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2015-03-27李云,康艳钦

关键词:教育思想综述

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综述

李云,康艳钦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637002)

摘要: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对于加快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为丰硕,主要包括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内容及特征、意义等方面。

关键词:邓小平;教育思想;综述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邓小平立足中国教育实际提出来的,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在当今条件下,加强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我国人才培养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近年来,学术界从不同角度对邓小平教育思想进行了研究,成果颇丰。总结了学术界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的状况,对新世纪条件下运用邓小平教育思想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意义。

一、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研究

李学林、李美娟将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划分为两个阶段,即“萌芽阶段和形成阶段”。[1](P6)邓小平第“三落”之后于1977年7月复出,并主动要求主管教育工作。邓小平力排众议,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为广大的知识分子正名,明确宣布知识分子是我国工人阶级的一份子,而且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和骨干力量。1977年,恢复了中断长达十年的高考。高考制度的恢复,使我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所以,李学林、李美娟把这一阶段称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他们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等著名论断到1985年5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潘鈜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时期,即1938年——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孕育时期、20世纪50年代——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成长时期、1978年——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成熟时期和1983年——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全面形成时期。[2](P45-46)1938年1月,在《动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一文中,邓小平阐述了教育的根本目的。邓小平指出,武装战士的头脑是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这标志着邓小平教育思想开始孕育。20世纪50年代是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成长时期。十年“文化大革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在我国的文化和教育事业饱经摧残之后,邓小平重新撑起“重教”的旗帜,提出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理论。邓小平提出了教育主体论,指出教师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教育目的论,即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和主要目的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杨琴、王李俊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四个阶段: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时期,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发端;建国初期,邓小平教育思想的萌芽;拨乱反正时期,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发展;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成熟。[3](P130)

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容及特征研究

(一)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容研究

邓小平教育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近年来,对于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各论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论述,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几种。

王鹏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战略指导思想——优先发展教育、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灵魂——教育的“三个面向”、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核心——培养“四有”新人、“两个尊重”论——尊重知识和尊重人才四个方面。[4](P46-47)

李学林、李美娟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包括三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一,邓小平对于发展教育的前提条件的认识。要发展教育,前提是要确保教育的基础地位,并且要优先发展教育。第二,邓小平关于发展教育的方针的认识,包括教育要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及教育的“三个面向”。第三,邓小平关于教育工作重点的论述。邓小平认为,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P6)

刘薇、李佳莎论述到,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由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第一,关于“两个尊重”的风气和把“两个尊重”作为长远的根本大计的思想。第二,关于“三个面向”的思想。第三,关于培养“四有”新人的思想。[5](P59-60)她们论述到,在这三个组成部分中,关于“两个尊重”的风气和把“两个尊重”作为长远的根本大计的思想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奠基思想。

姚炳明、丁胜利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教育方针——“三个面向”、教育主题——“四有”新人以及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教育思想。[6](P64)

(二)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特征研究

李学林、李美娟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继承性、创新性、民族性、指导性五个特点。[1](P6)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在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排除各种错误干扰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继承性表现在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无产阶级教育思想的继承。创新性表现在“四有”新人的培养目标、对教育改革提出新要求、“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邓小平提出“整个教育事业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

化”,体现了中国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邓小平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科学的指导性。

刘薇、李佳莎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特征。第一,邓小平教育思想是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邓小平教育思想是马克思教育思想史和中国教育思想史上独具特色的理论形态。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同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的。第二,邓小平教育思想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邓小平教育思想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理论、毛泽东的教育思想和古今中外其它教育思想的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开拓和创新。第三,邓小平教育思想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邓小平教育思想首先是着眼于解决中国问题、为实现我国民族大业服务的,但它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中国。“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于世界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教育的发展,邓小平教育思想具有普适性。[5](P60)

三、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意义研究

尽管时代变迁,我国经济、政治、教育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指导路线是正确的,对于我们今天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李学林、李美娟认为,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强大的动力和思想武器。邓小平教育思想对教育工作进行了正确的定位,即教育是基础和根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实现现代化,关键是发展科技,基础在教育,要保证教育的基础地位,并且,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第二,邓小平教育思想指明了教育工作的方向,明确了教育工作的目标。邓小平教育思想阐明了发展教育的基本思路、战略目标和工作方针,指明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正确方向。第三,邓小平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教育工作的全面发展。[1](P18)

