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农村基层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课程教学改革

2015-03-18郑艾娟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全科妇产科医生

郑艾娟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基于农村基层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课程教学改革

郑艾娟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永州 425100)

根据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加快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精神,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优势,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探索和实践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改革妇产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法,以适应培养全科医生的需要。引入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法,强调实用性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实现专科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对接,以期培养具备“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能力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助理全科医学人才。

助理全科医生;高职;妇产科学;教学改革

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投入的加大,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但农村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依然严重,其根本原因是合格全科医生严重匮乏[1]。教育部、卫生部《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6号)指出:“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推进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加快面向基层的全科医生培养。”根据上述文件精神,围绕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的基本要求,我们在“3+2”(3年医学专科教育加2年毕业后全科医生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下探索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妇产科学课程的教学改革[2]。

依据高职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对岗位、任务、过程等的分析,参照《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本着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能要有针对性和适用性的原则,体现高职教育“重实践、讲技能”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探索和实践助理全科医生培养的模式,转变妇产科学的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评价方法,以期培养具备“预防、保健、诊断、治疗、康复、健康管理”六位一体能力的“下得去、用得上、干得好”的助理全科医学人才[3]。

1 以重视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转变课程教学理念

目前,妇产科学教材仍然采用传统的编写模式,基本上是按疾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顺序来编排;教学方法是教师授课、学生听课,教师多采用幻灯片形式按照教材顺序授课,照本宣科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普遍感到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实际动手及临床思维能力差。学生一旦进入临床,就感到无从下手,不能对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和治疗。对此,我们根据临床专业结构特点和全科医生岗位要求,引入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工学结合教学理念能够很好地将学习与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实践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职业教育必须满足社会服务和市场需求,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理念[4]。

2 以农村社区卫生服务需求为导向,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职业院校的课程目标应坚持职业需求与可持续发展相统一,这种以职业需要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正是妇产科学课程改革应遵循的原则。通过对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高职院校医学生就业形势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岗位要求的分析[5],结合《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所要求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素质目标,着眼于对学生临床技能训练和岗位素质及职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养成。根据临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课程组教师在广泛征求校内外临床专家建议和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全科医生岗位应具备的能力和本课程的特点,确定本课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围生期、围绝经期保健的主要内容和相应的处理原则;掌握计划生育指导技术;掌握常见妇产科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熟悉门诊常见妇产科疾病的处理流程。(2)能力目标:具备对常见妇产科疾病做出正确诊断和评估,同时做出恰当转诊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常见妇产科专科操作;能指导妇女进行自我保健、产妇产后随访和开展计划生育宣教及指导。(3)素质目标:具有勤奋好学的学习态度、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具有一定的评判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3 以社区综合卫生服务能力培养为核心,优化课程教学内容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预防保健、常见病及多发病诊疗和转诊、患者康复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体化服务,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2]。明确当前我国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对妇产科相关知识的需求方向,与行业专家合作,认真分析课程教学目标、职业岗位需求,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优化教学内容并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讲常用、实用及有用的内容,把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由原来的4∶1改为2∶1;将妇产科相关理论分为四大模块:(1)妇女保健与计划生育;(2)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3)妇产科危重症;(4)与其他学科有交叉的疾病。在模块教学中从分析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出发,把握教学重点,以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妇女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作为教学重点,找出难点和关键,并对知识结构进行重新优化组合。

4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本位,实施行动导向教学法,突出教、学、做一体化

通过引导使学生手、脑共用,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团结协作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依靠每一次教学来培养,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教学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培养融于学生的实训过程中[6]。

教、学、做一体化即“学中做、做中学、做中教”,既要给学生提供理论知识,又要有具体的实例支撑,还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如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模拟、师生交流等,融合妇产科人文知识和专业知识,把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理论教学主要用情景模拟法、讲授法、PBL教学法、启发引导法、角色扮演法、演示法等,这些方法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形成很好的师生互动。如在妊娠早期出血性疾病的教学中,课前教师先给学生提供一个先兆流产的病例,并提出问题:怎样对该孕妇进行处理?让学生以分组合作的形式查阅相关资料,课前进行小组讨论,由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教师点评、总结。通过这样多种形式的教学,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师通过层层引导,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图片、实物和观看录像等多种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做到教师手把手教、学生放开手练。以下以四步触诊法为例,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妊娠晚期孕妇产前检查案例,引导学生完成产前检查,旨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课前学生自学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观看教学录像和查阅资料。课堂分组模拟临床情景,并进行临床工作的演习汇报,由师生共同评价任务完成效果,并围绕“如何做好优质产前指导服务”进行开放性讨论,课后整理实训报告。教、学、做一体化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具体化和真实化,既具有工作过程的整体性,亦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实现了工学结合[7]。

5 以《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为指导,优化和改革课程考核方法

根据教学目标,我们逐步形成了课堂考核、实践考核、学生自评与互评、案例分析、期末理论考核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方法。考核内容依据教学目标、《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和行业职业能力标准,突出职业综合能力评价,考查学生对妇产科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临床案例的形式考核临床思维与实践能力,检验学生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工作过程考核为重点,全面关注知识、技能、情感和学习过程与方法。目前,本课程综合成绩评定包括平时成绩(10%)、实践成绩(30%)、学生自评与互评(5%)、理论成绩(55%),将学习能力评价向职业能力评价转化,实现学生职业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实力的提高。

按照我国当前的教育层次,高职院校医学生的培养方向应定位在从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高职医学院校的学生是未来基层医疗单位的主要组成人群[8]。认真分析我国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现状以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岗位的要求,我们认识到,培养农村社区卫生人才不是学历越高越好,而是应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真正为农村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并全心全意为农村基层服务的卫生人才[9]。作为基层医生培养摇篮的高职医学院校,应大力推行课程改革与建设,尽可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将来工作所需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培养全科医生的需要。以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为导向,优化教学内容,将临床多发病、常见病、妇女保健列为高职院校妇产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强调实用性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实现专科教育与学生就业的对接。在教学中,既注重专业知识的教授,也让学生了解基层卫生服务工作的特点,使其知识结构、职业能力等方面更好地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工作。

[1]叶水福,李小明,王遂龙,等.浙江遂昌县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探索和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15):1450.

[2]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S].国发[2011]23号.

[3]宋国华,王福青,高凤兰,等.“3+2”助理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3-4.

[4]邹伟.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与实践[J].辽宁教育研究,2008(1):66-68.

[5]董燕敏.我国全科医师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529-530.

[6]梁亮,李倩.浅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8):317.

[7]刘巧,陆予云.高职中医护理学课程的工学结合教学改革浅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1):382-383.

[8]邓琳琳.基于全科医生培养的高职高专妇产科教学内容改革[J].当代医学,2013,19(18):163-164.

[9]陈志超,梁琼芳.发挥医学院校优势 为基层培养高素质卫生人才[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6):23-24.

G622.3

A

1671-1246(2015)14-0136-02

猜你喜欢

全科妇产科医生
最美医生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全科医生培养还需添柴加油
突显独特之美 发挥全科价值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全科专业招生“遇冷”
满足全科化和规范化的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