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现代农业推广初探

2015-03-27王英娣

关键词:农业推广技术

我国现代农业推广初探

王英娣

(浙江海洋学院,浙江舟山316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农村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都与农业推广息息相关。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有效的进行农业推广,就成了增加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新型产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推广;推广对象;技术

一、农业推广概念及其作用

(一)农业推广概念

狭义的农业推广是单一的指对农业生产事物进行指导。传授农业技术知识,通过适当的方法将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传授给农民,提高农产品产量,提高产出的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举例说明就是,推广农业种植类就要从改育良种到如何选种播种,防治病虫害,再到收获以及如何运营销售等环节的农业技术推广。畜牧业则是推广优良畜种,如何健康饲养以及管理和最终的销售。所以,狭义的农业推广也不仅仅是农业技术的传授,而是要提高农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提高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广义的农业推广包含很多内容,不同国家对广义的农业推广也有着不同的定义,但是其共同点就是强调了“教育”。这包括对农业推广者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农业生产者的教育。发展农业不仅是要发展一个产业,还是要将农业发展成一种社会文明。在中国,提到农村总是让人想到落后与贫穷。而在发达国家,农村早已进入了现代化,提到美国的农村,总是能让人联想起生活殷实的农场主与大型的机械化作业的场景。出现这种差异是有原因的,这就是要明白什么是广义的农业推广。作为农业推广者要将农业看做一个整体,要将农业放入整个社会经济链条中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在整体上发展农业,成功的将农业推广的作用最大化。

要想给农业推广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很难,纵观历史,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都能探寻到农业推广的踪迹。所以农业推广是一个过程,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社会背景,不同的历史形态下有着不同的推广方式。虽然存在着诸多不同,农业推广也有其统一的特点,就是农业推广的目的、推广对象、以及推广的手段。根据这些基本特征,我们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也就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那时在我国就出现了“农业推广”。新中国建成后,改为“农业技术推广”。但是由于农业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农村为适应时代发展而进行农村经济的调整变革,已经使“农业技术推广”不能很好的受用于整个农业范畴。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后,又逐渐将其由“农业推广”一词代替。由此可见,单纯的说农业推广的行为,目标、方式、方法等要素都是狭义的,真正的农业推广需要在实践中总结,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配合相应的推广方法。

(二)农业推广的作用

谈到农业推广的作用,也就是农业推广的主要社会功能。它包括直接功能和间接功能。直接功能表现为农业推广人员发掘农村劳动力资源,强化农村居民文化知识及信息,通过有效手段将知识传递给农民,让农民能通过非正式教育渠道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农业推广的工作内容还涉及到农家生活资讯,所以通过教育和传播方法农业推广者可以为农民提供资讯服务,针对不同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从而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技能。推广者通过推广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方式可以改变农民的价值观念、态度和行为,使传统农民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农业推广者的知识技能传授,会增强农民的自我组织与决策能力。同时,农业推广的社会功能还会起到一些间接功能,包括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经营率;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及生活环境舒适度;优化农业生产资源配置;改善农业生态条件;带动农村组织发展;落实贯彻国家农业计划、方针及政策。

二、目前我国的使用的农业推广方法

日益发展的经济对土地有着更多的需求,可谓是“寸土寸金”,这对农业的发展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农村人口占人口总数的较大比例,而农村人口素质和受教育水平偏低成为了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拦路虎”,由于现在大部分农村还是传统保守的传统农业,农民与现代化脱轨,造成了农业资源的巨大浪费。再加上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给农业推广者进行农业推广实践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寻找到适合我国的农业推广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推广问题。现在我国使用的农业推广方法主要有:大众传播法,集体指导法,个别指导法。这些方法是常见的且适用于我国的农业推广方法,大众传播法做为最广泛的传播方式最具有代表性,其传播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文字印刷品媒介像是报纸杂志,墙报,黑板报和书籍等是常见的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存在弊端,信息更新慢是其一,其次让农民读书看报在一定程度上不太现实。

相比之下试听媒介要比文字印刷品直观得多,广播及电视的信息传播是最有利于农民接受的,还可以将内容刻录成光盘给农民学习。例如CCTV7中有很多节目都是起到了农业推广的作用,直观的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成果,以及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

城头,活着的人每走一步,不是碰着死人的脸,就是踩到死人的腿,有时要费很大劲,才能把脚从死人堆里拔出来,脚是拔出来了,血水却直往下淌。

大众传播法适用于我国广大农民,而集体指导法和个别指导法则更加适用于具体的村落。可以将村民们组织起来进行小组讨论,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效果好适宜在农村推广。农业推广者组织讨论,参与人数不要太多,也不能一味的推广技能方法,要倾听农民需求,发觉农民在生产技能上的困难,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农业推广活动。还可以结合示范的方法,将成功的典型案例或方法技能展示给农民看,引起农民的兴趣,并鼓励农民效仿成功模范,提高教学效果。

