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舰艇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5-03-18邹云飞

海军医学杂志 2015年4期
关键词:卫生防疫军医卫勤

黎 成,邹云飞

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对海军全面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伴随着海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发展战略的转型以及我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推进,舰艇部队后勤建设也面临难得的机遇和挑战。卫勤保障作为后勤建设的一个重要分支,关系着广大官兵身心健康,影响着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其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也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如何提高舰艇部队卫勤保障能力也成为全面建设舰艇部队后勤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和对基层调研了解的情况,就舰艇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加强舰艇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建议和对策。

1 舰艇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渠道少,专业技能有待加强多数基层军医从医科院校毕业后,直接到部队从事一线医疗工作,临床经验较为欠缺。尤其对舰艇军医而言,对其独立开展医疗工作的要求更高,而医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临床经验的积累在业务技能的提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年轻舰艇军医缺乏高年资医生的技术指导,而且接触的病员少,病种十分单一,外出接受培训、进修学习等继续医学教育的机会也不多,这些因素均制约了其专业技能的提升,长期下去易挫伤个人专业技术发展和开展卫勤保障工作的积极性,不利于舰艇卫勤保障能力的整体提升。

1.2 卫生装备使用率低,人装结合训练欠缺 随着近年来军事斗争卫勤准备的深入开展,一系列医疗卫生装备已陆续列装舰艇部队,随之而来的卫生装备的使用和管理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现代医学的专业分工已越来越细,卫生装备操作使用的专业性很强。舰艇军医在院校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专科培训,装备的操作使用能力水平相对较低。小型舰艇空间有限,展开医疗装备的条件往往也受到制约。受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舰艇军医往往也缺乏主动钻研卫生装备使用的积极性。舰艇军医临床经验十分有限,遇到急重症及专科性疾病往往只能选择转诊至上级医院。这些主客观因素均导致了目前卫生装备的使用率低下,部分卫生装备配发后处于闲置的状态,装备的维护保养也得不到保障,长期下去会影响到装备正常性能的发挥。在舰艇战伤救护模块训练中,对于战伤救护基本技术的训练开展较多,而对于卫生人员和装备的结合训练开展很少,最终导致卫生装备的保障效能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1.3 卫生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卫生防病制度坚持不彻底舰艇部队卫生防疫工作开展的好坏关系着舰艇官兵身体健康,影响到军事训练、战备执勤等任务能否顺利完成,事关部队的安全稳定。目前舰艇卫生防疫专业技术人员欠缺,舰艇军医承担着开展舰艇卫生防疫工作的职能,但往往没有经历专业系统的卫生防疫理论和技能培训。舰艇卫生防疫设备如食品和饮水检测设备的配备不齐全,舰艇饮食饮水卫生监督等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针对战备训练、演习演练、季节变化、执行任务海区流行病学情况等开展的经常性卫生防病教育制度坚持不彻底。

1.4 药材管理和使用的效能不高,造成资源浪费 舰艇部队药材管理和使用的效能关系着卫勤保障的整体水平。目前药材的管理和使用还不够规范化、科学化。舰艇日常药品使用、消耗还缺乏严格规范登记,卫生机关对舰艇药品的使用管理及消耗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的力度不够。军医用药不科学合理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切实发挥药品资源的最大效益。部分舰船虽按要求配备了战备药材,保持战备药材种类齐全、数量充足,但是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战救药材过期浪费现象,究其原因是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战备药材储备和管理机制。

1.5 卫勤战备训练开展还不够扎实,综合性卫勤演练开展少

舰艇部队的卫勤训练工作仍主要集中在单舰艇训练科目中的战伤救护模块训练,主要训练舰艇卫生人员的急救、紧急救治及全体舰员的自救互救能力,训练内容仅仅为传统的止血、包扎、固定、通气、搬运等战伤救护基本技术,对于战时海上伤病员换乘、医疗后送等综合性卫勤训练却少有开展,这已明显不适应现代战争卫勤保障任务需求,制约了整体卫勤保障能力的形成。

