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财经专业实习平台的制度供给研究

2015-04-15段一珂

焦作大学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院校制度高职

段一珂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高职财经专业实习平台的制度供给研究

段一珂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和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任,其培养重点是熟练的技能型人才。因财务工作牵涉企业商业机密,长期以来高职财经专业的实习平台未能有效构建,致使毕业学生的工作实践能力不被社会所认可。目前国家已出台相关指导规划,具体措施尚在拟定,本文将试着提出一些具体解决建议。

高职财经专业;实习平台;商业机密;利益分配;制度供给

高职学生的培养是落实人才强国战略,担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教育部一直非常重视高职学生的培养,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简称16号文件)和2011年6月23日出台的教育部6号文件中,两次提出要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引导建立实习制度。2014年6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共同组织编制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在此规划中,首次提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由政府供给的制度做保障,并给出体系建设的具体时间规划。这份规划为高职院校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高职财经专业实习平台的建设,为地方政府构建相应的制度保障提出了要求。笔者以在多个私企、国企财务部门任职,并在高职院校担任会计专业老师的经历试着对此问题进行破题并给出拙见。

1.当前地方高职财会专业实习平台的基本状况

当前我国在北、上、广、深这些经济发达地区,高职院校的实习平台尚可集中安排,并且大多可以安排的实习是工科类学生的实习,虽然多数是工厂内的流水线生产车间。而财经类专业的实习因情况比较复杂,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财经专业实习处于比较尴尬的境地,极大影响了高职财经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1.1 高职财经专业的情况

高职院校招生竞争激烈,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认可度不高,致使各类高职院校开设专业时与社会需求不匹配。财经类专业设置门槛低,培养学生成本不高,在校期间好管理,招生有优势。内地高职院校大多数生源来自县级以下地方,尤其很多农村学生上学就是想要脱离农业,因此报考财经专业的较多。且多数高职院校都设有此类专业,以财务和经济贸易居多。

1.2 当前高职财经专业的实习情况

虽然相关部门的文件明确规定高职教育模式的改革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工作能力的教学模式;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但当前高职财经专业的实习情况其实仅限于课程结束后在学校的实训教室内模拟操作,在校内实训教室做教师编制的经济业务,没有真实的票据处理感受,没有即将毕业所要面临工作环境的心理预期。对于教育部门要求的至少要有半年在企业内的顶岗实习几乎处于“放羊式”状态:半年的顶岗实习一般是学校要求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实习结束后实习鉴定材料上盖公司章再拿回学校。顶岗实习的效果无从考察,导致大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无从下手、无所适从,社会对高职教育也不认可。

1.3 形成的原因剖析

实习平台的建设与管理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才能够有效发挥其效用,目前造成财经类专业实习平台缺位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学校师资力量不够。实习平台的建设需要任课教师的全程参与、指导。目前高职院校大力推进“双师型”人才引进,但是一个人很难在各行业中从事财经工作,顶多在一两个行业做过,很难理论联系实际地跟随学生进入企业进行有效的实务指导。

第二,企业的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企业一般能够提供实习的岗位往往是生产、劳务型岗位,这种实习往往沦为廉价劳动力。而涉及企业机密的财务部门更不会对教师和学生打开大门,一方面是企业的经营或生产的成本在财务部门,这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机密,不能外泄;另一方面财务部门的工作内容较为复杂,财务人员本身的工作也是非常繁杂,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没有精力指导学生实习,且学生极易分散工作人员注意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一些证券、金融类行业能够提供部分实习岗位,但是这类公司往往在较为繁华的市区,高职院校如今大多都搬迁至较远的新建校区,学生因住宿需往返学校,企业很难承担工伤保险等赔付。因此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培养一流技术型人才的积极性不高,没有建立起高质量的高职院校学生培养实习基地,实习流于形式,极大影响财经类专业学生培养质量。

第三,制度供给顶层设计不足。有关部门文件始终没有涉足“深水区”。其实,上至国务院和相关部委,下至地方政府都一直在努力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于职业学院学生实习管理的国家制度供给情况,国内学术界有相关研究指出:我国目前关于高职实习平台分为方向性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推动型政策,比如《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还有激励性政策,《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等。该研究认为这些政策的原则性、指导性较强,在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等方面有所缺失。这项研究同时强调,尤其是涉及财政拨款、基础建设、师资补充、评估督察等方面的保障性政策存在盲点,导致实习管理的实际效果受到限制和削弱。

