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2015-04-17陈美荣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质量观技术型质量标准

陈美荣

(福建江夏学院教务处,福建福州,350108)

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陈美荣

(福建江夏学院教务处,福建福州,350108)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对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需要,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应从以应用为逻辑核心,以质量内涵和人才特点、质量标准和价值取向等为主要研究内容,逐步向以人才培养质量目标、行动方案等方面转变,并加以深化研究。

教育质量 ;应用型本科; 应用技术型本科

自1999年以来,应用型本科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产物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是国家、社会、学校关注的焦点,对其质量的研究也由边缘走向核心,成为高等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但自从2014起,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对应用技术人才的需求,国家正在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发展成为从事现代职业教育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因此,深化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的研究更加迫在眉睫。基于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衍生这一事实,本文从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成果入手,在对其质量内涵和人才特点、质量标准和价值取向、质量评估和质量保障等主要研究内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指出其研究存在数量、层次、方法和内容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以应用技术为逻辑核心,从人才观、培养质量目标、行动方案以及组织队伍等视角提出深化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的建议,以期对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有所裨益。

一、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成果现状

笔者以“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等为篇名,利用总库跨库检索平台,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大学生论文联合比对库、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文档资源等进行检索,经逐一甄别,发现与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直接相关的文献30篇,其中期刊论文27篇,硕士学位论文2篇、国际会议文献1篇。

(一)研究文献情况

1. 时间和作者

从已有的30篇研究文献中可以看到,自2004年发表探讨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首篇文章以来,各年份均有论文对其进行研究,表明国内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问题已经受到关注。2008年后研究数量逐渐提升,这与1999年以来新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逐渐增多关系密切。统计表明,文献作者主要来自于新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没有一位来自业界的研究者,作者来源比较单一,参与研究者不够广泛。

2. 层次和方法

虽然核心期刊的论文发表数量并不能完全反映研究层次的高低,但它的确是反映研究层次的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以北京大学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依据,将30篇文献发表的刊物逐一进行对照,有1篇刊发在核心期刊的文献,硕士学位论文2篇,没有博士学位论文。通读30篇研究文献,主要采取定性分析方法、思辨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进行描述性研究。

3. 下载次数和引用频次

统计表明,30篇研究文献被下载次数处于5~362次之间,被引频次处于0~7次之间。下载次数和被引频次都较高的文献,是刊发在刊物质量相对较高的期刊论文,研究领域涉及应用型本科教育内涵质量、价值取向以及人才特征等基础理论问题,这与我国开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建设时间较短有极大的关系。对下载次数相对较高的硕士论文,研究的同样是基础理论问题,估计与其研究内容较为系统,能够相对全面地解决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问题有关。

(二)研究内容概述

1. 质量内涵和人才特点

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尹宁伟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规格决定其质量。 “人才培养的质量实则就是外适和个适质量观的有机统一”。[1]笔者认为:“作为培养应用人才的本科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应追求专业、应用等理念,满足学校、国家、社会和学生多方利益诉求”。[2]从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来看,不论是教育领域内部还是外部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要求,应当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满足人才自身发展的需要。

对于应用型人才特点,尹宁伟认为理论应用型人才应包括以下方面特点:“在职能上,能够从事设计、规划、管理、决策等工作;在目的上,不直接获取经济利益,社会需求量大;在培养方式上,实施专业高等教育,强调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在知识结构上,以行业设置专业,注重知识的现时性、复合性和跨学科性。在能力结构上,运用科学理论知识和方法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素质结构上,具有社会能力。”。[1]84刘洪一提出要培养 “德业并进,学思并举,脑手并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德业并进,要求在学习知识技能的时候要把做人放在首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思并举,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脑手并用,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化动手能力。”[3]笔者认为,不论是理论应用型亦或是技能应用型,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范畴,但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使命和主流方向。它与应用技能型大专教育、应用研究型研究生教育一起组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 质量标准和价值取向

对于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标准,白菁等认为:“首先要考虑所有高等学校共性的质量标准;同时,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应根据自己的目标定位和服务方向,制定个性的质量标准。”。[4]谭海鸥,纪秋颖等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的质量标准应该是衡量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5]尹宁伟认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实际上反映的是人才培养是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的问题”。[1]85杨正强基于关键绩效指标的视角指出:“应从定位适应度、条件保障度、产品贡献度、顾客满意度等四个维度构建应用型本科质量标准体系”。[6]由此可见,作为培养经济社会领域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教育,研究者对其质量共性标准与个性标准相统一的认识基本一致。

