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丝对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奉献(上)

2015-04-03万家集

四川蚕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南充蚕丝蚕业

川丝对世界反法西斯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奉献(上)

万家集

(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四川南充637000)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阅兵仪式。遥忆二战岁月,疆场英烈功勋卓著,留名青史。鲜为人知的是,在激战的后方支前中,蚕丝是重要的军需物资。降落伞、弹药绸、手榴弹掣线、车轮外胎、医用手术线等无丝不成。世界蚕丝主产于中日两国,日本占76.4%,中国占8.6%。大半个中国沦陷后,川丝历尽艰辛地承担了抗日和同盟国军的军需,丝丝凝聚着蚕丝大军对反法西斯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奉献。辑录这段“蚕丝救国”史,缅怀前辈功绩,祭奠作古者安息,告慰健在者,后来者温故而知新。

1二战前川丝产业的兴衰与发展

1.1 川丝产业的兴衰

四川养蚕历史悠久,起源于上古,兴起于秦汉,徘徊于晋隋,鼎盛于唐宋,停滞于元,提高于明清。历代王朝酷爱丝绸贡品,蜀锦更“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华之誉”。民国时期,川丝兴衰起落触目惊心。1913年(民国2年)世界生丝产量3.95万t,中国占47.8%(四川占全国的12.5%),日本占35.5%。1927至1928年为丝业盛期,丝价高昂,每担(50kg)丝值白银1600两,有“一两生丝一两银”之称。全川年产丝约200万kg(4万担),总产值近1亿元。年出口生丝1.1~1.4万关担(1关担=60.47kg),占全国出口量的11%~13%,占全川外贸总值的四分之一左右。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当年世界产丝7.06万t,日本占61.9%,中国占28.6%。日本丝降价倾销,川丝因“成本高昂,品质低劣”销路受阻。丝厂倒闭,茧无人收,蚕农毁桑近三分之二。1935年跌至低谷,年产生丝27.5万kg(5500担),每担丝价跌至50元,总产值约30万元。出口丝2901关担(1关担=60.47kg),占全国出口量的6%,占全川外贸总值的2.3%。丝的市场比价效益变为“斗茧不如斗豌豆”,“一两生丝一两(豆)芽”(注:当年土茧销售与粮食同用升斗量,按体积计价;生丝用秤,按重量计价)。蚕丝业衰败殃及蚕区工商业和社会安宁。南充茧市街“丝月里无茧丝上市”,川北农村“逢场之日,亦无米饭可食”,下乡“需携带干粮,用开水泡食,无士兵护送,不易通行”。依茅盾《春蚕》一书拍成的影片《春蚕》,描绘了同期江南蚕区的衰败景象。

1.2 建立四川蚕丝改良场—川丝转折点

1935年冬,实业家、长江民生轮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卢作孚先生出任四川省建设厅厅长,锐意倡导生产建设。当时四川财源枯竭,国际市场丝价回升。卢先生遂作统筹改进四川蚕丝事业计划,指出:四川蚕丝向为重要大宗出口物资,应积极恢复发展;筹办四川蚕丝改良场,主持全省蚕丝事业改进工作;改良川丝品质,扩大出口,以增加农民和省财政收入。计划颁布后,合川(卢先生家乡)、乐山、三台等县争相筹办。民主革命家张澜先生闻讯后,以“川北是川丝主要产地,南充是川北重镇,1915年顺庆丝绸获巴拿马博览会金奖”为由,约请南充商会会长奚致和至成都。张澜先生还提出,愿将他创办多年的南充职业学校(罗瑞卿、任白戈从此校走向革命道路)与蚕丝改良场合办,校长一职由场长兼任。此乃恢复发展川丝,建蚕丝改良场于南充的前奏曲,奏出了实业家们的志同道合。建场方案确定,卢先生求贤如渴。经中国蚕丝改良委员会葛敬中、曾养甫等前辈推荐,留日学子尹良莹受联名电邀担此重任。尹在东京帝大临近毕业,为导师宗正雄师教授极力推崇,遂提前毕业辞师回国。卢作孚先生在上海迎尹晤谈,嘱乘其民生公司“民铎”轮赴川,奚致和等去重庆迎尹到南充。随即在与职业学校一墙之隔的荒地征地近百亩,经3个月筹备,1936年7月1日,四川蚕丝改良场挂牌成立。当年春季借用职校场地开展试验,次年建成1810 m2蚕室1幢,张澜先生亲题“原蚕室”楼名,奚致和、鲜英分题“富国”,“利民”两条幅,彻刻于楼门和门眉。两年内建科研、生产、生活用房近1万m2,配轿车1辆,城郊建桑园和桑苗圃共128.7hm2(1930亩)。四川蚕丝改良基地建成,发展至今成为四川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