姚炳明、丁胜利基于和谐视野,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了邓小平教育思想对于当前大学生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他们论述到,邓小平教育思想是对当前大学生进行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和理论基础。从实践层面来说,邓小平和谐教育思想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是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的,二是对受教育者来说的。为了实现邓小平和谐教育思想的实践价值,教育工作者首先要研究和学习邓小平和谐教育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意义。其次,在高校两课教学中,结合当前和谐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邓小平和谐教育思想的内涵,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作为受教育者,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学习和实践中,应自觉地以邓小平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将各种有益的知识付诸于实践,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力争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四有”新人。[6](P64)

陈洪、魏勇刚则从邓小平教育战略地位思想、教育投资思想、尊师重教思想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教育思想对发展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他们认为,邓小平教育战略地位思想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意义为:第一,深刻认识学前教育事业的地位和功能。第二,正确处理学前教育事业同其他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邓小平教育投资思想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意义为:使人们认识到,教育投资是一种智力投资。同时,要争取社会力量参与教育投资。邓小平尊师重教思想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意义为:努力贯彻邓小平尊师重教的思想,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和解决幼儿园教师的身份、地位和待遇问题。[7](P64-66)

四、邓小平教育思想研究状况总结

通过以上梳理,可以看出,近年来,学术界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也有一些不足,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

第一,对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研究相对较少。德育为先的思想贯穿在邓小平的教育思想中。邓小平指出:“要特别教育我们的下一代下两代,一定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定不能让我们的青少年作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俘虏,那绝对不行。”[8](P111)1989年,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邓小平说:“我们最大的失误在教育方面,对青年的思想教育抓得不够,教育发展不够。”[8](P287)党的十八大也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前,我国道德建设的主流是好的,但不可否认,在一些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道德失范的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德育工作是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根本保证,因此,今后应加强对邓小平德育思想的研究,汲取邓小平德育思想的养分,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

第二,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与实际结合的程度还有待加深。近年来,理论工作者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多是对其内容和特征的研究,重复较多,而对其时代意义的研究则相对较少。应加强对邓小平教育思想时代价值的研究,各领域的理论工作者应结合当前中国教育实际,有针对性地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实际指导意义进行研究。比如,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素质教育,可以研究邓小平教育思想对素质教育的意义,以邓小平教育思想为指导,解决素质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第三,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比较研究还相对不足。当前,学术界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研究,多是对其内容或特征的孤立性研究。相对来说,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比较性研究成果还较少。近年来,一些学者将邓小平教育思想与毛泽东等人的教育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有待提高。不仅应加强国内的对比研究,还应加强国际间的对比研究,以借鉴他国教育思想的积极合理的成分,为我所用,真正实现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世界”的展望,推动我国教育国际化。

参考文献:

[1]李学林,李美娟.浅析邓小平的教育思想[J].时代教育,2012,(5).

[2]潘鈜.邓小平教育理论的形成及江泽民、胡锦涛对他的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7).

[3]杨琴,王李俊.新时期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形成与转向[J].群文天地, 2012,(2).

[4]王鹏.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体系解析[J].经济视角(中旬), 2012,(4).

[5]刘薇,李佳莎.试论邓小平教育思想对大学生人生观的指导作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5).

[6]姚炳明,丁胜利.和谐视野下毛泽东邓小平教育思想及价值[J].黑河学刊,2011,(7).

[7]陈洪,魏勇刚.邓小平教育思想对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意义[J].学前教育研究,2010,(8).

[8]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教育思想综述
2021年国内批评话语分析研究综述
SEBS改性沥青综述
NBA新赛季综述
近代显示技术综述
论叶圣陶教育思想对列五中学的影响
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
浅论罗家伦的民族主义教育思想
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加强师德建设的研究
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
持之以恒反“四风”——我省正风肃纪工作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