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信息素养

2015-03-23黎晶晶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黎晶晶

【摘 要】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公民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迅速地筛选和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将是所有公民应具备的,如同“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作为21世纪加速我国经济腾飞和民族复兴的主干力量的青少年,其信息素养的教育和培养已刻不容缓。本文阐述了信息素养的含义以及中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信息素养,对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素养     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

世界已经进入21世纪,随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信息素养作为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更确切的名称应该是信息文化(Information Literacy),信息素养是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2001年第4季度报告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包括基本学习技能(指读、写、算)、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信息素养是其中一个方面,它涉及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它是一种了解、搜集、评估和利用信息的知识结构,既需要通过熟练的信息技术,也需要通过完善的调查方法,通过鉴别和推理来完成。信息素养是一种信息能力,信息技术是它的一种工具。

二、中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要责任。中小学生应该具备哪些信息素养?

1.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

学生能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传播工具,其最基本的能力是信息系统软、硬件的操作能力。

2.信息获取的能力

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能通过各种媒体(如互联网、书籍、报纸、电视等)或者自己亲自调查、参观等,收集到所需要的信息。要求中小学生要熟练地掌握并运用阅读、访问、讨论、实验、检索等获取信息的各种方法。

3.信息分析的能力

学生能够对所获取的丰富的信息进行筛选、鉴别,判断它的可信度,然后对认为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4.信息加工的能力

学生能够将不同渠道获取的同一类信息进行综合,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重新整理、存储,并能够简洁明了地传递给他人。

5.信息创新的能力

学生通过归纳、综合、抽象、联想等形式的思维活动找出相关性、规律性的线索,或者从表面现象分析出事物的本质,得出创新的信息。

6.信息利用的能力

学生利用所掌握的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或其他手段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

7.协作意识和信息的交流能力

能够通过互联网等平台拓展自己的交流范围,面向世界、开阔视野,并能利用信息技术加强与他人的联系、协作。

三、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策略

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目前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它是根据我国国情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1.注意培养学生信息能力。中学生的信息能力体现在中学生对计算机和网络的操作和应用。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必须根据学校现有的信息环境,对信息软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努力建设校园网资源库。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和信息资源的使用能力。

2.培养学生动手处理信息、形成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中学生的信息学习比传统课程更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让全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多视角观察和多方位探讨,进而形成创造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3.提高学生的其他基础文化素养。现代教育需要学生有良好的信息素养,而良好的信息素养的形成需要其他学科知识做基础,离开基础的知识,信息素养的形成就会变为空谈。反过来,信息素养在学生各科学习中和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它慢慢地影响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同时不可忽视基础文化的学习。

4.必须尊重学生个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每个个体之间有很多个性化的地方,信息素养形成应该有广阔的个性空间,多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信息技术兴趣小组和课外活动,组织各项信息技术竞赛活动,推动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走上信息技术专业之路。

5.改变信息技术评价制度。信息素养的评价过去主要是检查学生的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验,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笔试进行的。这样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首先,对于信息素养的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道德这两个重要部分的程度与水平没有认真判断;依靠测验的方法,特别是笔试来衡量与判断,比较难以判断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正确地、客观地对一个中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应从如下几点来评价:1.信息意识;2.信息伦理道德;3.信息知识;4.信息能力。这样可以比较客观地评价学生使用信息系统完成一定工作的能力水平。

四、小结

综上所述,信息素养是一种可以通过教育所培育的,是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的修养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共同的评价。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随着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宽,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通过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才能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奠定前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什么是信息素养. 中国教育曙光网 .

[3]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2001-06-08.

[4]小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信息能力培养途径[J].电化教育研究,2001(10) .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素养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从信息流的维度探讨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