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日常教学中数学教师的价值体现

2015-03-23林荫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学习空间数学教学价值

林荫

【摘 要】本文主要从平等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营造适合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空间等三个方面对数学教师进行浅析,希望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能尽量让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不畏惧、不排斥。

【关键词】数学教学    教师    价值    学习空间

数学教师是数学课堂极具分量的角色,这一点众人皆知。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日常的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怎样体现自身的价值?

一、理解万岁

新课程的实验过程常常出现令人担忧的情况——两极分化现象变得严重了。就本校初中学生的现状而言,造成这种差异的成因可能是学习方式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但是如果是由于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相处模式而造成差异恶化,作为数学教师的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首先,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总有能力的差异,当然包括数学学习方面的差异。作为教师,更应当尊重并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不歧视、不偏袒。

其次,学生只有真正从内心喜欢你这个老师,才能更好地接纳你,愿意和你一起学习。因此我们更应该清醒认识自己,用学识和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

二、我们能为学生带来什么

在教学中,常常遇到类似的情况,当一个数学问题出现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常常出现不同的念头或不同的表达方式。那么,是否有必要强迫学生的思考方式一定要如自己所想呢?

初一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按照课本的解题步骤,解方程,应该先移项,再合并同类项,最后把系数化为1,得出答案。不过班上的一位男同学突然举手:老师,我不用算就知道答案应该是1。这时,如果回答学生:光看不行,要算出来才可以,这样往往达到反效果,久而久之学生通常变得不爱思考,不积极主动回答问题了。其实就像在遇到上述这类解方程问题时,多给学生机会各抒己见,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出现。有学生就发现其实也可以只移项不合并,按乘法分配律可得:,,也就是把x-1看作一个整体。教学进程中,常常可以感觉到学生们蕴藏的创新潜能。

三、我们应当追求什么

有这样一个故事:三对父子去公园游玩,孩子们在花丛中追逐着漂亮的蝴蝶。这时候,飞来了一群蜜蜂,嗡嗡的声音引发了孩子们的疑问:为什么蝴蝶飞起来没有声音,而蜜蜂飞起来就有嗡嗡的声音呢?

回到家里,三个父亲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

第一位父亲说:管那么多干嘛,只要读好书就行了。

第二位父亲说:因为蜜蜂飞起来的时候翅膀抖动得飞快,就发出声音;而蝴蝶飞起来的时候翅膀抖动得不那么快,就不发出声音。

第三位父亲并没有直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而是拿出一张纸,先慢慢地抖动(纸不发出声音),然后逐渐加快,直到纸张发出哗哗的声音,随后让孩子试一试。孩子拿起纸做了同样的试验,又思考了一会儿,终于高兴地叫了起来,我知道了!并把答案告诉了父亲。

我们的传统教学大多像第二位父亲,总是把知识尽可能多地告诉学生,而不管他们是否理解,是否真正喜欢。初三复习函数部分有一道这样的例题:

已知ABC中,AB=AC=6,BC=8,P为BC上的一点,过点P作BC的垂线,交AB于点D,交CA的延长线于点E。设BP=x,四边形PCAD面积为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

由于题型的限制,这道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并不大,在上复习讲评课时,我们也只是讲完算完,然后进行重复训练。其实我们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还有哪些量也可以表示成x的函数,再扩大范围进而讨论各种情况下x的取值范围。从DP、EP、DE的长度,到ADE的面积等等。这样绝大多数学生的积极性都能被很好地调动起来。

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像第三位父亲一样,不是急于给出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发学生的积极对话和思考。

结束语:都说数学教师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当寻找各种方法使每个学生乐于参与学习,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空间。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希望我的价值体现在:就算不能使每个学生都爱上数学,但是能尽量让每个学生不厌恶数学。

【参考文献】

[1]董林伟,肖柏荣主编.高中数学典型课示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 P.J.戴维斯,R.赫什.数学经验[M].俞晓群等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3]马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空间数学教学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对数学素养培养的认识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