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角色、优势及路径

2015-03-27汤汉林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区教育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角色、优势及路径

汤汉林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社科与艺术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非营利组织在社区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论文分析了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进而全面阐述了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教育中的角色定位、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优势,最后对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社区教育;教育服务

一、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是指在社区中,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以社区全体成员为对象,开展旨在提高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成员的全面发展和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活动。[1]随着经济发展,非营利组织逐步发育、成熟并成为我国社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是指非营利组织依法借助其运营渠道,并以多种方式,参与社区教育并提供相关服务,从而为社区教育提供了新的资源配置体制,满足了社区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方式与途径多种多样,在宏观方面,参与政府社区教育保障政策的制订、修订和评估;在微观方面,参与检查和监督社区教育的执行情况,参与处理社区教育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如有关的争议等,对社区教育的政府行为进行有效监督。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主要做法是直接参与,如厦门非营利慈善培训机构通过承接区政府的社区教育外包项目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参加政府有关社区教育的会议,来表达自己对社区教育的主张和见解,从而直接影响政府的社区教育决策;另一种是通过间接方式参与社区教育,如通过书面等形式向政府提议献策进而影响教育决策和行为。

二、社区教育服务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非营利组织通过承接政府的社区教育外包项目及主动提供免费的社区教育服务来参与社区教育。社区教育项目外包是政府转型的积极表现,以适应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趋势。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实行政府购买社区教育服务的方式,建立了政府外包社区教育服务项目、非营利组织承接社区教育服务项目、社区成员享受教育服务。可见,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教育中日益重要。

政府掌好舵。政府掌舵的实质就是服务,就是为社区教育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种制度保障,以便非营利组织更好地参与到政府的管理过程中来。政府的角色重点是做社区教育制度的设计者,如拟定目标和蓝图、完善好制度和制定好政策,做好监督者的角色以及提供优质服务。政府的核心任务表现在:第一是统筹社会教育资源,以便社会教育资源能够公平、公正、合理地用到社区教育上;第二是多种途径筹集资金以便更好外包社区教育服务,以政府财政投入为主,以福利彩票为辅助,以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到社区教育,加强社区劳动力培训机构、老人学校、咨询机构等建设,完善社区教育机构筹建标准、服务规范;第三是加强政府对社区教育的监控、评估,保障社区成员得到满意的教育服务。

非营利组织划好桨。非营利组织承接了政府的社区教育服务项目,必须做好社区教育的组织实施、质量监控、评估改进等。具体是要做好社区成员状况的调研工作,摸清社区成员具体的教育需求,确定合理的教育内容和标准,委派相应专业人员进行收集学员的学习效果反馈与意见。为了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必须合理聘请培训人员、专家和志愿者,而且必须事先让他们了解社区成员的情况及教育需求。非营利组织在实施社区教育过程中,根据社区形势的变化及其成员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调整服务计划,这样也是同时在检验社区教育政策是否符合社区需求,并对社区教育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并及时向政府相关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

社区成员接受教育服务。社区的全体成员都是接受社区教育的服务对象。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逐步推进,接受社区教育正在成为社区成员的意愿。处在社会变革与发展中的社区成员,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对他们自身发展的价值,并且产生参与的要求。另外,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进城农民,形成大量的城市流动人口,技能培训与文明素质提升成为他们的要求,以便适应职场与城市生活;21世纪,我国许多城市的社区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社区的不合理规划与生存环境的恶劣;邻里关系的淡化与人与人之间的隔阂等等。以创造和谐社区,促进社区成员发展的社区教育成为解决社区问题的重要途径。社区成员基本学习需要主要包括:“基本的学习内容和基本的学习手段,这些内容和手段是人们为能生存下去,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充分地参与发展,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明智地作出决策等所必需的。”[2]可预见,非营利组织提供的社区教育在满足社区成员发展需要及解决社区方面将可发挥重要作用。

三、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优势

非营利组织作为克服政府失灵,又与现代国家体制相适应、相协调,拥有灵活、创新、贴近基层和效率高等优势。

(一)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满足社区成员的多元化需求

我国社会进入多元化的社会。人们的生活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多层次性,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非营利组织因此日渐显现出它的重要性。不同于政府的运作方式,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机制灵活、多样、适应性强,可以根据社区环境的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而且社区成员可以平等地参与活动,做到满足社区的多样化需求。如厦门开元区的某非营利培训机构以社区居民的生活为中心,聘请高校教授、居民中的专家,开展幼儿教育、儿童教育、家庭教育、房产走向、中老年人心理分析等各类讲座,社区成员感觉受益匪浅。

