场景等部分组成,由于历史元素与动画电影产生存在着一定的时间距离,因此,这些要素中,若想融入中国历史元素,也只能是主题、情节、角色这些偏文学性的部分,而应用于这些要素中的中国历史元素,主要为一些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或者文学作品,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白蛇传》等被大众认知的文学典范。基于此,笔者主要从文学视角来分析日本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历史元素。

二、日本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历史元素应用方式

从1958 年取材于中国民间传说的日本第一部彩色动画电影《白蛇传》到如今的《哆啦A梦》剧场版、《火影忍者》剧场版都不乏中国历史元素的应用,应用过程主要表现于对中国历史元素的同化和异化,笔者主要以两部典型动画电影《白蛇传》和《最游记》剧场版为例进行分析。

(一)中国历史元素同化

1958年,东映公司制作出了日本第一部彩色长篇动画电影《白蛇传》,这部动画电影作品可以说是日本动画电影兴起的标志,影响着包括宫崎骏在内的诸多日本动画电影大家,它的成功有很多价值成分可以挖掘。日本动画电影《白蛇传》改编于中国民间传说《白蛇传》,白蛇传的故事在我国流传甚广,最早记载于冯梦龙的《警世通言》,故事在长期流传中,人物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大的改变在于小青由最初的鱼精变成了蛇精。而在日本动画电影《白蛇传》中且沿袭了最初的说法,动画电影中的情节大致与传说相同,同样讲述的是白娘子和人间男子许仙的爱情故事,包括法海的阻挠、有情人终成眷属都与传说故事相同。虽然在动画电影中有些细节部分与民间传说大相径庭,例如给许仙增添了两个宠物,这两只宠物在救活许仙这件事上的功劳巨大。而白娘子和许仙的交集也不是由于报恩,而是源于一段誓言。还融入了一些日本国家本土化的元素,如生命之花、水晶球等。但《白蛇传》这部动画电影的真爱主题、故事情节和人物特征与中国民间传说是相同的,可以说没有改变本质内容,因此笔者认为这只是一种同化,正是这种对中国历史元素同化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该动画电影成功的助力。当然,除了《白蛇传》外,还有其他日本动画电影存在着同化处理中国历史元素的现象。

(二)中国历史元素异化

在日本动画电影应用中国历史元素的过程中,存在着与上述同化方式相反的途径,即异化处理,对中国历史元素本体作了日本文化本土化的变异,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其中,对我国名著《西游记》的异化尤为之多,以日本动画电影《最游记》剧场版最为典型。《西游记》中光怪陆离、变幻万端的神奇世界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关注,也迅速成为了动画电影的取材地。《最游记》剧场版所呈现的不仅是细节部分的改变,情节和主题这些核心部分也发生了变异。

首先是情节的异化。《最游记》剧场版直接套用了《西游记》中唐三藏、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和大部分神仙、妖怪等重要角色,在情节上将《西游记》中历经苦难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异化为唐三藏、孙悟空、猪悟能、沙悟净接受天界命令去阻止牛魔王复苏实验,进而维护世界和平,这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最游记》剧场版情节虽然取自于《西游记》中的情节,但在其中加入了日本民族文化和一些现代元素,借此来表达新的主题思想,以适应日本国家本土化的审美需求,并反映现代社会现状,可以说,《最游记》剧场版是一部对《西游记》进行全新诠释的动画电影代表作品。

其次是主题的异化。《西游记》是一部以西天取经为故事脉络、以降妖除魔为主要情节的神话故事,蕴含了中国丰富的宗教文化、儒道思想及礼教观念。而在动画电影《最游记》剧场版中,各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或者内容发生了较为彻底的改变,师徒四人关系异化为朋友关系,已没有原著中的儒释道思想,而带有现代的平等及利己主义;神仙不完全代表正义,也存在着野心,甚至是邪恶,表现出了一个更为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意识,使主题更趋于现实主义,这与日本国家当时的主流文化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可以说,《最游记》剧场版与原著《西游记》相比,颠覆了《西游记》情节和主题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新的主题,表达了新的社会意识形态。除了《最游记》剧场版外,《火影忍者》剧场版、《七龙珠》剧场版也都借用了《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形象,但都失去了原本的形态。这类动画电影简单地利用读者对《西游记》中人物、情节的熟悉和了解,使观众更容易接受人物和故事,这是值得中国动画电影借鉴的部分。

中国历史元素在日本动画电影中的异化现象远多于同化现象,这充分说明了日本动画电影在创作过程中,还是重在坚守自己的本土文化和元素,有借鉴,但有的放矢,这也是中国动画电影创作需要学习地方。

三、日本动画电影中的中国历史元素应用启示

除了上述几部日本动画电影成功应用中国历史元素外,其实对外来元素的借鉴已经成为动画电影界的一种发展趋势,包括好莱坞的一些作品,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都是中国历史元素应用成功的典范。若从中找出外来元素应用的方法或精髓,这将对我国动画电影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就前文所述中国历史元素在日本动画电影中的同化和异化现象,笔者认为,对待国外元素的关键在于找到不同文化的契合点,把持住本土文化根本,做到宁缺毋滥,唯此才能成功的将国外元素应用于动画电影创作。

任何文化的产生都是以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为基础的,动画电影也是如此,如果在动画电影创作过程中不与我国实际相结合,就不会被大众所接受。而《白蛇传》《最游记》等日本动画电影之所以得到日本国人的认可,除这些文学作品与日本文化存在契合点外,主要是因为他们在应用中国历史元素过程中,不摒弃本土文化,坚守住了本土文化这个根本,用日本人可以理解的方式做了借用或改变。相比几年前曾风靡一时的国产动画电影《宝莲灯》,除了题材来自古代神话,其它各要素都带有明显的好莱坞风味情调,中国本土元素实际上只剩下一具空壳,如果说《宝莲灯》的成功得益于对国外元素的借鉴,那么,它的不足之处恰恰在于借鉴的盲目和无底线。没有本土文化的丰厚蕴含,也就无法成为经典之作。遗憾的是,多数国产动画电影并没有以此为鉴,用心营造中国元素,但无法去掉模仿、克隆的套路,例如2006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魔比斯环》,以国际化和西方化的元素应用导致了最终出师不利。我国的历史元素中有着许多可挖掘的动画电影素材,特别是文学部分,只要我们赋予它现代文化气息的丰富想象力,许多典故、传说都可以成为脍炙人口的动画电影精品。而国产动画电影如果背离本土文化和民族特色,无视中国观众的需求心理和审美标准,盲目地应用国外元素,则无异于南辕北辙,难以获得发展的沃土。

结语

如前文所述,中国元素是一个范围非常广泛的综合体,当然其应用于日本动画的内容也是非常丰富的,远不只文学视角下的历史元素。日本动画电影其他要素中国元素的应用会有不同的方式,同样也可为我国电影发展提供借鉴,因此,还需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发掘出更多有利于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精髓部分。

动画电影《最游记:给落选者的镇魂歌》

猜你喜欢

白蛇传动画电影西游记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电影
“宣白”CP《天乩之白蛇传说》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京剧《白蛇传》经典性的内在构成
西游记
西游记
西游记
略论白蛇传故事的主题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