个别指导法,作为一个农业推广的重要手段也在农业推广人员在实践过程中起到很大作用,主要包括农户访问、办公室访问、信函咨询、电话咨询等。个别指导法可以深入到农户家中一对一的指导,可以使农业推广者更直观的了解农户的需求,以及推广中的问题。其中的办公室访问有很多优点,来访问的农民都是主动性强,也大大节约了推广人员的工作时间,还能方便农民与推广人员交流。这些方法都是适合于我国且常用的方法。虽然实用但是随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这些方法也需要改良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我国现阶段农业推广的需要。

最后还可以带领农民到成功实行技术改革的区域进行实地参观,这样可以让农民更直观的看到先进的农业推广所产生的效益,还可以激发农民的创新热情,让农民参与互动,提出想法,经过实地参观可以使农民了解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了解农业推广的重要性。

三、如何成功的进行农业推广

举例来说,现在最科学的有效的农业生产方法就是生态农业产业链。以葡萄园立体种养模式为例,它是集种植与饲养为一体的农业生产模式,具有集约、高效、持续、安全的特点,是近些年来新兴的环保生态种养模式。以此为例来探讨如何将优秀的农业成果推广出去。

(一)借助媒体传播

葡萄园立体种养模式亮相在CCTV7发布在权威媒体的公信平台上为新模式的推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电视节目让广大农民知晓这个种养模式,虽然是短浅的接触,但是会让农民对其产生印象,至少会产生一个模糊的概念这对后续的推广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二)选取典型示范

(三)引领参观

成功的示范村可以邀请农民参观,观摩新的生产养殖技术,激发农民的热情,让他们对新的种养模式产生好感,也可以更好地将受益情况展示在农民面前,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

(四)配备专业技术人员

有意向的农民会主动联系推广人员,这时推广人员就应提供技术扶持。在新技术实施的初级阶段,难度较大,推广人员要将技术服务做细致,认真的与农民沟通。知道农民的需求与最终期望,帮助农民达到预期效果,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五)提供后续服务

对于成功掌握新技术的农业生产者要进行后期的跟踪反馈,了解其在新模式的生产条件下与旧的生产模式的产出差异,以及产出的农副产品销售情况都要进行调查和跟踪服务,必要时还要帮助农民推销农产品。

(六)成功案例再宣传

对于已经成功的农业推广案例要循环进行播放,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样省去了推广人员的推广活动,农民也农民之间的传播才是最好的推广。

通过上面的例子,要想成功的进行农业推广,媒体传播是第一要务,其次就是沟通。农民在得到消息之后,对新型的农业技术或生产模式是怎样的印象,全靠农业推广者的有效沟通。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就成为成功进行农业推广的关键之处。了解农民的心理。提高农业生产力就要打开农民的心门。农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发家致富。搞清楚农民的心理,知道农民是乐于接受新事物还是被动接受新事物这一点很重要。做推广的目的是要将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要让农民享受到先进农业生产为他们带来的福利。要让他们尝到甜头才能进行后续的推广合作,甚至是推广扩散。

采取好的推广方法。一是要把农民中有威信的农业生产能手和勇于创新分子集中起来,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及管理模式教授给他们,再利用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拉动其他农民更新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推广的有效传播。二是采取综合的推广方法,集体教授与个别辅导相结合;口耳相传与书面传授组合;通过传媒进行示范等等。三是注意讲授方法要符合当地民俗民情,诱发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

四、农业推广的后续发展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农村经济实力的不断加强,在未来50年,农业推广将主要以先进的农业科技为传播目标。农业推广的后续发展将是:推广工作的目标要不仅停留在增加农产品产量而要实现经济目标、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心转移。伴随着今年国家对农业人口户籍制度政策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将大大加快,这对未来的农业推广是十分有利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会以牺牲农业为代价,而是将单一的农业生产规划成有规模的农业产业链条,这个转型过程则要求后续的农业推广模式创新。创新不能仅仅停留在推广人员的创新,还应包括其他生产、生活、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推广对象也不仅限于农民,而是面向所有城镇化建设中的参与者。将农业推广由自上而下的命令式指向过渡成自下而上的参与式模式。推广的组织体系进一步多元化,向综合型方向发展,这样才能切合实际的解决农村问题,使农业推广达到最佳效果。

农业推广项目政策落实的过程中还应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深入基层,继续推进基层农业体系改革与建设。提高推广人员的服务技能,完善管理模式。项目要明确责任人,优化资金使用管理。将项目政策落到实处,让“寸土生寸金”。

五、结语

农业推广的成功进行需要多方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从而解决农业问题。这其中包括农业科技人员前期研发,农业推广人员的多渠道推广,及农业生产者吸收转化先进农业技术的一个过程。在农村转型这个关键的时期,农业推广定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进程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应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及支持。

参考文献:

[1]高启杰.农业推广学[M].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8.1.

猜你喜欢

农业推广技术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黑龙江垦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发展研究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