(二)提高社区教育的服务效率,减少社会成本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变革,社区不断出现新的阶层,社区成员在政治地位、文化背景、知识水平以及经济状况等存在明显的差异,使得他们对社区教育呈现多元化需求,而政府受到官僚体制的束缚,对社区成员的教育需求变化反应缓慢,而且政府本身事务繁多,所以很难提供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服务来满足社区成员需求,又由于社区教育服务属于公共物品,其经济回报较低,因此靠市场机制也难以实现多样化的社区教育服务。政府与市场存在的不足,这正好给非营利组织提供了发展社区教育的空间,非营利组织基于草根性、非营利性,他们与社区成员具有天然的结合优势,他们适应社区形势的变化,提供满足社区成员多元化的教育需求,而且,非营利组织带着强烈的使命与责任感,可以提供更加高效、专业的社区教育。

(三)整合社区教育资源

笔者把社区教育资源分为两大类大类:可见的教育资源与可感受的教育资源。可见的教育资源就是社区内的各种学校、图书馆、博物馆、培训机构、教育场所、宣传窗、医疗机构等;可感受的教育资源就是生活在社区内可以感受到的人文气息、社区的互助精神、社区归属感、社区意识等。非营利组织能在政府、市场和非正规部门之间起桥梁中介、协调和沟通的作用,不但能缓解各种社会矛盾,而且能为不同的部门提供合作的机会,整合不同部门的社会福利资源,优化组合,使各方获得最大效益。[3]非营利组织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条件,来充分调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投身到社区教育,为社区不同群体提供各种教育机会。非营利组织通过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弥补了政府在社区教育方面的不足,能够提供价格低,甚至免费的教育,并且由于提供教育的教师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保证了教育的质量,满足了社区不同人群的教育需求,开拓了社区教育的新方式。

(四)资金来源多元化,利于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主要有来自政府的财政拨款、企业的捐助和民间募捐、非营利组织自身的营利收入。非营利组织资金走向多元化,摆脱了主要依靠政府财政的状况。非营利组织从事社区教育是为了社区成员更好的生活、工作,是为了实现社区的和谐发展,不是以营利为目的,这有利于其获得政府、企业、基金会和个人的资金支持,弥补单方面依靠政府的局限,缓解社区教育的资金困难,实现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四、完善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路径

(一)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合作双赢,促进社区教育稳步发展

政府要力行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要在建立责任社会的过程中转变执政思维,相信社会,学会与非营利组织打交道,学会谈判和妥协,做出表率。当前,我国政府要简政放权,实现瘦身,走向“有限政府”,就必须做好服务,创造有利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社会环境,为非营利组织承接社区教育项目创造有利的条件。非营利组织做好承接、实施社区教育工作,与政府形成分工与协作的关系。

(二)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扶持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

非营利组织要顺利开展社区教育一定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政府作为服务者、支持者的角色,要从法律、税收、财政、劳动就业政策等方面来大力支持非营利组织的社区教育项目开展,并且做到政策保障有力,措施执行到位,为非营利组织的社区教育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力促一个规范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法律框架。法律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至关重要,没有法律,非营利组织将陷入无序、混乱的境地。遗憾的是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目前还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依照现有宪法与法律的有关条文来制定针对非营利组织的地方法规,才能使非营利组织的自律与政府的有关部门监管、社会监督形成良性互动,从而使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得到保障,这也是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与国际接轨的必然要求。

良好的政策导向。社区教育面对是社区不同群体的人员,如待业人员、流动人口、老人、有心理问题的人群,带有极强的公益性,许多项目是微利,甚至是免费的,因此,必须要有政府的优惠政策。如个人和企事业单位捐赠给非营利组织的财物,应全额从应纳税额中扣除;对非营利组织从事公共服务的经营活动免征营业税,服务于公共事业的经营所得全额免征所得税。

拓宽非营利组织资金募集渠道。非营利组织的社区教育开展需要资金保障。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资金来源主要是个人与企业的捐助。建议政府在每年的省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额度的非营利组织活动资金。

(三)非营利组织加强自身的发展,增强参与社区教育的能力

首先,提高非营利组织资金募捐能力。成功的非营利组织表现在其能够把拥有的资金管好、用好,这也是非营利组织成功发展的保证。在我国随着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潜在的资源越来越多,同时对这些资源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那些募捐能力差而又不善于学习的非营利组织,终将遭到无情的淘汰。非营利组织必须学会自我推销,赢得社会信任,广开资金渠道。非营利组织获得资金支持的主要渠道是通过个人、基金会、企业、政府、国际组织等。

