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红榕大苗造林成活率技术研究

2015-04-17陈仁兴

绿色科技 2015年7期
关键词:大苗修枝无纺布

陈仁兴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城区林业工作站,福建 龙岩364000)

1 引言

红榕(FicuselasticaBurgandy)为桑科榕属常绿速生乔木,树高可达20~30m,胸径可达2m,树冠庞大,呈广卵形或伞状,常具悬垂气根,枝叶荗密,浓荫覆地,且树形优美,叶色初期呈红色之后转为深绿,适应性强,观赏效果极佳,是防护林和风景林绿化的优秀树种。但无论小苗还是大苗,移植均较难存活。2013~2014年对红榕开展不同的试验,以提高其成活目标。

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龙岩市新罗区南城后盂环城一重山的11林班1大班4小班(2006年林业基本图)365亩造林地内,东经117°3′38″、北纬25°25′39″,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9℃,极端最高温38.1℃,极端最低温-5.6℃,大于10℃的活动积温6562℃,无霜期291d,年平均降雨量为1688mm,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地貌为低山山地,海拔400~450m,坡位下坡;土壤为山地红壤、土层厚度80cm以上,立地质量为Ⅱ类地。原植被为马尾松,木荷,枫香,冬青,五节芒等。

3 材料与方法

3.1 苗木培育

从绿化苗木圃地中选择3年生地径5cm以上,树高2~3m,且无病虫害、树干挺直、生长茁壮的红榕地栽苗进行试验。对需上袋的2次培育的苗木在造林地边圃地搭建荫棚进行培育,移苗时均带40cm的土球。

3.2 试验设计

按不同的红榕大苗养护和栽植进行试验。设苗木养护措施、苗冠修剪和根部生长促进剂(使用绿肽尔1号生根复活剂)处理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二个水平。其因子和水平的设计见表1。共5个处理措施组合,分别是:T1(A1B1C1)、T2(A1B2C1)、T3(A2B1C2)、T4(A2B2C1)、T5(A2B2C2)。

表1 试验因素与水平

于2014年1月根据试验设计进行苗木修枝摘叶,错落保留3~5枝的健壮侧枝,和保留40cm长度范围内的枝梢和顶梢叶片。修枝摘叶苗木(T4、T5各120株)和不修枝摘叶的苗木120株,T3处理措施组合,以腐熟的腐殖质细土和黄土作基质,用40cm×35cm规格无纺布容器袋上袋,分别按不同措施处理组合整齐排放,上袋后立即浇水,第一次浇水配用绿肽尔1号生根复活剂(50g生根剂兑30kg水)促进生根,措施组合为T4(A2B2C1)的苗木浇水不配用绿肽尔1号生根复活剂),之后根据天气情况适度浇水,以容器袋土湿润为宜,晴天则早晚对苗木树体进行喷水一次,对苗木进行30d的养护。

3.3 造林技术

通过沿等高线水平带状清理1.5m宽的种植,按3m×2.5m株行距、每亩89株密度,挖70cm×50cm×50cm规格大水,回表土和每穴施有机菌肥1.5kg。在山地按照设计好的组合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按每个处理组合的苗木栽植1个小区,每个小区40株重复3次,共15个小区,小区面积333m2。

2014年3月,将各处理措施组合苗木进行造林。无纺布容器苗木造林(T3、T4、T5)上山当天,提前上足送嫁水后,并用细布带十字扎紧无纺布袋固定于苗木树干基部,苗木上山采取以容器袋底部为移动时的重量支撑点,苗木树干系于相关的承重绳上,不得以苗木树干为运输着力点,防止根系与袋土的晃动损伤根系,到达树穴后轻放轻缷,栽植前十字形割裂容器袋底部,以利于根系向下生长沿伸,苗木种植深度以苗木根茎与地面平或适当深栽,苗木栽植填土分层踏实并从容器袋外侧向内压紧,保护容器袋土,浇定根水,最后回松土成馒头形。

试验地采取遮阳网包扎苗木土球的处理措施组合苗木(T1、T2)在圃地挖掘起苗后用黄泥浆涂沫根系,遮阳网包扎苗木土球,T2措施组合的苗木并修枝摘叶。造林苗木到达造林地树穴后去网扶正,适当深栽,回土敲紧,浇定根水,最后回松土成馒头形。

当天上山的苗木当天种植完成。栽植后一个月内,遇连续天晴,隔5d浇一次水。秋冬连续干旱季节,隔15d浇一次水,以确保土壤墒情良好。至7月幼林抚育时,沿等高线带状锄草,松土、培土、施肥(N、P、K 各15%的复合肥每株沟施500g)。

