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公民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5-03-27陈葳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整体素质全球化公民

摘要:公民教育是世界各国一直高度关注的重大教育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分析和理解公民教育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公民教育发展的有效路径,即:将公民教育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公民教育的合力.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G8275(2015)05G0027G02

收稿日期:2015G08G28

作者简介:陈葳(1991G),女,辽宁葫芦岛人,兰州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作为我国公民教育的全部转型,公民教育是在中华民族人的发现与解放、捍卫人的权力与尊严的历程中应运而生的.简单来说,公民教育就是培养现代公民的教育,“是社会通过培养使公民成为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责权主体,成为在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中有效成员的过程” [1]27.从全球化的视域来探讨公民教育的内涵及其有效路径是一项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公民教育的内涵解读

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对于公民的具体定义有所不同.公民一词源于古希腊,意为“属于城邦的人”.一般来讲,公民就是权利和义务的主体.在现代社会中,公民“通常指具有一个国家?的国籍,并根据该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 [2]142公民教育的含义建立在对公民的理解之上,它是随着公民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对于公民教育的具体概念,也不尽相同.简单而言,公民教育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广义上的公民教育统指有助于提高国民思想、文化和科学素质的教育,即国民教育;狭义上的公民教育就是关于如何做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宏观层面的公民教育突出的是制度,指的是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中观层面突出的是内容,主要讲各门学科都要包含公民教育的相关内容;微观层面则强调公民教育是一门具体学科. [3]96这三个层面虽有区别,但又很难截然分开,它们构成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公民教育整体.总的来讲,公民教育就是通过教育生成具有以权利意识为主的公民意识、公民资格和公民行为能力的人,即使人成为权利的主体,成为公民. [4]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新时代的公民教育的发展特别体现在对类主体或共主体的培养上,也就是培养世界公民.

二、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公民教育的有效路径

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就是全球化,所以不能只单单的停留在国家的立场上来进行公民教育,而是要重视公民教育所具有的国际视野.在全球化时代,如何更好的把握和发展公民教育,是一项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我国公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将公民教育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由此而产生的社会问题也逐渐增多,这就使我国公民教育的开展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将公民教育与德育进行有机结合,是全球化时代我国公民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德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和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公民教育与德育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公民教育的内容中包含着德育的部分内容,而德育的内容中也含有公民教育的一部分内容,所以,将德育作为现代公民教育的主要途径和必要手段是十分现实可行的.可以尝试着将公民教育引入到学校的德育教育之中,在学校的德育之中重点突出公民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学校中的传统德育也要向公民教育所靠拢,把公民教育作为其新发展的着力点.将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作为出发点,并将公民教育纳入到我国的教育体系之中;加强公民教育的学科建设,培养公民积极参与公共生活的能力,改变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接受教育”和“灌输式教育”的模式,使个体与环境相适应,从而促进公民的全面发展.将公民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机联系起来,能够更好地实施国家的公民教育.

(二)提高公民整体素质

公民教育之所以这样受重视,这是与当今时代的发展趋势密不可分的,在全球化的时代,我国公民教育要更加注重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不再局限于本国之内,而是超越了国界,一国的公民同时也是世界的公民,这就要求更加注重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世界公民”.公民整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从训练公民技能,形成公民意识和培养公民品性这三个方面入手.公民技能指的是公民在教育和活动中所获得的与公民的身份相关的技巧与能力.训练公民技能,可以使公民获得的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表达、实现自己的利益,实现对社会的参与和改造. [5]113公民意识是在获得知识、产生情感与意向形成过程中的知、情、意三者的有机统一,公民意识的形成,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还为我国的公民教育指明了方向.公民品性是公民个人的不断学习和体验的结果,它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养成的.公民品行包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自律、尊重别人的价值和尊严、学会处世、懂的礼仪、遵守法律等等.培养公民品行,有利于公民有效的参与公众事务,这也是公民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方面.

(三)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公民教育的合力

公民教育是一个极其富有价值和政治色彩的教育领域,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公民教育如果不与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有效的合作,它将很难走出德育困境.全球化的时代要求我国公民教育必须与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是进行公民教育和提高公民素质的重要基地,所以学校教育要摆脱“应试化”教育的传统,扭转只重视智育而轻视德、体、美的局面.同时,在学校要开设公民教育的相关课程,并且将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的素质和培养合格的公民列入到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并要将其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学校教育对公民成长的建构具有极其重大的作用,学校公民教育任重而道远.家庭是公民诞生之地,可以说家庭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公民素质的启蒙地.家庭教育对一个人具有先天主动性的影响,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个体在此之后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和达到的教育效果都建立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之上,是一个不断积累增加的过程.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在家庭教育的实践中,不仅要培养孩子辨别是非美丑的能力,更要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与自立能力.公民教育还是一项社会性的事业,可以说公民的素养是民族素养的应有之义.当今社会,尤其是处于全球化背景之下的社会,又是一个媒体世界,社会具有对教育对象前所未有的“穿透力”影响. [6]301全社会成员的关注,对于推进全社会公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形成学校、家庭与社会公民教育的合力,是推进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公民教育开展的有效路径.总之,公民教育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全球化背景下,探析我国公民教育的有效路径,对于我国公民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整体素质全球化公民
论公民美育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弘扬工匠精神 提升整体素质 全面实施人才强企的发展战略
全球化陷阱
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如何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的质量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领会国培计划精神 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如何提高政工队伍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