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2015-03-18曹嫦娥

海军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症状手术

黄 丹,曹嫦娥

目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呈年轻化的发展趋势。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将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100例,其中男性76例,女性24例,年龄25~70岁。均为后路手术。手术指征:(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保守治疗3~6个月症状不能缓解;(2)反复发作且疼痛症状逐渐加重;(3)突发性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疼痛剧烈且不能缓解;(4)间歇性跛行并有根性坐骨神经痛;(5)神经根或马尾神经功能障碍。

2 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由于要通过气管插管的全身麻醉来进行腰椎的手术,患者及其家属对手术、麻醉可能导致的创伤、意外以及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均感到恐惧,一般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情。护士首先应耐心的听取患者的诉说,不否定患者对焦虑、紧张的应对方式,比如失眠、对医护人员态度不好、一遍遍的询问等。护士要对患者的心情表示理解和同情,态度和蔼,多安慰与鼓励。向患者耐心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手术成功的病例,邀请已经处于康复好转期的患者现身说教等,以消除其紧张、焦虑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2.1.2 术前准备 (1)呼吸功能锻炼。腰椎手术后一般需卧床较长时间,故需提前进行在床上深呼吸的锻炼,若有吸烟者应让其尽早戒烟。(2)床上排便排尿功能训练。患者可能对术后较长时间卧床排便排尿不大适应,应在术前就对其进行床上排便排尿的训练。(3)仔细检查患者的心、肺、肝、肾功能及全身情况,以及血沉等常规化验项目。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一般出血不多,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所选术式决定是否备血。(4)术前备皮,做好手术区域的清洁工作。

2.2 术中护理

巡回护士建立2条静脉输液通道,配合麻醉医生对患者进行麻醉,协助手术医生摆好体位,将患者的躯干部分放置在腰桥上,采取正确的卧位,使其膝关节稍微弯曲以放松背部肌肉[1],并且保持其脊柱自然平直,无塌陷入腰桥内,也无扭曲起状。动作应准确迅速,以减少术中椎管内出血。在术中要注意对患者的头部、双上肢、胸腹部以及关节的保护[2]。要保证患者的上下睑合拢,避免因俯卧位后出现眼球外凸、角膜干燥及消毒液流入眼内等意外。使患者的头部略向前倾,用多功能头架固定,颈部固定于中立或屈曲位。要保证固定的牢靠性,防止术中患者因颈椎晃动而损伤其脊椎。胸廓部及髋部可用垫上大软垫,使得腹部悬空,保持隔肌呼吸动作不受限制。在患者的双膝、踝部等身体与床面着力的骨突部位垫上海绵垫,以防止损伤神经。在术中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注意观察病情,做好随时解除患者不良反应的准备,尽量使患者感觉舒适。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 患者术后回病房,病房护士与手术室护士就患者的术中情况进行交接班,严密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变化,并做好相关记录,如在巡视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变快等情况要立即向上汇报并作出处理。术后24 h内严密观察患者双下肢及会阴部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如出现下肢麻痛进行性加重,或下肢肌力减弱等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作相应处理。

2.3.2 伤口和引流管观察 密切观察切口情况,伤口处常规放引流管引流,主要是防止术后出血压迫硬膜,应保持引流管的畅通,注意观察引流管引出量及其性质。术后一般可见少量渗血,平躺6 h,24~72 h可拔管。拔管后注意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询问患者是否有呕吐、头痛等症状,若有上述症状出现,可考虑脊膜破裂脊髓液流出,并立即报告医生。

2.3.3 导尿管的观察与护理 术前一般留置导尿管,术后应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及量,在患者清醒,可床上排尿时,采用间歇性夹管,待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后,拔除导尿管,以减少泌尿道感染。

2.3.4 疼痛的护理 患者术后不仅会感受到切口疼痛,术前的腰椎间盘突出麻痛症状可能仍然存在或减轻后又加重,这时可适当应用消炎镇痛药物。

2.3.5 预防并发症 (1)伤口、椎间隙感染的预防:要注意对患者生命体征的观察,一般术后1~3 d内因吸热会导致体温升高,但通常不会超过38℃。如果手术3~5 d内患者体温明显升高,达到或超过38.5℃时应检查伤口是否感染;手术后5~10 d,患者如果突然出现腰部剧痛,切口周围肿痛、发热症状,可能是椎间隙感染的征兆,应查明原因,做出相应处理。(2)褥疮的预防:由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需垫水垫,术后6 h可用按脊柱骨折翻身法翻身,以后每隔2~3 h翻身一次,检查并按摩骨隆突出处以减轻局部的压力,改善血液循环,以防止褥疮的发生。

2.3.6 功能训练 术后早期进行锻炼非常重要,首先进行直腿抬高训练,以减少神经根粘连。将双下肢轮流直腿抬高,以能忍受的疼痛为限确定高度,训练量逐渐增加,不能操之过急。在术后一周左右进行腰背肌的锻炼,即五点式(以头、两手肘关节及两脚后跟为支承点靠腰背肌肉的力量使腰背离床挺起)的锻炼,在腰肌较有力后,可进行四点式(以两肘关节及脚后跟为支点,使腰背离床挺起)或三点式(以头及两脚后跟为支点,两手放于胸前,而使腰背离床挺起)锻炼,最后进行飞燕式(患者俯卧,头、双手、肩、双脚及身体往后仰,使胸部与床接触)锻炼[3]。患者每日的训练量逐渐增加,不能操之过急。

2.4 健康指导

(1)出院后睡硬板床,正确使用腰围,避免活动时造成脊柱扭曲。(2)注意平时站、坐、行动、劳动的姿势,减少慢性损伤的发生。(3)饮食方面注意加强营养,保持心情愉快。(4)预防及功能锻炼相结合,加强腰背肌及腿部肌肉的锻炼,增强脊柱的稳定性,预防集体及组织老化,积极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5)定期到医院复查。

3 总结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及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本院收治的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90例患者临床症状消失,6例患者临床症状减轻,仅4例患者临床症状未得到明显改善。因此,为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的效果,应建立一套适合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系统、科学、完整的护理常规。正确的护理有利于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并配合治疗,并能及时发现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的功能损害减小到最低限度,尽早回归社会。

[1] 钟宝英.椎间盘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手术配合[J].浙江创伤外科,2007,8(12):343.

[2] 于丽红.腰椎手术的护理及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8,3(4):125.

[3] 林丽萍,张阿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要点及方法[J].宜春医专学报学报,2000,12(3):211.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症状手术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手术之后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颅脑损伤手术治疗围手术处理
16排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
推拿辅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中西医干预治疗腹膜透析置管手术围手术期106例
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