3.4 调查统计方法

2014年12月调查各小区成活率以发出新技为成活树,出现枯死或枯干后根部重新萌芽的作死株,并采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Q检验)的方法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表2)。

表2 不同处理组合苖木的造林成活率调查统计

4 结果与分析

4.1 各处理组合

苗木造林成活率依次是T5>T4>T3>T2>T1,以苗木修枝摘叶后无纺布容器袋保护苗木土球并养护一个月、并用绿肽尔1号生根复活剂根部处理组合(T5)造林成活率最高,达93.33%。未经修枝摘叶养护、仅用黄泥浆涂沫根系的苗木(T1)造林出现死株比例高、成活率最低,仅为63.33%。

4.2 方差分析与多重比较

方差分析:根据不同处理组合苗木造林成活率调查统计表2数据计算离差平方和、方差,列方差分析,见表3。

表3 不同处理组合苗木造林成活率方差分析

表3中F>F0.01>F0.05,说明不同处理组合苗木造林成活率差异极显著。

4.3 多重比较

根据q0.05(5.10)=4.65、q0.01(5.10)=6.14及组内方差计算L.S.D=9.17、M.S.D=12.11,并列多重比较见表4。

方差分析表明(表3):不同处理组合苗木造林成活率差异显著。采用Q检验进行多重比较表明(表4):造林成活率依次为T5>T4>T3>T2>T1。说明:苗木修枝摘叶后无纺布容器袋保护苗木土球并养护一个月处理组合(T5、T4)效果较好(造林成活率93.33%、91.67%),与其它处理组合差异明显、显著甚至极显著;有无纺布袋容器养护(T5、T4、T3)的苗木造林成活率普遍较高(83.33%以上),遮阳网包扎苗木土球不养护(T2、T1)造林成活率较低(65%、63.33%),它们之间差异极显著;养护有修剪的苗木(T5)与不修剪(T3)的苗木造林成活率之间差异显著。由此可见,采取较高强度修剪苗木、配合生根复活剂使用进行苗木无纺布袋容器养护一个月的处理组合苖木造林成活率最高,未经修枝摘叶养护、仅用黄泥浆涂沫苗木根系的土球苗木造林成活率最低。

表4 不同处理组合苗木造林成活率多重比较

5 结论与建议

本次造林措施组织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苗木进行较高强度修剪并配合根部生长促进剂的使用,在造林地附近的临时圃地对苗木进行一个月时间的无纺布袋容器养护,这种组合措施处理(T5)对红榕苗木活力提高效果最好,因无纺布袋透气透水和易腐栽植不需去袋在造林过程起到很好的苗木根系保护作用,造林成活率可达93%以上。

提高红榕大苗造林成活率的关键技术主要有4项:①采取高规格挖大穴整地措施;②选用容器壮苗上山进行造林;③精细栽植;④造林后浇水和抚育施肥措施。本试验红榕大苗临时圃地的养护,对提高成活率作用十分明显,其中以T5组合为最优组合方案。适度修剪苗圃能减少大苗地上部份的水分蒸腾,在临时圃地进行装袋养护促进了受伤根系的恢复和再生,临时圃地养护后的苗木,根部生出较多的新生根系,苗木水肥吸收功能增强,地上部份普遍萌发新牙,可以上山造林。本栽植试验红榕大苗造林,挖大穴施基肥整地,造林后浇水和抚育施肥等措施的实施,能较好保持土壤情,为造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T3、T4、T5栽植小区普遍较高成活率验证,通过精细栽植,保持水平衡,能够有效提升造林成活率。

[1]洪 伟,吴承祯.试验设计与分析-原理·操作·案例[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7):95~101.

[2]常淑敏,崔立奇,盖力岩,等.浅谈提高绿化大苗移栽成活率的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6).

[3]周应书,罗 林,谢永贵,等.柳杉营养袋两段育苗及基质配方优化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19(3):49~51.

[4]林大辉.桉树组培苗热带高温移植试验[J].林业勘测设计,2010(2):116~118.

[5]赵延茂,刘月良,郑秀社.滨海盐碱地柽柳扦插育苗试验报告[J].山东林业科技,1997(3):1~4.

[6]李宝峰.红叶杨大田硬枝扦插育苗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13(2):28~30.

猜你喜欢

大苗修枝无纺布
不同强度修枝对杉木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修枝对亚美马褂木体胚无性系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更正
修枝抹芽对红椿幼林生长及干形的影响
聚丙烯熔喷无纺布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云杉大苗的起苗与包装
母亲“送礼”
苹果树大苗移栽要“十改”
盆景树
论无纺布染色生产线设备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