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守语文阵地 培养创新人才

2015-03-23唐俊安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语文

唐俊安

李克强总理提出,“要以改革创新推动中国经济升级发展,要让13亿人民的聪明智慧在大众创业、万众创业中充分涌现,大展身手。”这正是对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殷切希望。

教育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需要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里尤为强烈。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利用语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独特的育人功能,以饱满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精神,诱发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 。

一、创新教学机智,培养创新精神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仍是教与学。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转变,课程改革就将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懂得学生是发展的,不是配合教师上课的配角,而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智力突出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学生的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机智,要快速、准确判断教学状态,并及时调控教学过程和目标,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于权威,不依赖于常规;要结合实际,大胆探索,积极寻找新思路、新方法、新点子,引导学生多做课文延伸和拓展,并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课堂上精讲善问,并不失时机地进行德育渗透,激情励志,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放手让学生质疑,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 ;适时恰当地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体验生活,开阔视野,感悟人生,写出真情。要有“精、深、博” 的多元立体化的专业知识,要及时了解新的教育教学动态,大胆尝试,为学生营造一种求异创新的学习氛围。

同时,对学生学习的新方法、新见解、新思路要加以鼓励,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对学生点点滴滴的创新都要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对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信心,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有独立见解。”“老师还没有想出来,你已经想出来了,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下一次的创新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学生的创新精神定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二、营造和谐氛围,诱发创新思维

吉尔福特说过:创造力有三个特征——变通性、独特性、流畅性。这些特征都同发散思维有紧密联系。大部分教师平时都太注重集中性思维的培养,忽略了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个性见解,导致学生不会问、不敢问,甚至没机会问。长此以往,会使学生思维僵化,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要想把学生从这种困境中解救出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轻松、活泼的气氛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教师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主体中,与学生和平相处,感情上会更融洽。如课堂上多用“我们一起来学习好吗?” “请你给大家读一读行吗?”“试一试,我们大家知道你能行!” 当然,课堂提问,不能博、大、深,广袤无边,让学生老虎吃天——无处下爪;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才能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

教师的及时赞扬更能使学生受到鼓舞。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等因素,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来思考并作答,善思、会问、乐学,做学习的主人,并鼓励他们大胆求异,把教学活动由无疑教学转化为质疑教学,做一把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金钥匙。教师的教学任务就是把学生引领进文本,与文本的作者对话,与大师们进行沟通,结合自身生活经验与知识积累,深入解读文本意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强化创新意识,诱发创新思维。

三、强化实践活动,锻炼创新能力

语文是学好各类学科的基础。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培养与提高听、说、读、写能力,以及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强大的创造力。这一切能力的培养,都需要实践。

实践出真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有创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脑筋获取的知识是肤浅的,而动口、动手加动脑的收获则必然深刻。三维目标其根本目的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新课程强调注重学生体验,因为没有学生自己去读书、感受、理解的过程,任何语文教学行为都是无效的。俗话说:“多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花”。在教学新课前,让学生自行解决生字、词,并指导学生多读课文,让学生获得比较深入、具体的初步感知。简单直观的问题采用个体说、多面说、生生说;复杂疑难的问题采用直接教着说、点拨说、逐层深入说等方式,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读、说能力。

动手能力也不能忽视。教学中,要在制作和寻找课件上花功夫,指导学生多动手,勤动手,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写作课上,激励学生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指导他们进行大胆的艺术创作;课外引导学生写日记、周记、随笔,每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结束后都要指导学生写研究性学习小论文。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更能强化创新能力的培养。 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古诗词欣赏、故事会、辩论会、课本剧排演、五四文艺周表演等一系列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为办好校报《绿地》,不定期招聘小记者、小编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不仅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还培养了创新精神,锻炼了创新能力。

总之,勇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坚守这块阵地,充分利用语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独特的优势,积极为社会培养创新人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能力思维语文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