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研究

2015-04-10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院校职业

吴 鹤 明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研究

吴 鹤 明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工程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1)

对高职院校就业服务工作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就业服务面临着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岗位的需求、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建立协调、高效的就业服务运行机制,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对学生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机制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就业服务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毕业生的就业率较高,但就业质量有待提高,就业服务还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工业4.0时代的到来,高职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压力不断增大.在此形势下,要促进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在就业服务理念上要更加强化以人为本的意识;在工作思路上要由追求高就业率向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单一服务向全面服务,专业教育向专业、就业、创业教育齐抓的转变,从而形成“就业、招生、教育”的良性发展格局.高职院校要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1],就必须在了解现状的基础上,研究就业服务工作的对策.

1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的现状调查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意识到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并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就业指导.多数院校有专门的职能机构负责学生的就业服务工作,主要体现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求职机会、就业管理、就 业服务、就业指导上,并在实践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更加深入了解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情况,课题组精心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了广泛调研.

1.1 调查对象、方法

课题组将调研对象确定为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学生,涵盖各个年级、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的学生,主要从就业指导情况和学生需求情况等方面进行调研.调查采用系统抽样法.先将抽样对象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再进行随机抽样和网上调查.根据研究的层次将调查对象分为:国家级示范校、骨干校,省级示范校,一般院校,民办院校等.填写问卷的对象主要是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等十所学校的在校生.

1.2 调研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针对高职院校是否有专门的就业机构、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生就业服务需求等方面的问题实施调研.发放教师调查问卷600份,收回510份,有效率85%;发放学生问卷2800份, 回收2550 份 , 回收有效率91.1%.共确定有效问卷 3010份 ,总有效率88.5%.利用SPSS和Excel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1.3 调研结果

1.3.1 教师问卷结果

67.8%的教师认为学校对就业服务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95.0%的学校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机构,68.0%的学校开设就业指导课,12.0%的学校开设创业实践课,66.7%的教师认为就业指导队伍的水平有待提高.

1.3.2 学生问卷结果

调研中,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的学生占87.5%,对自己职业方向不太确定的占64.2%,认为学院能结合专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占39.2%,认为学院开展创业、就业指导服务的占99.3%,学生对高职院校的就业服务指导方式、效果的满意率为46.0%.

2 高职院校就业服务面临的问题

随着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政府职能、机制的转换及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就业服务方面存在“三个不适应”.

(1)就业服务不适应社会的需求

面对新的形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2].大学生虽已进入成年人的行列,但对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何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多数还比较困惑和迷茫.所以,在他们步入社会前给予适当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要结合国情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确定职业理想、明确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使他们适应社会并在各岗位上做出贡献.但由于指导教师自身的水平和能力有限,对国情、政策了解不透,很少有教师将学生的就业和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2)就业服务不适应岗位的需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考察已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学习成绩,而是从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社会能力、文字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情况来衡量.目前,高职毕业生跳槽率较高,大部分不是因为岗位不合适,而是没有真正明白自已的工作方向和企业岗位的需求,这源于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不够深入、不够全面.大学生缺乏对个人能力、兴趣、志向的深入思考,对职业认知更少,他们择业的标准就是该职业是否为当下最热门的,在走向社会前多数学生对职业认识不到位,在择业及就业后产生频频跳槽的问题也就在所难免.在这种情况下,指导学生了解行业、职业、岗位和自我,从各个方面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很有必要[3].

(3)就业服务不适应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大学生择业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做好择业前的心理准备十分重要.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多为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讲座、毕业生就业动员会、就业形势报告会等“灌输式”指导方式,面上的东西多,分门别类进行的指导少,针对性不强;对个体研究指导不够,缺乏与专业结合的个性化指导.如对于想创业的学生指导较少,且理论性强、操作性差.因此,学生很难有实质性的收获,对学生个人进行就业指导的效果难以保障.

3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对策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职院校要认真贯彻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多措并举,不断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大学生成才搭桥铺路,保证毕生生好就业、就好业[3].

(1)建立协调、高效的就业服务运行机制

1)领导机制

把学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四包”,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对学生就业工作负总责,包全校;其他学校领导包系;教学系领导包年级;辅导员、教师包重点学生,形成学院统筹、就业指导机构牵头、以系为主、系主任挂帅、教职工参与的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工作格局.

2)考评机制

根据毕业生就业工作有关文件精神,科学制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签订目标责任制文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奖优罚劣,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宣传机制

重点加强道德教育、法津意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以课程为基础、以讲座为重点、以团体辅导为特色、以个案咨询为补充,多项互补、点面结合的就业教育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创业观,提高其法律意识和应聘能力,增强综合素质和抗挫能力.