2 加强舰艇部队卫勤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

2.1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培养和使用机制,保留一批精干的技术骨干队伍 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是开展卫勤保障工作的主体,卫生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到卫勤保障工作的质量,最终影响到卫勤保障能力的形成。基层军医因缺乏技术帮带、接触病种少、舰艇医疗条件限制,加之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较少等原因,医疗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缓慢,个人职业发展的空间较为狭窄,全心全意安心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不高,考虑调离基层岗位或转业到地方工作的人较多,长期下去既不利于部队卫勤保障能力的提升,也会导致基层部队卫生技术人才的流失[1]。建议卫生业务机关会同干部部门研究探索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可考虑定期安排基层军医分批次到技术力量强的中心医院级别以上医院进修,同时积极探索舰艇军医“集中管理,派出保障”模式,只有切实从有利于卫生人才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才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作为的意识,真正达到“栓心留人”的效果,基层部队的卫生技术骨干才能得以保留,才能实现卫生工作科学发展和卫勤保障能力提升。

2.2 加强卫生人员操作卫生装备技能训练,提高卫生装备的使用效益 要切实提高卫生装备的使用效益,逐步改变目前卫生装备使用率较低的现状,建议上级卫生机关每年度组织舰艇常用卫生装备操作技能培训,安排配备有相应卫生装备的舰艇卫生人员实施轮训,提高其装备操作使用技能和维护保养水平。再者,在组织和计划卫勤训练时,增加操作使用卫生装备的训练内容,加大人装结合训练力度,同时在军事专业技能比武考核等活动中增加相应的考核内容,以比武竞赛和考核为手段促进卫生装备管理使用水平的提高[2]。

2.3 加大对基层卫生防疫工作技术指导和帮带力度,将卫生防病工作落到实处 针对舰艇部队卫生防疫技术力量薄弱的现状,要加大对基层卫生防疫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力度。卫生防疫检验所等专业卫生防疫机构可定期组织卫生防疫理论和技能培训,安排到基层工作时间较短、卫生防疫知识和经验不足的舰艇军医参加培训,逐步提高其开展消杀灭、健康教育、心理疏导的能力。卫生防疫机构技术人员要不定期深入基层,进行卫生防病知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重视基层官兵心理卫生问题。卫生机关要联合卫生防疫机构不定期对基层卫生防疫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予以通报,对落实不力的单位要提出整改意见,提高基层部队重视卫生防疫工作的意识,督促其切实将卫生防病工作落到实处。

2.4 推进药材使用和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建设,提高药材保障效能 要逐步推进药材使用和管理规范化建设,严格药品请领、使用和消耗登记统计制度,做到帐物相符、医疗文书规范、药品使用科学合理,并将相关规章制度以文件通知的形式予以下发明确,卫生机关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到基层检查制度落实情况。基于战救药材储备的要求和药品管理使用的特性,为避免药材浪费现象的发生,可建立战备药材用旧储新机制,以半年或一年为一周期将战救药材轮换更新,旧的药材可考虑转入消耗量较大的医疗单位,同时将新药材补给到位。通过实施药品科学规范管理,稳步提高舰艇部队药材保障效能,让有限的卫生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2.5 以完成多样化任务卫勤保障需求为牵引,大力推进卫勤战备训练工作开展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和海军发展战略的转型,舰艇部队的使命任务也不断拓展,既要确保军事斗争准备的龙头地位不动摇,也要完成远洋护航、援潜救生、抢险救灾、侦查测量、国际维和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3]。高标准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需求对舰艇部队卫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卫勤战备训练工作是提升多样化任务卫勤保障能力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要深入研究不同任务卫勤保障特点,针对卫勤保障重难点问题扎实开展卫勤战备训练工作。要不断拓宽卫勤战备训练内容。既要开展舰艇救护所战伤救护演练,还要开展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救护艇、医院船、岸基医院等不同救治阶梯伤员后送的组织指挥和协同训练[4]。既要开展医疗救护技术训练,也要从实战出发开展卫勤组织指挥、优化伤员救治流程等勤务训练。

[1] 汤俊华,褚新奇,向建华,等.海军卫生技术干部现状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J].海军医学杂志,2004,25(1):56-59.

[2] 李卫东,宋斌.海上联合作战卫勤保障的主要特点与对策[J].海军医学杂志,2007,28(3):230-232.

[3] 周山,黄影,陈永鹏,等.“和谐使命-2013”海外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4,21(2):137-138.

[4] 朱敏,曲佳,钱阳明,等.医院船上战救不确性的情景分析探讨[J].海军医学杂志,2014,35(6):436-438.

猜你喜欢

卫生防疫军医卫勤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我的军医爸爸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回顾“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中卫生防疫的特点及做法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8?12”天津港特大爆炸救援部队卫生防疫实施
一种新型卫生防疫车结构设计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
《西南军医》2015年第17卷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