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民和县羊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2015-03-28李生福钟卫东

养殖与饲料 2015年10期

李生福钟卫东

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兽医站,青海民和810800



青海省民和县羊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

李生福钟卫东

青海省民和县畜牧兽医站,青海民和810800

摘要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来自民和县不同地区饲养的1 000只羊进行了衣原体病的检测。结果发现,检出衣原体阳性羊128只,阳性率为12.8%,其中小尾寒羊种公羊阳性36只,阳性率为15%;陶赛特种公羊阳性39只,阳性率为16.3%;杂种羊阳性53只,阳性率为10.2%。经过连续4年的检测,全县不同地区的不同品种的羊均感染有衣原体病。

关键词小尾寒羊种公羊;陶赛特种公羊;杂种羊;衣原体病

李生福,男,1964年生,高级兽医师。

衣原体病是由流产衣原体引起的一种地方流行性的接触性传染病,能使多种动物(绵羊、奶牛、牛)发病,人也可感染发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羊感染发病的症状与牛相近,主要表现为流产、早产、死产或产无活力的羔羊等,对养羊业和人体健康危害严重。为了查清民和县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羊衣原体病的感染情况,为本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于2011- 2014年间对民和县不同地区的不同品种的1 000只羊进行了本病的血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1)待检血清:无菌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4℃冰箱保存,待检。

2)诊断试剂:衣原体阳性血清,衣原体阴性血清,衣原体标准血凝抗原,由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

3)器械:96孔110°V型反应板,微量加样器、微量振荡器等。

1.2试验方法

按NY/T562- 2002执行。

1)铺板。用微量加样器每孔加75 μL稀释液。

2)稀释待检血清。用微量加样器吸取25 μL待检血清以4倍量递增稀释,从第1孔稀释到第3孔,第3孔弃去25 μL,同一板上同时设阳性、阴性和空白对照各2孔。

3)加抗原。向每孔加血凝抗原25 μL,置微量振荡器上振荡2 min,在37℃温箱反应2 h后判定结果。

4)结果判定。对照孔各孔均成立,则被检血清1∶16孔出现“++”以上者为阳性,1∶4孔出现“+”者为阴性,1∶4孔“++”~1∶16孔出现“+”以下者为可疑。

2 检测结果

1)检测小尾寒羊种公羊240只,阳性36只,阳性率15.0%(表1)。

2)检测陶赛特种公羊240只,阳性39只,阳性率16.25%(表2)。

表2 不同地区陶赛特肉羊种公羊衣原体病检测结果

128只,阳性率为12.8%(表4)。

表3 不同地区杂种羊衣原体病检测结果

3)检测杂种羊520只,阳性53只,阳性率10.2%(表3)。

4)2011- 2014年检测各种羊1 000只,阳性

表4 不同品种羊衣原体病检测结果

3 结果分析

1)从检测结果看,民和县不同地区的不同品种的羊均有感染,且感染率高(12.8%)。

2)通过对检测阳性羊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流产、死产等衣原体病的症状,确诊还需病原学诊断和排除弓形体和布病。

4 建 议

1)加强对本病的防控,建立和实施重点羊群的衣原体疫苗免疫计划,对繁殖羊群用牛衣原体流产活疫苗免疫,淘汰衣原体阳性种公羊。

2)坚持自繁自养,建立密闭的饲养系统,加强引种检测,严禁引入可疑羊。

3)建立严格的卫生消毒制度。严格把好工作区、大门、圈舍、产房等的消毒,对流产胎儿等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染场地要严格消毒。

参考文献

[1]蔡宝祥.家畜传染病学[M].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6:139.

[2]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一编辑室.动物防疫卷(上)[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3]原永海,马利青.青海省引进小尾寒羊及其后代羊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J].中国动物检疫,2007,24(2):33.

[4]钟卫东,李生福.民和县小尾寒羊衣原体病的血清学调查[J].青海畜牧兽医杂志,2012,42(1):32.

收稿日期:2015- 05-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