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图书馆人文关怀的融入

2015-03-27陈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居民

摘要:社区图书馆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应运而生.社区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人文关怀思想更是要融入到其布局、管理及服务中.这不仅仅是社区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添砖增瓦,为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G8275(2015)05G0133G03

收稿日期:2015G08G26

作者简介:陈兰(1974G),女,河南信阳人,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图书情报学.

当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响彻大江南北之际,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人文关怀则是推动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音符,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图书馆作为大文化的一员,其全部活动无不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更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 [1]因此,社区图书馆作为图书馆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人文关怀思想更是贯穿于社区图书馆的布局、管理及服务中的一条主线.这不仅仅是社区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和谐社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添砖增瓦,为努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贡献力量.

一、人文关怀

1.人文关怀的时代内涵

在我国,人文关怀思想可谓源远流长.春秋时期孔子的“仁者爱人”开启了人文关怀之源.此后,人文关怀涉及范围日益广泛,政治生活、经济领域、文化教育等无处不在.源远流长的人文关怀思想就像陈年的老酒随着岁月的流逝越发凸显出巨大的社会价值.中共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提出的“注重人文关怀“更是把人文关怀的理念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今天,有着深厚理论渊源的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思想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大潮下赋予了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它更加关注人的生存、人的发展状况,更加重视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同时更多地给予对人的尊重、爱护及关心,从而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好地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人文关怀融入社区图书馆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城镇化的脚步,社区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城市及乡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图书馆也成为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活动场所.社区图书馆作为服务于社区居民的一个窗口,怎样服务和怎样更优质地服务成为社区图书馆建设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人文关怀的融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把金钥匙.

“只有人文关怀才是图书馆之所以成为图书馆、图书馆在社会上存在的最重要、最根本的理由.” [2]社区图书馆只有融入人文关怀,才能使社区居民读者在充满温馨的环境中既有自由的选择又有人格的尊严,并充分享受来自精神食粮的快乐,使社区图书管理员在充满愉悦的环境中充分享受到为民服务的快乐,从而使社区图书馆真正成为社区居民思想文化教育的主战场、传递信息的中转站、娱乐休闲的俱乐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从而更好地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区图书馆布局中人文关怀的融入

社区图书馆要真正成为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一个重要窗口,只有在馆址的选址、室内的布局等方面融入人文关怀,才能把社区图书馆打造成社区居民名副其实的“第二起居室”.

1.馆舍选址布局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由来已久,其涵义是自然环境与人居住的环境可以互相交流,和谐共生.在人文关怀思想大力弘扬的今天,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更要顺应我国建筑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这不仅是对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传承,更是人文关怀思想融入社区图书馆的需要和具体体现.

当今,社区图书馆因其独特的全民性、区域性、便捷性的特点,使社区图书馆馆址的选择布局更应凸显出人文关怀的理念.

社区图书馆作为一个为广大社区居民服务的机构,首先考虑的是馆址布局的合理性、便捷性.社区图书馆在选址的布局上要充分反映出社区图书馆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特性,因此,馆址的选择首先要以方便社区居民为主.馆址选择应以社区中心地带为主,适宜的位置更能顺应大多数热爱读书的社区居民的要求.同时,要有合理布局的消防通道以防不测.其次,要有幽雅清静的环境.馆址的选择应避开社区运动健身等喧嚣场所.有位心理学家说:悦意的环境更能诱发人们学习与工作的热情,增强记忆力和帮助正确的思考.馆外绿草青青、绿树如茵,馆内幽雅宁静、清新舒适.这种清雅静谧的环境更能激起社区居民在读书中带来的精神愉悦.再次,馆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统一性.美的东西总会让人心驰神往.选择馆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统一更能激发社区居民读书的热情.因此,馆舍的总体布局要讲究科学,给人以建筑艺术美的享受,使社区图书馆的造型与社区的整体环境和谐统一,从而创造出让社区图书馆的整体环境与社区居民心理上具有亲切舒适的和谐感.只有这样把人文关怀融入到社区图书馆馆舍选址的布局中,才易于使社区居民真切地感受到人文关怀的温暖.

2.室内布局

室内布局应以简约、大方、舒适、方便为主调.所以,室内的布局不能为了美观而追求华丽的装饰、摆设,“华而不实”与人文关怀的理念是相悖的.