确定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标准必然论及价值取向。应用型本科教育价值取向集中体现在:(1)学术性,职业性。关于学术性,职业性,或强调二者统一,或有所偏重。尤伟指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在于其职业性,社会导向、市场导向的质量标准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所在。”[7]朱科蓉认为:“学术性与职业性并重是应用型本科的教育质量价值取向。(2)“内适性、外适性和个适性相结合。”[8]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应以内适性、外适性和个适性的复合取向为价值判断,即以学术取向为基础,以社会取向为核心,以人文取向为终极追求目标,实现内适性、外适性、个适性的有机统一,实现内部的认识论质量与外部的政治论质量的有机融合与统一。”[2]124

3. 质量评估和质量保障

陈一文提出:“外适性”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历史属性和发展基础,也是其“专业”设置的依据与专业特色的内核,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评估应遵循“外适性”,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尊重社会的需要。[9]吴先勇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是一项系统工程,新建本科院校要科学构建校内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系统和校外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系统。”[10]谭海鸥等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是实现质量标准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切实相符,全面考量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实践教学成效,内部评估常规化规范化,提高内部评估有效性以及如何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实质性引入外部评价等方面。”[5]89

4. 对质量的认识

从人才发展的角度,尹宁伟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观应从培养目标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培养评价观等几个方面进行确定。”[1]86潘金林提出:“应用型本科教育更应关注学生的自我发展,建立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质量观。”。从社会需求角度 ,刘易等提出:“应用型本科教育是以就业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以人文教育为重点,以学校教育为依托,以社会教育为延伸的质量观。”[11]谭海鸥等认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应树立以满足需要为导向的质量观。”[6]11姜煜林认为:“市场需求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质量导向,‘实践+创新’是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基本特征。”[12]薛涛提出:“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都制约着质量观的选择,统一性与多样性的有机结合是质量观选择的基本原则。需求主体参与是实现质量观的关键。”[13]杨正强认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育质量应着重看其是否满足了学生个体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程度,应建立起‘满足需求’导向的质量观。”[5]90从应用型本科教育自身发展角度,笔者认为:“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应体现高等教育四大功能,反映教育基本规律,必须回归到高等教育实践活动本身。”[2]124

二、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的总体看法

(一)主要成绩

应用型本科教育从1999年发展至今,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对于这一影响重大,万众瞩目的高等教育,学者们从2004年起对其质量内涵和人才特点,价值取向和质量标准,质量评价和质量保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从人才发展需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应用型本科教育自身发展需要等角度提出了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的基本看法,逐步形成了“三多”的良好局面,即由一般议论较多转向深入分析较多;一般报道较多转向理论研究相对较多;零星探讨较多转向系统研究相对较多。前述可见,学界在对以应用为逻辑核心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这对于今后持续深入地开展实践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问题

学界虽然对以应用为逻辑核心的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从研究数量上看,研究总量偏少,亟待增加;政界、学界、业界共同参与研究,有助于增加研究数量。从研究层次看,研究总体层次偏低;避免重复性研究,创新研究思路,有助于提高研究层次。从研究方法来看,主要采用定性研究和思辨研究,几乎没有开展定量研究、实证研究;改单一方法为多元方法,从多角度、多视角开展研究有助于研究方法的革新。从研究的主要内容看,涉及质量内涵和人才特点,价值取向和质量标准,质量评价和质量保障等方面,面比较窄,领域需要进一步拓宽;内容较笼统、粗放,实践性、针对性不够强。总之,学界将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置身于普通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大背景之下,主动融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背景之下的研究成果还没有呈现,比如,人才观念,质量目标等等。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的研究由“议论多”走向“共识多”,但距离“成果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深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的建议

当前,以应用技术为逻辑核心,以就业为导向,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的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是应用型本科教育发展的方向和使命,它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而且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自身乃至经济社会、行业发展、人才成长均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必须重新审视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深化其研究。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深化其研究的前提条件

我国传统人才观中,“重学轻术”思想根深蒂固,“学而优则仕”观念深入人心。“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心者”是人才,“劳力”者低人一等,技术大师得不到应有的认同和尊重,这些传统人才观严重影响了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也阻碍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进程。因此,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能否持续提高,研究能否持续,有赖于传统人才观念的彻底改变。国家要在全社会发动一场破除传统人才观的思想大革命,摒弃社会对应用技术人才低人一等的认识之困,引导全社会尊重技术、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同时着力提高应用技术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解除学生、家长、企业、学校的后顾之忧;让千千万万的家庭从心里真正愿意接受,让孩子成为应用技术队伍的一份子;让应用技术型本科高校和企业解除思想包袱,轻装上阵,甩开臂膀大胆实践。逐步形成国家主导、社会共识、校企共创、家家共享、人人成才的局面。[14]

