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医药类高职院校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2015-03-18陈莉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生源医学生调研

陈莉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1318)

上海市医药类高职院校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陈莉

(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 201318)

以上海市2013级医药类高职院校师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给学生发放调研问卷,对学校学生工作相关负责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进行深度访谈,调研相关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当前上海市高职医学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探索推进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途径。

上海市;医药类高职院校;新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是以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是学生提高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与技能、顺利实现从学校向社会过渡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为了让每一名学生进行最佳职业选择,并在这一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职业规划与事业愿景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理想和社会价值。

2006年上海市教委关于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要推进职业教育;2007年教育部发文要求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逐步由选修课过渡到全校公共必修课;2012年《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为了每一名学生的终身发展”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理念;2014年2月,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以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升学与就业指导(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已经形成较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体系。而国内大规模的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则起步较晚,且目前多偏重于对即将毕业学生的研究,而忽略了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引导。高职新生处于人生的重要转型阶段,也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刚入校的学生普遍存在着对专业、对学习、对人生的迷茫,此时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无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笔者对上海市医药类高职院校2013年入校的新生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关内容进行调研,对学校学生工作相关负责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当前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对策。

2 研究的方案

共抽取了4所学校作为样本学校,它们是:上海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上海健康职业技术学院、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1)针对4所调研院校的20位学生工作相关负责人、指导教师进行了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方面的访谈调研。(2)针对上述4所院校的2013级高职医学生,包括护理、助产、检验、药学、临床医学等专业,共发放调查问卷260份,回收有效问卷252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7%。其中,上海生源141人,占56%;非上海生源111人,占44%。问卷调查主要采取不记名问卷填写方式进行,调研对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调查结果的数据管理与处理分析在SPSS13.0统计软件上进行。

在问卷的设计方面,聘请了专门从事学生工作的学生处负责人作为指导教师,并且聘请了资深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专家、行业专家以及相关学校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室的指导教师对问卷进行了反复修改,最后确立了4个模块6个维度,共计24个题目。针对教师眼中的2013级学生的特点、学校及院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学生工作相关负责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进行了访谈调研。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学情背景分析

院校及专业的选择是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因素,选择适合自己及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能够实现专业和职业的有效对接。相对于医药类专科学生来说,专业的选择对其今后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针对“如何选择进入当前所读的医药类职业院校”的调查结果显示:有161位(占64%)学生选择“个人意愿”,其中上海生源95人,占59%;非上海生源66人,占41%。有36%的学生选择“非个人意愿”。由此可见,学生在院校选择方面,多数属于个人意愿,但也有小部分学生存在盲目性。如何更好地引导这些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教师工作的难点。

对“选择目前所读专业的原因”,有133位(占53%)学生选择“就业前景”,其中上海生源70人,占53%;非上海生源63人,占47%。由此可见,无论是上海生源或是非上海生源,在专业选择方面多数基于医药类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但也有23%的学生的选择是基于他人的建议,受到诸如学校、家庭及他人的影响,这种选择带有盲目性。

本课题调查的学生处于一年级下学期,他们已经在校学习将近一年,对所学专业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对专业如何看待?对当前所读专业的满意度如何?针对这两个问题也做了相应调查,数据显示:有20名学生选择“非常满意”,占8%;有183名学生选择“比较满意”,占73%;选择“较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学生共占19%。同时,对“你的职业理想与目前所学专业的关系”,22名学生选择“完全一致”,占9%;149名学生选择“基本一致”,占59%;选择“不一致”及“基本没关系”的占32%。由此可见,在学生对专业已经有初步认知的情况下,过半数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与职业理想基本一致,也有少部分学生觉得所学专业和个人今后的职业几乎没有关系。

“从学校毕业后的打算”也是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对这方面的调研显示,有113名学生选择“直接工作”,占45%;119名学生选择“专升本”,占47%;选择“其他”共计8%。从访谈调研中也得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专科学历水平在当前社会普遍高学历的大背景下还需要继续深造。在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方面,专升本知识的介绍也应该作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内容之一。

国外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很多学校在中小学就已进行相关指导。那么国内的情况如何?本课题在对“高中阶段是否有相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指导”进行调查发现,97名学生选择“完全没有”,占38%;42名学生选择“有,必修课”,占17%,其中上海生源35人,占83%。选择“仅是教师提到过”的有67人,占27%,其中上海生源36人,占54%。从以上数据可知,高中阶段多数上海生源的学生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无论是以必修课还是选修课的形式进行,都对学生职业道路的选择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对其整个人生规划都具有较好的前瞻性作用。