其次,做好管好人,用好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成功的关键所在。非营利组织人力资源的构成一般有三类,分别是正式职员、志愿者以及理事和高级顾问。他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4]对于正式成员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做好人力资源规划、招聘、甄选、上岗引导、培训、绩效管理、薪酬与福利、职业发展。重视非营利组织在岗人员培训,强化其专业化、职业化是大势所趋。

再次,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文化渗透在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战略、结构和规章制度之中,体现在每一个成员的日常行为之中。组织文化指组织成员共享的一套意义体系。[5]非营利组织

的文化体现在利他主义或公益精神,而在利他主义背后是同情心、正义感、社会责任感、牺牲精神和理想主义情怀。非营利组织的文化建设要以利他主义为基调,加强组织文化建设,让组织文化能够引导和塑造员工的态度和行为,增强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当员工接受了组织文化,规章制度就内化到他们的心中,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教育中将能更持续稳定地发挥作用。

(四)建立强有力的监督体系,保证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

首先,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教育要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必须加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内部监督主要指非营利组织联合起来建立行业的自律机制,通过行业评估、行业认可和行业自我规范监督,提高非营利组织的社会透明度和公信力,去除浑水摸鱼的组织,实现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外部监督,分为法制监督和社会监督。法制监督是由法律赋予法制监督机构的国家权力性活动,监督部门依法可以对非营利组织在从事社区教育的项目执行、资金管理是否存在欺诈、不公、不正当的行为进行强制规制;社会监督是指各级人民政协、各社会团体、各民主党派、新闻媒体及社会公民对非营利组织从事的社区教育的项目、资金报表等透明度进行监督,也可以进行第三方审计及鉴定,特别在当今网络发达时代,必须发挥大众媒体和自媒体的监督作用,真正使非营利组织在阳光下参与社区教育。

其次,要建立完整的评估体系。随着社区教育需求量的增大,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项目越来越广,教育的内容更具实用性和专业性,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非营利组织的评估机制应是全方位的,以保证非营利组织可持续发展。科学的评估机制包括做好非营利组织执行能力评估、非营利组织战略与使命评估、教育项目评估及执行效果评估。

(五)营造非营利组织参与社区教育的良好环境

我国的民间公益及民间结社源远流长,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继承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重视公民素质教育,培育社会的志愿精神和互助精神,为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首先,让人们在受益中感受到非营利组织是社区不可或缺的。政府的人事、社会保障等部门要确实做到把社区教育的培训项目外包给信得过的非营利组织执行,并责成地方人大通过相关政策来保障非营利组织在社区教育中的地位。非营利组织要深入社区,了解各类成员的教育需求,依他们所需制定出好的教育项目,提供好的师资队伍,同时要利用好社区的宣传栏、橱窗、网站,扩大宣传教育项目,介绍好师资队伍,使人们清楚自身可以参与哪个教育培训,真正做到把社区居民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满足社区居民的各种教育需求。这是非营利组织在社区中得以发展的基础。这样,一旦人们对非营利组织提供的教育服务产生信任,社区就会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人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得到素质的提升与生活启发,生活更舒心,工作更游刃有余。

其次,用好志愿者。非营利组织工作的开展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社区里有一支庞大而有力的志愿者队伍,包括社区居民本身,还有高校、部队、企事业等的员工。作为一个服务于社区的非营利组织,要把社区居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参与到社区教育服务之中,这样既可以增强非营利组织服务社区的力量,也可以培养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服务意识。社区的发展需要全体社区居民的共同缔造,非营利组织在社区中的教育服务也要通过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才能得以发挥。做好宣传教育,让社区居民理解、支持社区教育活动,使社区居民更多地参与到非营利组织中来,扩大志愿队伍,这是非营利组织社区教育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社区里有许多热心志愿者,他们秉承以知识、体能、能力、经验、技术、时间等来贡献社区。志愿者是非营利组织重要的人力资源,非营利组织的许多活动是依靠志愿者来完成的。因此,非营利组织在深入社区提供教育服务要加强与志愿者沟通,用好志愿者,真正为社区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氛围。

参考文献:

[1]社区教育[EB/OL].http://baidu.com/link.

[2]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54-55.

[3]吴东民.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1-102.

[4]康晓光.非营利组织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61-62

[5][美]唐·赫尔雷格尔,小约翰·W·斯洛克姆:组织行为学[M].2010. 572-573.

猜你喜欢

非营利组织社区教育
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与审计机制:国际视野与一般框架
浅析营利组织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
社区弱势群体教育保障机制现状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营销分析
大连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数字化阅读:社区教育的创新
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问题研究
台北市社区大学的办学特色与启示
论高等继续教育与社区教育的互动合作
少年儿童社区教育的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