(二)明确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质量目标是确保其研究顺利推进的关键

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深化,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一脉相承,其质量研究应从明确目标上加以推进。研究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质量目标应明确分阶段目标。其初始目标在于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实现有别于应用研究型和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获得以应用技术为逻辑核心的本科人才所需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具有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达到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的基本规格。这也是近期由应用型向应用技术型深化发展应努力完成的质量目标。在此基础上,逐步丰富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质量内涵,明晰人才特征,确定质量标准和价值取向,并使之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精品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所需,与产业行业企业合作共赢,与人才培养成长发展俱进,具有针对性、开放性、融通性、互补性、竞争性的质量目标。

(三)可操作性的行动方案是深化其研究的必要条件

目前,在社会各界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热议且未定论的情况下,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协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等部门制定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质量建设行动方案,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建设提供行动路线图。以实际行动检验热议问题,才是硬道理。该行动方案应将国务院关于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体化,打破企业界和教育界的壁垒,重点就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政府、业界、高校、研究部门如何协同创新等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切实指导应用技术型高校走出社会,走向业界,走出一条满足经济新常态下人才培养需要的新路。同时,带着老百姓对成才的渴望需求,面对企业方面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机制的本质和业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现实需求,充分发挥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应用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的本质功能,进一步丰富应用技术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内涵,明晰质量特征,最大限度地实现多方的互利共赢。[15]

(四)建立研究组织和队伍是推动其研究的根本保障

综观欧美、日本等国家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研究,始终离不开稳定的组织和队伍。现阶段,建立政界、教育界、产业界和社会大众共同参与的合作研究组织,让业界领袖、政府官员、教师、学者、社会等各类代表共同参与,形成官方、学界、业界和民间等多种形式组合的研究队伍。特别要注重吸引现有各种办学类型高校教师、学者参与研究的队伍建设,扩大研究团队,增加研究数量,提升研究视野,推高研究层次,丰富研究方法和内容,从上到下,自下而上互动研究,国内国外相结合研究,多层次、多角度、多途径研究,撞击出思想智慧的火花。同时,建立政界、教育界,产业界联动机制,构建系统化、合理化、科学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纵深的质量保障体系,将成为推动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质量研究的根本保障。

[1] 尹宁伟.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观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2(7):83-86.

[2] 陈美荣.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观探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1(11):121-124.

[3] 沈清华,秦小艳.建世界一流应用技术型大学[N].深圳特区报,2011-09-10.

[4] 白菁,闫健,胡春梅.对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的再审视[J].现代企业教育,2013(3):83-84.

[5] 谭海鸥,纪秋颖.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88-90.

[6] 杨正强.试论KPI视角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质量标准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1):10-12.

[7] 尤伟.试析“外适性”质量观和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评估[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36-39.

[8] 朱科蓉.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标准与质量评估体系[J].教书育人,2010(3):56-58.

[9] 陈一文.基于“外适质量观”的应用性本科专业评估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0(6).

[10] 吴先勇.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保障系统及运行机制建设[J].百色学院学报,2010(12):126.130.

[11] 刘易,张日桃,应用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2009(6).

[12] 姜煜林.外适质量观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8(10):122-123.

[13] 薛涛.应用型本科教育质量观的选择与实现[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10):4-450.

[14] 董洪亮.地方本科高校该转型了[N].人民日报,2014-05-8.

[15]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N].人民日报,2014-02-27.

(责任编辑 王魏红)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end of Research 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Quality

CHEN Mei-rong
(Office of Teaching Affairs,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Fuzhou,350108,China)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for technical-type undergraduate,during the period of new cyclical economic adjustment,the research o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quality should shift its core logic from application orientation to technical application orientation,and extend further the research emphasis from quality connotation,talent qualification,quality criterion and value orientation to target of talent development and action scheme,etc..

Education quality;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technicaltyp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G640

A

2095-2082(2015)01-0113-05

2014-01-08

陈美荣(1968—),女,福建顺昌人,福建江夏教务处处长,高教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猜你喜欢

质量观技术型质量标准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功劳木质量标准的改进
石见穿质量标准的研究
抗骨增生丸质量标准的改进
青岛啤酒“大质量观”
医院要树立全面质量观
高等教育质量观的哲学省思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
独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必要性和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