3.2 学生的自我认知方面

自我认知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条件,充分、正确、深刻地认识自身能力、个性及相关环境是制订职业生涯目标及策略的基础。在本次调研中,针对学生自我认知方面做了以下调研:第一,“你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吗?”针对此问题,58名学生选择“非常了解”,占23%;166名学生选择“比较了解”,占66%;选择“较不了解”和“其他”的占11%。第二,“你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吗?”针对此问题,173名学生选择“比较了解”,占69%;选择“较不了解”和“很不了解”的占31%。第三,“你了解自己的能力及特长吗?”选择“比较了解”的有155人,占62%;选择“较不了解”和“很不了解”的占38%。第四,“你了解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专业吗?”针对此问题,有22名学生选择“较不了解”,占9%。第五,“你了解以自己的能力能胜任何种工作吗?”针对此问题,有52名学生选择“较不了解”,占21%。

由上述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在学生的自我认知方面,多数学生对自己比较了解,但也不能忽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自己不了解。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中,指导教师也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

3.3 学生对职业的认知方面

职业责任感是对岗位和工作的一种态度,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次调研设置了如下问题:“你了解医学生应具备的社会责任感吗?”针对此问题,有80名学生选择了“非常了解”,占32%;19名学生选择了“较不了解”,占8%。“你清楚自己的专业将来适合从事的职业及其衍生职业吗?”针对此问题,43名学生选择“非常清楚”,占17%;49名学生选择“较不清楚”,占19%。在找工作的渠道方面,有84名学生(占33%)选择“较不清楚”,只有38名学生(占15%)选择“非常清楚”。“你了解找工作时相关的手续如何办理吗?”针对此问题,有18名学生选择“非常清楚”,占7%;选择“较不清楚”的学生有118名,占47%;选择“很不清楚”的学生有26名,占10%。

针对“对于未来的人生发展,你是否感到缺乏指引、没有方向?”这个问题,有128名学生选择“是”,占51%。“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程度”方面,28%的学生认为自己“非常需要”;49%的学生选择“比较需要”。在“对个人的规划”方面,有102名学生认为“比较清晰,但是只有近期规划而没有做长期规划”;有64名学生选择“有,但没有考虑清楚”;选择“想做,但不知道怎么规划”及“其他”的共计86名学生。

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要有较为全面的职业认知。职业认知的重要方面是对目标职业进行分析,确定目标职业,了解该职业的具体内容、任职资格、工作条件以及该职业的发展前景。通过这些方面来确定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从以上调研数据可以看出,所调研学生对职业认知的相关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对学生进行职业认知的引导刻不容缓。只有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才能为学生更快、更好地成才提供支撑。

3.4 当前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方面

在所调研的学生当中,有193名学生“接受过学校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占77%;有59名学生表示“不清楚或者没有接受过相关方面的指导”,占23%。对“如果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你会选吗?”这个问题,选择“愿意”及“非常愿意”的有153人,占61%。由此可见,当前多数调研院校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但对于学生的需求方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指导方式的选择往往对指导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医学生更愿意接受什么样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形式?”针对此问题,居前三位的选择分别是“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及“网络互动”,所占比例分别为38%、33%和17%。“面对学习及走向社会工作的压力,你最希望学校提供哪方面的指导?”针对此问题,有24%的学生希望得到“职业发展教育及素质拓展训练”,34%的学生希望能够到“企业实习锻炼”,“其他”占42%。

4 完善高职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对策和建议

(1)前置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高职医学生学制短,大一的学生处于人生重要的转折时期,较为迷茫,此时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尤其重要。建议在入学教育时即开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了解高职学习及生活的特点,引入专业学习特点等内容的介绍。

(2)分阶段有侧重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贯穿于大学学习的全过程,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明确目标、突出专业特色,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对于大一新生,应注重对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其对当前就业形势和职业生涯有初步的认识和规划。对大学二年级学生应注重培养其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对毕业生应注重临床实践操作能力锻炼以及就业形势、择业技巧的指导和就业前的心理调适。通过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准确定位自我、了解职业的发展和要求,有导向性地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3)加强对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教育。医学生的职业责任

感是其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职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医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职医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利用社会学、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理论,在教学及实践中强化医学生职业责任感的培养,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4)设立专门的职业咨询及专家指导工作室。职业指导教师的水平直接关系到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及教育的效果,因此医药类高职院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与企业联动,多渠道对职业生涯规划师资队伍进行培训,着力打造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在专业发展、职业定位、就业知识获取、就业信息判断和个性化咨询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服务。(5)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多方位促进学生成才。在教学过程中,学校要借助企业的力量,与其共同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并根据学生培养目标,对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和改革。学校每年应尽量邀请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到学校开办相关讲座,为学生争取更多实习机会,同时使学生接触到最新的行业信息和实践技能,提升职业竞争力。

G640

A

1671-1246(2015)14-0005-03

猜你喜欢

生源医学生调研
新形势下提升传统本科专业生源质量的思考和认识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图表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陕北红色学校与国民党在西安的生源争夺战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