室内装饰设计.社区图书馆室内装饰尽可能简单.为使空间整体上感觉更宽敞,不同区域之间应用玻璃墙隔离,这样就会给读者在心理上感觉到空间的宏大、知识的浩瀚.通道处张贴一些可以用漫画形式展现出来的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这样,既突出了文化氛围,又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标示牌的字体要醒目、表达要温馨.字体可以用具有美感的艺术字呈现.这样既增加室内的文化艺术气息及品味,又能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体贴与温暖.在走廊、楼梯拐角等地方可以摆放一些盆景绿色植物,这样既弥补了空间的单调,还能起到美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功效.室内虽简单但温馨的装饰,会让社区居民时时处处感受到温暖的人文关怀.

功能区域布局.社区图书馆一般规模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合理的布局展现的是人文关怀的理念.社区图书馆面对社区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的居民要依据其功能和需求合理地布局图书馆功能区域.使每个功能区域尽量减少相互间的干扰,以保持整体环境的安静.文献资料区与现刊阅览区域的布局要分开.室内尽可能采用自然光.这样,光线既均匀,还与我们倡导的低碳生活相统一.文献资料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借阅,故其布局应以北面为宜;现刊阅览室主要是提供现场借阅,就地阅读,所以应以采光好的南面为宜,阅览室的空间要宽敞明亮.各个功能区要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空间.这就使社区居民感受到社区图书馆给每位读者带来无限的人文关怀.

三、社区图书馆管理中人文关怀的融入

任何一个部门的建设和发展都离不开制度和人.作为为民服务的社区图书馆也不例外.怎样更好地为民服务,那就需要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对工作人员的管理上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

1.柔性的管理制度

社区图书馆的管理首先是要有一套读者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俗话常说“家有家法、国有国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就是这个道理.社区图书馆必须针对每位活动于图书馆里的人员制定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实施者在制定政策、制度时要充分考虑到社区本身的特点,在调研社区人员的具体情况后制定出适合本社区图书馆的管理制度.传统的规章制度总是给读者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如“严禁”“禁止”“杜绝”等生硬、冰冷的字眼常常出现在制度章程中.这样,就使读者认为自己处于不平等、不受尊重的地位,拉大了管理者与社区居民读者之间心理上的距离.因此,规章制度中多用一些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充满温情的语言,如“请配合”“谢谢合作”等用语,激发读者“人本善”的本性,让其自觉为维护图书馆的管理秩序而遵守规章制度,并相信他们会真正成为规章制度的维护者及实践者.这样的规章制度既体现出制度管人的效能,还维护了工作人员及广大读者的尊严和利益;既体现出制度的严肃性、不可违背性,还有温情默默的人文关怀.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图书馆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精神家园.

2.对管理工作人员的重视和关爱

社区图书工作人员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是社区图书馆服务的主体,馆内的一切工作只有依靠工作人员进行一系列的服务才能实现.因此,社区图书馆工作人员是连接图书与社区居民之间的纽带、桥梁.只有对工作人员融入更多的人文关怀,才能调动他们更大的工作热情,从而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尊重工作人员的岗位选择.社区图书馆由于规模小,需要工作人员的数量不多.因此,工作人员要以“人尽其才”的原则实行最优化的岗位设置.管理者要了解并尊重每个工作人员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个性来分配适合各自特点的岗位,扬长避短,从而发挥“人尽其才”的最大效果.同时,根据需要适时调整岗位,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向上的集体,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工作人员在人文关怀的和谐氛围中把社区图书馆的价值发挥到极致.

关爱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要让社区图书馆里的工作人员全心全意服务于社区图书馆,管理者就要多体察民情,充分了解工作人员的家庭、生活、精神等状况.这样,对工作人员全方位的细致入微的关怀,使工作人员无后顾之忧,才能安心做好本职工作,服务于社区居民.

重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养.管理者要努力为工作人员创造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如定期选派工作人员到其它地区或省外社区图书馆、市区或省外公共图书馆或高校图书馆进行参观交流经验的活动.市区、省级乃至于国家级举办的图书管理方面的研讨会,也可以选派工作人员参加提高专业素养.此外,给他们创造一些提升专业知识的机会,如短期培训、在职学习等,这样便于其及时更新专业知识以顺应科技大潮下信息时代图书管理者的要求.不论是走出去的交流还是专业知识的培训教育学习,不仅能使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得到提升,更体现了管理者对工作人员的人文关怀,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做好本职工作的热情.

总之,人文关怀需要融入到具体的管理制度中、人事管理中,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尊重、关爱、理解和激励的人文关怀氛围中发挥最大的潜能服务于社区居民.

