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建议

2017-02-10刘艳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2期
关键词:农业推广专业学位人才培养

刘艳

摘要:农业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本文结合笔者近五年教学实践,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总结在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中发现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今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推广;专业学位;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2-0084-02

我国专业硕士从无到有,发展迅速。其中,农业硕士(原名为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自2000年招生以来,培养领域从最初的4个拓展到15个,已经成为我国培养规模较大的专业学位类型之一[1]。农业硕士是与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村发展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学位,主要为农业技术研究、应用、开发及推广,农村发展,农业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和管理部门培养具有综合职业技能的应用型和复合型高层次人才[2]。

重庆师范大学自2008年获得农业专业学位硕士点授权,在园艺、养殖、食品加工与安全等9个研究领域进行招生,学制3年。目前,以非全日制方式培养了数百名农业专业复合型人才,为重庆市的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然而,由于办学时间短,培养经验不足,尤其是近年来,学生人数增加较快,一些人才培养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本文结合笔者近五年教学实践,以重庆师范大学为例,总结在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中发现的问题,探讨解决对策,以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学情分析

由于非全日制农业硕士招生对报考人的学习经历和职业背景没有特殊要求,从而导致生源涉及的行业面广、从事的工作差异较大,包括公务员、中小学和高等院校的教师、企业技术和行政管理人员等。其中,许多研究生缺乏农业及相关学科的前置专业背景,出于其现有工作需要报考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于是,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专业跨度大、理论知识难以理解的困境,这为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人才培养中发现的问题

1.培养标准倾向于“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学位定位不符。许多任课教师和论文指导教师对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不清楚,仍然以学术型硕士的培养质量标准衡量农业专业硕士,要求学生以研究论文形式作为最终考核,选题强调理论深度和学术价值。这种对专业学位教育认知的错误,直接导致学生培养的质量不高。

2.课程设置过分重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严重不足。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现有课程设置普遍缺乏实践环节,往往是学术型研究生教学的简化,没有重点突出现代农业中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工艺,忽视了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与专业硕士强调的实践性目标严重不符,影响了教学效果和学生培养质量。

3.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影响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时候均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注重知识和技术的传授,教法单一,对其他教学方法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研究生被动学习,很难将枯燥的知识与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学习积极性不高。事实上,非全日制农业硕士研究生具有工作经验,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加关注的是如何利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4.专业学位师资培养经验不足。目前,承担非全日制专业学位教学任务和论文指导的基本上还是传统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导师,这些教师虽然专业基础扎实、学术水平较高,但是多数不具有专业学位教育和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在教学中,往往重理论、轻实践,无法根据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和要求来安排教学工作,导致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社会认可度不高。

三、改革建议

1.明确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目标。组织相关教学和研究生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全国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关于深入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准确理解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使其转变将“应用型”研究生按照“学术型”研究生来培养的观念。

2.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现有课程体系由公共课、主干课和选修课组成。考虑到生源的专业知识背景参次不齐,建议增加一些农学专业基础课作为选修课,为那些缺乏农业学科前置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补充学习的机会,为开展相关研究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在实践教学方面,应积极联系校外相关企业作为长期实践教学基地,并努力建设校内实践基地。目前,我校已建成的生物研究基地涉及水稻研发、油用牡丹种植、蜜蜂和鱼类养殖等,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3.丰富教学方法,推广案例教学。深化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在传统讲授法基础上,增加讨论法、探究法、启发法,尤其加强推广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案例为基础,通过呈现案例情境,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加强案例教学,是强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实践有机融合的重要途径[3]。

4.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将不仅有利于案例教学法的推广,而且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实际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建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鼓励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相关任课和指导教师进入校内外实践基地、参加国内各种相关教学和实训培训,跟踪行业动态、掌握实际操作和教学技能。另一方面,积极联系、聘任校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一线技术人员和研发人员、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作为客座教师,承担部分教学任务,协助指导专业学位论文。

5.拓宽毕业论文选题,论文形式多样化。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形式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考虑到生源专业背景不同,因此建议鼓励研究生结合自身工作开展选题,确保课题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实际问题往往不以学科为界,很多时候需要采用多学科的不同方法来解决问题。这就为培养研究生的综合能力创造了锻炼机会。另一方面,在毕业考核形式上,应不拘泥于千篇一律的“研究论文”形式,可以选择“调查报告”、“项目设计”等多种形式。

四、初步教学实践

近两年,我们针对非全日制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的上述问题,采取了一些改进措施。例如,在作物领域的培养过程中,结合校内外的水稻研发和种植基地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教学效果,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无名.“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定名为“农业硕士”[EB/OL].[2014-11-19].http://www.mae.edu.cn/infoSingleArticle.do?articleId=13134.

[2]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方案指导意见(学位办[2009]23号)[Z].http://rcc.z j n u.e d u.c n/newsview.asp?i d=2075.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教研[2015]1号)[Z].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24/201505/187

792.html.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Part-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LIU Ya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s a professional degree specialized in agricultural technique extension and rural area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past five years' teaching experiences,the present paper concluded the problem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for part-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in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as a case study,and suggested some counter measurem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s cultiva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education of part-time master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Key words:agricultural extension;professional degree;talents cultivation

猜你喜欢

农业推广专业学位人才培养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