4)推荐机制

立足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巩固和开拓就业市场,坚持抓大不放小的原则,加强市场调查,关注新兴产业,积极与省内外知名大型企业、中小微企业沟通联系和洽淡合作,密切关注他们的建设和用工需求,了解其招聘计划和要求,向他们推荐高职毕业生.推进校企合作,扩大合作企业的数量,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长期的人才供需合同,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5)指导机制

抓信息.学校专门就业机构要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导向、人才市场用工信息,与用人单位、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建立联系会制度,及时收集、筛选、发布准确的就业信息,抢占就业市场先机.

抓指导.建立毕业生与企业家、优秀毕业生互动平台,定期开展校友回访进课堂活动,对学生就业、创业进行现场指导,为学生就业出谋划策,传授经验,提高学生的应聘能力、竞争能力和应聘成功率.

抓反馈.高度重视人才市场需求的特点和变化,通过走访用人单位、打电话、发短信、网络联系、发调查表,及时了解已就业的学生情况,对回访信息进行梳理、分析,调整专业结构,尽快拓展和培养大学生欠缺的能力和素质,进一步改进指导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2)加强就业指导队伍建设

1)把好入口

就业指导队伍的质量直接关系着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效果.一名合格的就业指导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熟悉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特别是熟悉职业生涯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也需要了解一些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高职院校要建立严格的就业指导人员准入制度.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除具有相关学历外,还应具有与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能力,对刚毕业或新转岗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必须在岗前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2)加强培养

要加大投入,抓内修.把在职培训纳入师资培训计划,鼓励和支持指导人员外出进修,参加“就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和考试,参加心理健康测评、人才测评、心理测评技术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水平、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使其能真正胜任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进而真正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职业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队伍.

要抓外引.引进具有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指导理论专业的研究生,还可以聘请校外专家与兄弟院校专职就业指导人员充实到本校的就业指导队伍中,提高就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3)严格管理

要把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激励考核机制引入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中,制订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施办法和考核细则,根据就业指导工作的特点和专业化要求,制订科学的量化指标,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打分、院系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评价,对成果突出的给予奖励,以调动就业指导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步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3)对学生实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

1)延伸服务过程

就业服务不但是学生毕业阶段的主要工作,而且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工程.高职院校要改变阶段性、季节性服务的做法,实行全程化服务,要延伸服务过程,在日常工作中就进行就业服务系统的设计和全面内容的安排,使就业服务工作贯穿于学生生涯、职业生涯中.大一阶段,帮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利用技术手段发现学生的兴趣和职业倾向,开展职业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二阶段,开展社会实践、求职技巧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获得职业技能;大三阶段,帮助学生了解职业动向、行业趋势、职业要求,指导学生撰写个人简历和求职信,开展模拟应聘活动,提供就业信息,提高服务的针对性.

2)补齐实践短板

从目前的就业市场来看,各大企业在给公司注入“新血液”时,都希望招收有工作经验的人员,直接给公司带来效益.而对学生而言,他们虽然拥有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但是缺乏实践经验.这就要求学校为学生增加实践时间,扩充实践内容,增强实践环节,加大跟相关行业、企业的合作,由学校提供实训场地和相关硬件设施,企业提供一定的设施使用费用,共同指导学生完成企业需要开发的项目,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以帮助学生积累工作经验,做好就业准备.同时,企业在实训的过程中,发现技术过硬并且能力强的学生也可以吸纳为自己的员工.

3)转变就业观念

消除学生“眼高手低、有业不就”的状态,改变他们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培养其良好的求职择业心态,鼓励学生到基层去谋求发展,到艰苦的地方去创业,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帮助学生认清自身的素质和条件,树立基层意识、奋斗意识,从现实出发选择自己的求职道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使大学生具备强烈的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具备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创业中实现人生价值并回报社会.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加快学校的教育与教学改革,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培养模式,开设具有专业特点、实践性强的课程,使学生具备更加扎实的专业知识.

[1] 吴文广.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研究 [J].广东教育:职教,2013(7):178-180.

[2] 杨明刚.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精细化管理探析 [J].科技信息,2012(1):22-23.

[3] 周广阔.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研究——《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教学设计 [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91-93.

责任编辑:金 欣

On career planning and servic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WU He-mi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Shijiazhuang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Shijiazhuang,Hebei 050081,China)

A survey of the career servic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done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career guidance fails to adapt to the social demand,and cannot even satisfy the individual development.Thus,an efficient mechanism is needed to improve the career guidance or servic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vocational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mechanism

2015-03-18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2014004)

吴鹤明(1972-),女,河北行唐人,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1009-4873(2015)02-0004-04

G717.38

A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院校职业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