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大问题”为帆,扬起数学课堂的风帆

2015-03-23潘丽云

教育界·中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大问题风帆数学课堂

潘丽云

【摘 要】小学数学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和提高孩子各方面的素质,其中学习兴趣尤其重要,浓厚的兴趣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由于小学阶段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还不全面,有的甚至一点都不感兴趣,因此小学阶段的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才能让他们在数学课堂上学到知识。

【关键词】大问题    数学课堂    风帆

数学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其获取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发展智力。兴趣激发应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里高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以达到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以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让同学们想各种方法来解决,由此来提高学习的兴趣。

1营造生动有趣的情境

能使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学习,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数学知识中可激发学生兴趣的要素,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探索活动空间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参与学习的动机,使学习达到最佳境界。

比如在学习“位置与方向”时,让学生每天早上在来学校的路上注意观察太阳的方向,正对太阳的方向是东边,然后留给学生的问题是“如果正对学校大门,教学楼在哪个方位?操场在哪个方位?体育馆在哪个方位?”通过实地的观察与学习,学生对于方向很快就能掌握,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变苦学为乐学,扬起快乐的风帆。

再比如在学习分数时,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分月饼的情境,4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两块;两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分得1块;1块月饼平均分给他们两个人,每人分得多少,该怎么分,如何书写?借助学生熟悉的“分月饼”事例,引导学生感知从用整数表示两块月饼、一块月饼,到两人分吃一块月饼怎么表示,自然地将分数产生在平均分基础上的事实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增加了数学知识间的联系,而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同时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

2满足安全心理的需要

学生同样需要尊重、理解、信任、关心,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需要自我实现。课堂教学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交流共鸣的过程。教师就要善于营造情感交融的良好氛围,把更多的情和爱注入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以足够的心理安全感,让学生可以无拘无束地充分表现自己,能够自由地发表意见、表达自己的思想,不怕出错和失败。这样,学生才能带着信心和勇气主动地投入自主性的学习活动,进而最大限度地得到表现和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表情和评价的作用,一个亲切的微笑,都会使学生如沐春风,都能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在学生圆满地回答完老师或同学的提问时,用赞许的目光和恳切的语言说“你的回答真精彩!”“你的想法非常棒”等,并伴之以信任的眼神。从而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把他们所具有的渴望学习、渴望探究、渴望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的愿望和潜能充分释放出来。

3动手操作,提高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动手实践。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氛围中解除学习中的困惑,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加实践操作活动,仅有教师的演示,没有学生的亲自操作,学生获得的知识还是比较肤浅的。只有让每个学生都参加实践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才可能使所有学生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才便于储存和提取信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提高兴趣,获取知识。

例如,教学《圆》的章节时,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看见圆?”通过这样的问题讨论之后,再进一步提出“如何可以画好一个圆”让学生思考简简单单的一个圆怎样可以画得好。通过同学们实际画出圆之后,再讲解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以及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算法。这种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的方式,比看老师做、听老师讲解更能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参与实践活动能够强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发展,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4给予自主选择的权利

学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发展过程。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发扬民主,鼓励尝试,使学生达到一种不由自主想学习的状态,并充分发掘教材的潜能,尽可能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给学生以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探索的权利。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程序,自主确定学习进度,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适应性和发展性选择。

5创设成功体验的机会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应充分利用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地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想方设法让层次不同的每一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成功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能使学生产生强力的求知欲。教师要为学习困难的同学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快乐。总而言之,教师应努力创设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顺境学习中体验欢乐,在逆境探索中体验成功,使每个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过程中产生获得更大成功的愿望,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这样,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充满了魅力的。

【参考文献】

[1]王强国. 数学“问题教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6(06).

[2]贾博孝.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联想的利用[J].北京教育, 1994(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问题风帆数学课堂
妹是风帆哥是船
让折桅的船儿重扬风帆
例谈“大问题”导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静静的渔港 远航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