第四,成本和利益配置不均。实习平台的设置、运作、管理有一定成本,可能会隐形地转嫁到企业方面,企业需要平衡这些成本就会有选择性地接收实习学生。一方面,因为地方政府都在建造新区、高校外迁,拉大城市框架,客观造成高职学生实习需要折返的路途较远,校车长时间接送成本高,企业如安排住宿就会选择能够创造效益的专业实习,因此财经专业学生的实习就被边缘化了。另一方面,企业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对于学生因实习占有企业生产经营的资源而索取回报,因此有选择性地接收学生实习,使学生又沦为廉价劳动力;高职院校的相应管理方在这其中也会抽取管理费用;而学生在学校学习的课程可能与实习时遇到的情况有差距,劳务待遇又低,多是重复性劳动,对专业的了解没有实质性提高,也会怠工或闹情绪,更导致企业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认可。

2.由地方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必要性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是制度的最大供给者,是一种最为关键的生产性资源。而制度本身就是一种公共产品,提供公共产品是政府的基本功能之一,比私人生产公共品更有效。国内外学者对此研究有很多,其中,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就是政治系统对全社会价值所做权威性分配。因此可以理解为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这种政策、制度对社会的存在、运行和发展起着导向、管制、调控和分配的功能。

现在知识更新也很快,如果教师没有相应的顶岗实习平台,原有的实务技能也会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更无从指导学生的日常学习和实习。

因此,当企业不愿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培养自己所需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又无力推进实习平台的实质性建设,这时就需政府出面实施强制性的制度安排。这将关系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关系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一线技能型人才,也关系着大部分学生的就业问题和社会稳定,因此,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情况制定相关强制性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对地方政府制度供给构建的建议

做为高职院校财经专业的实习平台,一般以生产型企业,商品流通企业,金融服务业为主。政府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构建政策,避免流于形式:

3.1 税收减免政策

政府已有《企业支付实习生报酬税前扣除管理办法》,在税收方面进行激励,但是施行的适用面比较窄,仅限于可以分批分次实习时间较长的专业。高职财经专业的学生实习情况较为特殊,每个岗位都需要轮岗,或者实习周期没有那么长,因为单个企业的财务部门不能一次接收多个实习生,会扰乱正常工作秩序。而财经类学生的实习应分为几个阶段进行效果比较好,比如刚入学时的岗位认知实习、成本会计课程后的企业成本控制专题实习、毕业实习等,因此更适合打包支付薪酬,这样的支付给学生专户或学校专户的资金也应于税前扣除。另外,财经类学生实习的企业会比较分散,如类似企业安排住宿所发生的成本也应有部分比例的税收优惠政策。

3.2 国企或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应强制设立实习平台

牵涉国资的企业,财务规范,又因垄断性收入和经营管理很规范,应优先主动承担建设实习平台的社会责任。在国企负责人提拔任用时,将实习平台建设的情况做为考核的一部分内容。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管理是非常规范的,应接收多种专业类型的学生实习,不能仅限于自己的主营业务范畴,财务、审计、人事等部门都应接收实习生,可以一次少接收几个学生,进行轮流实习制度。

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先让建立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的专业老师先顶岗实习,一些涉及企业机密的不能外露给学生的,企业部门负责人先与实习指导老师沟通,完全可以避免财务信息外泄的顾虑。特别是财务部门的数据是逻辑性很强的,一般情况下,数字的大小多少对于一般人是没有意义的,也可以规定进入相关部门实习,不能带手机,可以有效避免泄密。

3.3 健全职业教育督导评估机制

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培养的学生质量如何,没有客观的第三方的评估,或者用人单位的评估没有效力。我们也不可能直接将职业教育做得很完善的德国经验直接照搬过来,这需要分为几个阶段来实施。应建立职业教育的定期督导评估和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并将督导评估的结果作为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职业院校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

3.4 加强双师型人才引进

高职院校公开选聘或引进人才需要优先考虑大型企业有过工作经验的,并且这一比例应占60%以上。高职院校也应在薪酬上对这类人才给予倾斜。高职院校和合作企业的专业人员也可以互换岗位,交流任职,不断完善知识共享、课程更新、协同创新等制度。

3.5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产业和高校的互融

在规划经济、产业新区时考虑相关高职院校的外迁位置。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立在学校。探索从制度上保障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校后厂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

无论从何种角度,或是何种制度供给方式,都应切实落实到位,切忌流于形式。没有强有力的制度约束,各方利益很难平衡,政府应提供相应政策作为公共产品,以供几方协同发挥实习的效应。

[1]张祺午.规范实习管理重在制度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11,(9).

[2]戴维伊斯顿.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5.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2014.

[4]张小进.公共政策制定的利益分析[J].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5,(3).

[5]甘霖.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湖北出版社,2002.

(责任编辑 张蓓)

G71

A

1008-7257(2015)03-0102-02

2015-03-20

段一珂(1981-),女,河南南阳人,河南农业职业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转型经济。

猜你喜欢

院校制度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