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英语认知地方文化现状的调查分析

2015-03-20张成国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高职英语文化

张成国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南通校区教务处, 江苏 南通 226006)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如何真正有效地推动优秀的中华文化“走出去”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外语教育界的众多专家学者,如蒋亚瑜(2005)、肖龙福(2010)、郑德虎(2012)等,一致认为培养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认知能力是促进其有效对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1-3]基于此,本文采用测试及访谈的方法对高职学生英语认知地方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并分析存在的困难,进而找到有效的途径助其掌握既体现鲜明中国特色、又易于为西方受众所理解和接受的地方文化英语表述方式,从而能够向世界讲好、讲活、讲深中国地方特色文化故事。

一、调查设计

(一)调查内容

1.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来源高职学生英语认知地方文化的现状;

2.制约高职学生英语认知地方文化能力发展的因素。

(二)调查对象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132名南通籍高职学生,其中,一年级52人,二年级38人,三年级42人;商务英语专业41名,会计专业35名,汽车维修专业29名,建筑工程管理专业27名;男生54人,女生78人;城市生源72人,农村生源60人。

(三)调查工具

1.测试卷:以“南通旅游信息网”所涉及的内容作为参照,设计地方文化测试题目,要求受测对象用英语对问题做简单的描述,以此测试高职学生用英语陈述地方文化的能力。测试卷共25小题,共计100分。其中,选择题10个,每题2分;翻译题10个,每题3分;问答题5个,每题10分。

2.访谈:围绕制约英语认知地方文化能力发展的因素进行个别访谈。

(四)数据收集

于2014年9月完成。本次调查共发放145份测试卷,测试后收回有效卷132份,回收率为91%。测试卷的评定以“南通旅游信息网”所提供的英文作为参考答案,并邀请旅居我国十多年的英语外教从母语的角度对答案加以评判。

在答卷收取、分析之后,邀请具有代表性的10名学生(5位答题最佳者,5位答题较差者)参与访

谈,每人访谈用时约15分钟,并做好发言记录。

二、调查结果与讨论

(一)高职学生英语认知地方文化的现状

1.测试卷整体得分情况分析:见表1至表4

表1 不同年级学生的测试成绩比较

表2 不同专业学生的测试成绩比较

表3 不同性别学生的测试成绩比较

表4 不同来源学生的测试成绩比较

第一,高年级学生的测试成绩显著好于低年级学生。这表明,随着年级的提高,学生英语认知地方文化的能力也在逐步提高。面对某些没有见过且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事物,高年级学生一般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大体地完成任务,而低年级学生往往束手无策,放弃作答。

第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测试成绩显著好于其他非英语专业学生。因为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而言,文化素质类课程的学习及英语听说读写译技能的强化训练对拓宽其地方文化知识面,提高英语认知能力有很大帮助。

第三,女生的测试成绩显著好于男生。整体上来讲,女生的语言基础要比男生扎实得多。此外,女生心细、语言领悟与表达能力强等先天优势,使得她们在用英语表达地方文化方面胜男生一筹。

第四,城市生源学生的测试成绩显著好于农村生源学生。主要原因在于城市的外语生态环境显著优于农村,城市生源学生课外接触与应用外语的机会多,如兼职口笔语翻译、涉外导游、充当大型外事活动志愿者等,从而促使他们注意收集、掌握地方文化的英语表达;而农村生源学生基本上跟着教材和考试走,基本接触不到与地方文化有关的英语读物和资料,严重缺乏与地方文化有关的外语实践活动。

2.测试卷分项得分情况分析:见表5

表5 受测学生分项得分情况

从表5可以看出,受测学生对景区景点及地方特产的英语认知情况较好,正确率分别高达74%、63%。这是由于地方外宣资料中经常涉及这方面话题,并且这些内容大都与他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经过长时间耳濡目染的熏陶,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习得了。受测学生对传统工艺、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方面内容的英语认知不容乐观。在学习或生活过程中,由于很少或较少接触这方面的素材,不少学生在用英语表达自己家乡那些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且具有一定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如“跳财神”、“杖头木偶戏”等,要么泛泛一说,不能作具体深入的阐述,要么就是望文生义、胡乱作答。有的学生竟然将流行于江海大地的“南通僮子戏”英语表达为“Nantong Children Play”。“僮子”实际上为苏北一带迎神赛会上的巫师,因此,翻译中通常采用音译加注释的方法,并对“僮子”做适当补充和扩展。

