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三个”需要 发展现代蚕业

2015-04-03刘丽芳,曾义,汪中林

四川蚕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兴文县省力化小蚕

立足“三个”需要发展现代蚕业

刘丽芳1曾义1汪中林2

(1兴文县农业局,四川兴文644400;2兴文县石海茧丝绸有限公司,四川兴文644400)

兴文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乌蒙山东麓,川滇黔结合部,幅员面积1373km2,辖10个镇5个苗族乡,总人口48.34万人,其中苗族同胞5.07万人,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乌蒙山区扶贫连片开发重点县。兴文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全县大部分区域均适宜栽桑养蚕。近年来,兴文县坚持将现代桑蚕产业作为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点产业来抓,全县桑蚕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2014年,全县建成桑园3.6万亩,蚕农售茧收入5466.66万元,蚕农户均收入7720元,桑蚕经济已成为我县农民特别是山区贫困群众的重要增收点。

1兴文县发展现代桑蚕产业有“三个”迫切需要

1.1 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

兴文县有丰富的煤、硫矿山资源,过去长期依赖煤、硫矿山经济和地产经济,大量农村劳动力下井和外出务工,农业产业因缺乏劳动力而受到了严重冲击,一度辉煌的桑蚕产业也走了下坡路。近年来,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煤、硫矿山和地产经济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社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煤、硫企业发展困难重重,县域经济结构性矛盾日益显现。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找寻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县委、县政府的迫切需要。兴文县大部分区域适宜栽桑养蚕,大力发展桑蚕产业,是解决大量返乡矿工、建筑工人再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和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优先选项。

1.2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兴文县属喀斯特地型地貌,除有丰富的煤硫矿山资源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我们留下了千姿百态的风景旅游资源,兴文石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兴文石海世界地质公园”,并获“中国最美的地质公园”殊荣,同时被列为国家资源成熟型城市、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然而一些地方开采过度,导致水资源枯竭,植被和许多自然风景遭到破坏,地质灾害时有发生,耕地石漠化日趋严重,全县石漠化面积13684hm2。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桑蚕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产业来抓,在省、市农业部门的的大力支持下,与浙江大学开展合作调研,大力发展桑蚕产业,利用栽桑养蚕治理耕地石漠化,取得了显著成效。2014年,全县在石漠化区域新栽桑1万余亩,今年秋季亩桑可养蚕0.5~1张,收入1000~2000元。实践证明, 栽桑养蚕既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又能保持水土,美化环境,治理耕地石漠化,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好项目。

1.3 精准扶贫开发的迫切需要

兴文县作为全省88个重点贫困县之一,又是乌蒙山区扶贫开发工作省级重点县,全县精准贫困户15129户,贫困人口50659人,57个重点贫困村,其中蚕桑覆盖重点贫困村11个,占全县重点贫困村20%,人均养蚕收入1700元。桑蚕产业对财政的贡献率不大,但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确是助农增收、实现脱贫致富的好产业。由于我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适宜栽桑养蚕,蚕茧质量优、单产高、效益好,为此,我县将桑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骨干产业来抓。

2兴文县发展现代桑蚕产业注重“三个”抓手

2.1 抓设施建设

桑蚕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宽量大,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县政府采取打紧盘子,整合相关项目资金等办法,加大养蚕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十二五”期间,全县共投入蚕桑产业发展资金3866万元, 其中财政扶持资金1625万元。新建桑园35188亩,新建和改造养蚕大棚1232间,新建小蚕共育室120间。对蚕区作业道路进行了硬化改造。

2.2 抓科技推广

为降低养蚕劳动强度,提高养蚕效益,我县加大了科技推广的力度。从2012年起,县政府每年安排蚕业专项扶持资金由原来的50万元提高到100万元,2015年再次提高到150万元,在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熟蚕自动上蔟、基地标准化建设方面狠下功夫,着力创新科技养蚕技术,为我县桑蚕产业快速发展夯实基础。石海茧丝绸公司开展桑园管理、小蚕共育、大蚕饲养等各阶段技术培训,同时派出32名技术人员,联系全县共育户和养蚕户,基本形成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的服务。在蚕茧收购方面,一是向蚕农承诺最低保护价为28元/kg,二是实行仪评收茧,杜绝收人情茧的现象,蚕茧收购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深受农户的欢迎。

2.3 抓协调服务

为切实加强对桑蚕产业的统筹协调和技术服务,进一步强化领导,落实责任,2012年县委、县政府调整充实了蚕业生产领导组,由分管农业副县长任领导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成员,负责全县蚕业生产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规划、督查督导和技术服务工作。近年来,我县重点做好为蚕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每年组织蚕业乡镇召开“三冬”生产、“桑园综合开发”等生产现场会,组织共育户、养蚕大户外出学习先进经验。

3兴文县发展现代桑蚕产业实现“三个”提高

3.1 养蚕科技水平提高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在省、市农业部门及蚕业管理站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在科技养蚕方面成效显著。2012年9月 “省力化养蚕自动上蔟多功能蚕架”、“方格蔟简易采茧器”两项创新技术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并获2013年宜宾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4年12月 “小蚕共育简易收蚁法”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发明专利证书,该项技术省去了小蚕共育收蚁时人工称重定座等几个环节的麻烦事,省工省时。三项技术使我县养蚕用工成本大幅下降,有效弥补了养蚕劳动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大蚕养殖省力化,熟蚕上蔟自动化推广面已达95%以上,小蚕共育和简易收蚁法推广面已达100%,基本实现了“小蚕共育工厂化,大蚕饲养省力化,熟蚕上蔟自动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3.2 桑蚕产业效益提高

2014年全县发放蚕种38549张,收购鲜蚕茧149.4万kg,平均单产38.75kg/张,蚕农售茧收入5466.66万元,全年平均收购价36.59元/kg,张种收入1418元。与2011年全年平均收购价28元/kg、张种收入993元相比,蚕茧质量显著提高,带来更好效益,体现了优质优价的市场价值。同时,省力化养蚕、自动上蔟技术的推广,使原来养一张蚕需24个工时缩短到12个工时,节约了人工,降低了成本,桑蚕产业比较效益大幅度提高。

3.3 农户收入显著提高

2014年全县蚕农售茧收入达到5466万元,比2011年的2060万元增加3406万元,增长165%。2014年户均养蚕收入7720元,比2011年户均增加3861元,桑蚕已成为我县的农业支柱产业和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

作者简介:刘丽芳(1983-),女,本科,农艺师,从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兴文县省力化小蚕
植保无人机助力山地桑园管理更加省力化
乌蒙山石漠化地区产业发展新路——兴文县蚕桑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做法
切料机助力小蚕人工饲料育快速推广应用
申春对兴文县地方志工作作出部署
半自动小蚕饲育机的升级改造
樱桃省力化高效栽培技术
梨树早期丰产省力化栽培关键技术
可爱的小蚕
少数民族地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分析与对策
可爱的小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