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循环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预防导管滑脱中的应用效果

2015-03-20赵卫花陈长英

河南医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腮腺负压医护人员

赵卫花 陈长英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 郑州 450052)

目前,腮腺区肿瘤大多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手段,腮腺负压引流术是预防术后积液、涎瘘发生的有效手段[1-2]。临床上腮腺术后患者携带引流管时有脱管情况发生,造成患者术区积液、积血不能够及时排出,直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有可能需要再次置管,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延长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导致医患关系恶化,引发医疗纠纷[3]。因此,积极预防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和负担,保证患者安全[4]。PDCA 循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提出的,已经成为护理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其体系运转的基本方式是以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的科学工作程序进行管理循环,该循环实际上是一个小螺旋,每次循环都将起点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5]。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14年1月开始采用PDCA 循环模式为带引流管的患者制定护理计划并实施,本文以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带引流管的20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导管防滑脱措施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自2013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2 例腮腺肿物切除术后留置负压引流管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61 例,女性21 例,年龄18 ~83 岁,平均(46.8 ±7.1)岁。另选取自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26 例腮腺肿物切除术后留置负压引流管的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97 例,女性29 例,年龄18 ~79岁,平均(44.6 ±6.9)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带引流管时间和疾病类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工作程序;实验组运用PDCA 循环模式对护理工作者、携带负压引流管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规范管理,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2.1 计划 ①现状调查:2013年12月住院携带负压引流管的患者共40 例,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引流管固定方法不妥当35例;引流管接口松脱26 例;带管患者及家属不重视护士的健康宣教25 例;患者床头未悬挂防导管滑脱标识10 例;患者术中引流管缝合不够妥善或引流管置入深度过浅6 例;患者烦躁牵拉导致滑脱1 例。②引流管滑脱原因分析:a.引流管除术区缝线外无任何固定措施;b.引流管接口设计不妥,引流管上有3处接口,均属于直插型,容易松动导致从接口处滑脱;c.护理措施不到位,护理人员责任心欠缺或经验不足,未能详尽地向患者及家属宣讲留置引流管的目的、重要性及预防措施,交接班未明晰患者情况;d.患者及家属不重视医护人员的健康宣教,不慎牵拉引流管导致滑脱;e.患者床头未悬挂防止导管滑脱标识,不能够时刻提醒医务人员及家属;f.躁动患者睡觉时无意识拔出负压引流管造成滑脱;g.医护人员的工作疏失造成滑脱,患者术中引流管缝合不够妥善或引流管置入深度过浅。

1.2.2 执行 ①对以往负压引流管滑脱的患者实行回顾性分析后,制定出防导管滑脱的护理计划,于2014年1月开始实施:a.加强导管固定,预防脱出或异位。术后首先观察患者术区缝线以及无菌敷料固定情况,如有异常通知医生及时给予处理;b.向医院提出申请,联系厂家生产接口处带有螺纹的引流管,防止因接口处松脱导致脱管。c.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患者术后回观察室,护士及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携带引流管的注意事项,包括带管的目的、重要性,导管的放置位置,负压鼓保持负压状态,如何变换体位,下床活动如何保护引流管以避免引流管打死折,家属避免和患者同床睡以免压迫患者导管等,一旦引流管松弛或脱落,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d.科室统一制作管道和防导管滑脱标识,对携带引流管的患者在引流管上贴引流管种类名称标识,一律在床头醒目位置悬挂防止导管滑脱标识,既能提醒患者及家属注意,使患者在活动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又能时刻提醒医护人员对患者负压引流管的观察;e.及时与医生沟通保证术中引流管缝合较牢固;f.对于烦躁患者加强巡视,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负压鼓每日更换并测量,引流液较多时及时更换并告知医生,每日晨会上进行集体交接班;②由工作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质控小组长定期检查护士正确评估的能力,对管道加固的执行情况,统计患者带管注意事项知晓率。③质控小组每次把检查结果总结反馈给全科护理人员,并分析原因及提出整改措施。

1.2.3 检查 2014年6月质控小组再次对管道管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作为持续改进评估依据,检查内容包括方案中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

1.2.4 处理 ①对比改进前后结果,持续改进方案获得较大成效。②为防止导管滑脱,必须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好前馈控制。流程是科室质控小组每两周对全科管道管理质量检查、督导及反馈,并组织全科人员进行分析与整改,并作为下一循环科室质控小组在平时检查中追踪验证措施落实情况并行效果评价。通过检查促进工作,降低患者脱管率。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负压引流管滑脱的发生率,分为脱管与未脱管两个维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校正的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82 例患者中发生脱管10 例,脱管率为12.20%;实验组126 例患者中发生脱管2 例,脱管率为1.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2,P <0.05)。

3 讨论

PDCA 循环模式是对评估结果进行处理后,对成功的经验给予肯定、推广和加以标准化,对失败的经验教训加以分析总结,把未能解决的问题投入到下一个循环当中,目前已成为实现护理服务质量持续提高的有效方法。负压引流管的滑脱现象是临床工作中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这不仅会增加患者的治疗费用,延长治疗的时间,降低患者的满意度,也会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

负压引流管滑脱的发生与患者、客观及医护等多方面因素相关的,运用传统的护理方法往往不能达到预期。本研究将PDCA 循环模式运用到携带负压引流管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对引流管滑脱发生的原因进行详细的查找和归纳,充分认识意外事件发生的危害性,继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全方面的计划措施,到后来计划措施的实施与反馈,形成了一个整体化、细腻的工作流程,各环节缺一不可,都对降低引流管滑脱的发生有着积极的作用。本研究显示依据PDCA 循环模式制定的护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减少导管滑脱的发生(P <0.05)。

综上所述,运用PDCA 循环模式,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降低负压引流管滑脱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有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优化带管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在维护和营造和谐的医患关系中也有重大的作用,适合广大医护人员运用并推广于医疗护理实施中。

[1]李文鹿,朱伟,刘法昱,等.腮腺区肿瘤145 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2,5(7):5440-5441.

[2]Gadodia A,Seith A,Sharma R,et al.Congenital salivary fistula of accessory parotid gland:imaging findings[J].J Laryngol Otol,2008,122(3):e11.

[3]哈维超,周亚夫,顾民,等.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1):20-22.

[4]邓春华,韦武燕.防管道滑脱小组在ICU 管道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1,9(3):202.

[5]孔越,陈娟.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指标体系中专家咨询法的可靠性分析[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7,25(4):259-261.

猜你喜欢

腮腺负压医护人员
试论无负压供水在建筑给排水中的应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早早孕负压吸引人工流产术的临床探讨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
一种手术负压管路脚踏负压控制开关的研制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