(二)制约高职学生英语认知地方文化能力发展的因素

在问及“测试卷中遇到的困难”时,受访者普遍表示地方文化知识的积累有限,因不能正确理解部分文化内容的真正含义而不会用英语准确表达。此外,地方文化中的专属性词汇也是制约英语表达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问及“现阶段高职英语学习的目的”时,78.9%受访者认为是为了交流和工作,他们热衷于扮演好文化使者,渴望用流利的英语向外国友人推介自己的家乡文化。这就为开展以地方文化为内容依托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表6 制约高职学生英语认知地方文化能力发展的因素

在问及“用英语介绍地方文化的必要性”和“用英语推介地方文化的机会”这两项内容时,大部分受访者认为用英语介绍地方文化非常有必要,有利于激发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提高地域文化自信心,从而在对外交流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尽管他们认为在南通这样的中小城市能够主动用英语对外推介家乡的机会并不是经常遇到。

在问及“获取地方文化英语资料的途径”时,90.3%的受访者表示很难获取系统、完整、客观介绍地方文化的英语读物。据笔者调查,地方文化的英语资料大多碎片化(fragmentation)呈现于网络、电视等媒体中,或分散于文广新局、旅游局、文化馆、博物馆和一些艺术品销售种类比较丰富的商铺,不利于学习者对地方文化内容的深度体会与系统感知。

在问及“英语课堂上学习地方文化的必要性”和“地方文化知识在英语教学中的比重”时,多数受访者反映将地方文化知识融入到英语课堂中非常有必要,不但可以学习英语,而且有助于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可谓是“一举两得”。但现实情况是,老师在英语课堂中很少能结合课文内容适当补充地方文化方面的知识,课外推荐给学生的读物主要以介绍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的书籍、报刊、杂志或音像制品为主,图文声并茂的地方文化英语读物根本接触不到,因此学生也就无从吸收规范化的有关地方文化的英文表达。

在问及“为提高地方文化的英语认知能力,最希望得到的帮助”时,大部分受访者表示特别需要教师课堂上讲授地方文化英语译介的方法与技巧,课外推荐有关的英语语音与视频材料,组织英语游园会等地方文化的认知体验活动,举行地方文化翻译大赛及“英语说家乡”展演活动。

综上所述,制约高职学生英语认知地方文化能力发展的因素可归结为:地方文化英语素材不易获取、英语教学中地方文化知识的导入不足以及缺乏地方文化英语表达的实践锻炼。

三、提高高职学生地方文化英语认知能力的对策

(一)开发基于地方文化的英语教材

地方文化英语教材的缺乏是制约大学生英语认知地方文化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发一种能够突出地方文化特色、满足大学生英语表达家乡风土人情需求的课程资源刻不容缓。地方文化英语教材的开发主要是对从地方政府外事办、旅游局、文化馆等部门的网站以及对外发行的报刊、书籍、杂志等渠道网罗来的介绍地方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的英文资料,按照英语语言教学的规律及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整合,以历史文化、风景名胜、文学艺术、地方特产、风俗习惯等独立的文化专题为主要内容,分设若干个教学单元,每个单元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句法操练、回答问题、朗读、翻译、角色扮演、游戏、采访、讨论、文化体验等一系列综合知识运用和英语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素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二)强化地方文化英语表达的技能训练

同地方电视台、文化教育专家合作,制作地方特色文化的英语纪录片供学生欣赏,并要求学生加以模仿、朗诵,以学习纯正的语音语调;针对材料中的常用表达方式进行训练,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材料输入,熟记地方文化英语表达的一些固定搭配、常用句型;当学生掌握了一些基本句式以后,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活用所学句型进行地方文化的英语复述,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点评和指导,并记录成绩;组织地方文化的专题讨论活动,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地方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的了解;指导学生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的技术随时随地随身进行围绕地方文化的练、说、唱、演、录、玩等多模态英语自主学习活动。

(三)开展丰富有趣的第二课堂活动

开展丰富有趣的第二课堂活动,如组织地方文化的认知体验与社会调查,举办乡土英语文化节,展示广大学子咏家乡的英文诗歌、手抄报作品,组织学生编排《跳财神》等地方剧目,举办“英语说家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及地方文化词汇翻译大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地方文化知识,锻炼和实践英语听说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地方文化外宣意识和对外传播能力。

四、结论

通过调查发现,地方文化内容在英语教学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加之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又很难接触到这方面的素材,高职学生英语认知地方文化的能力很弱,尤其不能用英语流利表达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持之以恒地加强地方文化教学资源建设,创新高职英语文化教学方法,丰富与地方文化有关的外语实践活动,以此循序渐进地培养高职学生较强的地方文化英语表达能力。

[1]蒋亚瑜,刘世文.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方法与途径[J].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65-68.

[2]肖龙福,肖笛等.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1):39-46.

[3]郑德虎.把“中国英语”融入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2,(7):49-51.

猜你喜欢

高职英语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谁远谁近?
读英语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酷酷英语林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