四、社区图书馆服务中人文关怀的融入

我们常常看到许多图书馆的墙面上都有“为了一切读者、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的标语.显然,这是图书馆对“读者就是上帝”的一种诠释,同时也是全心全意服务于读者的最响亮的回答,更是走进读者心灵的人文关怀.“服务,这是图书馆的基本宗旨.”由于社区图书馆面对的服务对象是社区居民,而社区居民存在着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诸多方面的巨大差异,这就使社区图书馆的服务质量要优化、服务形式要多样化.

1.服务质量的优化性

社区图书馆面对的是社区居民,由于他们的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等多方面的差异,因此,他们的需求呈现出很大的不同.因为“图书馆是体现人类自由与平等思想的圣地”,因此,服务社区读者时只有以贴心、优质的服务满足读者的需求,才能给予他们应有的平等与尊重.

平等的信息服务.传统中的图书馆在开放的过程中总有许多条条框框的制约.诸如在大学图书馆,对借书的读者作了种种限制.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社区图书馆是展开全民阅读的最好场所.在社区图书馆里,不管性别、年龄、职位、贫富等差别,努力做到不歧视、无障碍,使每个社区居民都享有平等的信息服务.

工作人员的态度.过去,图书馆工作人员总是给人面若冰霜、居高临下的感觉,而读者进入图书馆也总有战战兢兢、如临薄冰的感觉,唯恐哪一点做的不周而遭到训斥.工作人员与读者之间好像隔着万水千山,有种水火难容的关系.今天,在人文关怀的声浪中,这种状况虽有改观,隔阂似乎还没有完全释怀.为了提升服务的质量,使平等、尊重在实践中真正实现,就要改变工作人员的态度.以微笑的表情面对读者渴求知识的眼睛,以足够的耐心来面对读者的疑惑询问,以强烈的责任心来面对工作的繁杂琐碎.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举手投足间都能让读者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存在.

图书位置的摆放.图书的摆放是融入人文关怀的重要一环.在摆放图书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的读者作出不同的摆放.如对于少儿读物,一般是儿童看的较多,这就尽可能地考虑儿童的身高等因素,书架的中下层应多摆放儿童的读物,以方便儿童读者翻看、借阅.对于成人读物,要尽可能地考虑到成人的视力所及、臂力所触.这种方便自如的摆放,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小举动,却能使社区读者深深地感受到的是工作人员的大善之举,大大缩小了工作人与读者的现实距离及心理距离.

便捷的交流平台.在互联网极其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也带来了极大的便捷.特别是在社区图书馆的服务中,社区的管理人员与读者的传统交流方式也由简易的留言本、意见箱转变为随时随地都可以与管理人员进行密切交流的QQ留言、网上论坛、微信等更为便捷的工具.这样不仅扩大了读者与管理人员进行沟通的渠道,使管理人员随时听取来自于读者的心声,并根据读者的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

灵活的开放时间.由于社区居民的生活与工作的特殊性,社区读者的阅读时间与学校等图书馆有很大不同.因此,社区图书馆在开放时间上应灵活机动.如对白天工作日时间的缩减、增加夜间时间的开放、节假日时间的开放及双休日的开放等,从而为所居住的社区居民提供切实的方便.

2.服务形式的多样性

开展生活知识主题的讲座活动.由于社区居民存在着年龄、学历、职业等多样化的特点,社区图书馆可以根据不同读者不定期地邀请高校的专家、学者或为民服务的社会事业机关单位人员等举行与居民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生活知识或专业知识的讲座活动,如消防交通安全知识、食品安全知识、法律知识宣讲、职业规划、求职技巧等知识讲座.这样,不仅拉近了与社区居民的距离,解决社区居民现实的生活问题,更融入了对社区居民贴心的人文关怀.

展示综合水平的展览活动.为了更好地活跃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社区图书馆还可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展览活动.如展现社区居民艺术水平的书画展、摄影展、手工艺术展;或就社区某一方面的建设意见举办对社区居民进行征文的优秀征文展;或每月推出社区居民中表现突出的好人事迹展等展览活动.此外,社区图书馆还可以不定期地举办亲子读书会、法律宣讲等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生活,开拓了视野,而且还有利于推动社区的和谐发展.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社区图书馆只有在布局、管理及服务等方面真正把人文关怀融入其中,勇于创新,与时俱进,开拓新的发展模式,做到真正建设为民,服务为民,只有这样,才能使社区图书馆在温馨和谐的氛围中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居民
石器时代的居民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高台居民
亲切关怀 殷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