1.3 四川蚕丝业发展的新起点

四川蚕丝改良场的创建,开创了四川近代蚕业科研的新纪元,是四川蚕丝业发展的新起点,由此南充逐渐成为全川的蚕丝中心。首任场长尹良莹先生的办场宗旨是“抱定由乡间走到实验室,藉事业以发扬学术之目标”,工作计划是“先从蚕业推广及蚕种制造入手,继而推及原种培育,桑苗繁育,蚕业监管,生丝制造,蚕丝技术人员之培育,以及蚕茧蚕丝之试验研究等”。建场两年余,作了如下开拓性工作:一是桑品种换代。推广嫁接良桑新品种,改变本地的土桑叶小质差的状况。二是蚕品种换代。四川省内自行繁育推广一代杂交蚕品种,改变农家自繁的土种茧小质差的状况,变黄茧土丝为白茧厂丝。三是建蚕种冷藏库,采用蚕种冷藏浸酸孵化法,改四川省1年饲养1季春蚕,为1 年词养春秋2季蚕。四是创建了四川省蚕业科研、良种繁育和技术推广体系。

1.4 创办学校培育蚕丝专业技术人员

在蚕丝改良场,创办蚕丝技术人员专修班,培育蚕丝技术专业人员,以利蚕丝新技术业务的推广。次年与南充县政府合办农蚕职业学校,后改名为省立高级蚕丝职业学校,尹良莹兼任校长,实现了张澜先生的诺言。学校分设养蚕、制丝两科,由于场校同在一地,所有学校专业课程,均由场内高级技术专才担任讲授,科教合作,极为密切,场校精神,完全一致。抗战军需,大后方蚕丝技术人员,非常缺乏,尤其是高级人才,于是与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签订合作培养蚕丝技术人员办法。工作初具成效,即遇日本侵华和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2二战期间川丝产业的发展与贡献

2.1 前线需丝与后方产丝

前线需丝,前线在哪里?在抗日和反法西斯战场前线。需丝多少?需供给不产蚕丝的美、英、法盟军。后方产丝,后方在哪里?后方在我国西南,主产地在四川。

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先后有 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了战争。日本在1931年侵占我国东北后,又在1937年7月7日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8年世界产丝5.64万t,其中日本占76.4%,中国占8.6%,意大利占4.9%,苏联占3.4%,朝鲜占3.2%,印度占1.2%,其余欧亚13国共占2.3%。当时的军用丝非天然蚕丝莫属,日、意两国合占81.3%,垄断了世界生丝市场。1938年冬,苏、浙、粤、皖、鲁等蚕区沦陷,唯靠四川蚕区。当年川丝产量不足250t,杯水车薪。在沦陷区,日军以制止抗日游击队为名,大肆铲除桑田,摧毁中国蚕丝事业。1939年2月23日,蒋介石在陪都重庆召见四川蚕丝改良场场长尹良莹。一句话:要丝。

与日本侵华同时,德意法西斯在欧洲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西班牙、波兰、以及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1年6月2日德国进攻苏联。同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随着战争升级,军需丝与日剧增。日军为扰乱我后方蚕丝生产,多次轰炸川丝主产地川北。南充蚕丝办事处、丝厂和茧库财产损失惨重,员工死伤多人。1944年8月,美国纽约州州长胡朴民率蚕丝组到南充考察,足见前线需丝之急迫。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德、意、日法西斯全被消灭,川丝的军需供给方告一段落。

2.2 二战期间川丝产业快速发展供应前方

抗战期间,为发展后方农业和蚕丝生产,1938年9月1日成立四川省农业改进所(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统管全省农业改进和农技推广,并安置内迁农技术人员。农改所内设蚕丝组,蚕丝改良场,蚕业推广委员会。蚕丝组在成都创建原蚕制种场和蚕种质检室。蚕丝改良场在北碚创设川东分场,在乐山创设川南分场和川南柘蚕研究室,在重庆南岸创设柞蚕试验地。中央农业实验所蚕桑系内迁蚕丝改良场内,四川蚕丝改良场成为抗战时的全国性蚕业机构。建场时场内技术人员仅有17人,至1940年扩充为53人。场内的推广股独立为省蚕业推广委员会,在川北、川东、川南设三大蚕业推广区,区下设97个蚕桑指导所。其中川北67所,川东17所,川南13所。省农改所内有从事蚕业工作的员工430人,占全所员工1270人的34%。改良场内的普种股划出,在全省的南充、西充、阆中、三台、盐亭、合川、遂宁、北碚、乐山等地建桑苗圃10所,蚕种制造场10所。组建新式缫丝厂8家,内迁降落伞绸厂一家。成立官商合营的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管理蚕种生产,蚕茧收购和丝绸生产。生产发展需要人才,除原有省立南充高级蚕丝科职业学校,内迁的江苏省立蚕丝专科学校,内迁的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女子蚕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在南充蚕校借读。又在四川大学农学院增设蚕桑系,新办的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内设蚕丝科,各校均开办培训班。8年间共培养出蚕丝技术人员1000余人,各区蚕业指导所培训蚕农共8万余人次。在“蚕丝救国,学术下乡”目标下,川丝因军需极速发展,新栽桑树数亿株,年发种量由6.5万张上升至74.1万张。蚕丝产量由抗战前的年产242t无品级之土丝,发展成年产1209t之改良高级生丝,源源不断地供给反法西斯和抗战前线军需。

作者简介:万家集(1938年-),男,本科,研究员,四川省农科院蚕研所原所长。

猜你喜欢

南充蚕丝蚕业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四川蚕业2021年总目录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四川蚕业》稿约
四川蚕业2020年总目录
《四川蚕业》2021年征订启事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
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南充市委书记为什么夸玉皇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