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5-03-18聂珍贵

卫生职业教育 2015年14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药理学案例

聂珍贵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聂珍贵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 101300)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渗透药理学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3个环节进行有效设计并付诸实践,以探索如何在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药理学;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于1952年首次提出的,目前已成为西方教育界的主流教育理念[1]。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得到了我国教育界专家的认可和重视。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

药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重要桥梁学科,知识繁杂,学生学习和记忆难度较大,许多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缺乏主动思考能力,因此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应用于药理学教学中,并探索相应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迫切。本研究旨在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渗透药理学教学的全过程,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3个环节进行有效设计并付诸实践,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现介绍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教学对象

我校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专科学生,其中1班和2班为实验组,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3班和4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每组各50人。

1.2 教学内容及相应的教学形式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是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教师在认真分析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并选择合适的呈现形式。目前,在教学内容设计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仅仅按照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并未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大纲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全面掌握较为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际,因此我们将教材内容分为“基本内容”、“扩展应用”、“拓展提高”3个部分。

1.2.1 “基本内容”的教学设计“基本内容”是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在具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纲,将传统的需要一节课完成的众多教学内容分成多个知识点,再从中提炼出需要重点讲解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以课堂讲解的方式呈现,帮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效掌握新知识,还可以录制成微视频放到药理学精品课程网上,供学生课下巩固。对于大纲中学生容易理解的内容,布置成自学作业让学生在课堂或课下完成。这样不但提高了课堂授课效率,而且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

1.2.2 “扩展应用”的教学设计“扩展应用”是学生通过“基本内容”的学习后,将新学习的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并分析和解决问题。设计此部分内容时要有充分的案例支持,案例的选择要有典型性,针对每个知识点都要准备相应的案例,并对案例进行一定加工,简化诊断过程,突出治疗药物的选用。为此我们建立了药理学案例库,既有针对某一具体药物的简单案例,也有针对心血管疾病的复杂案例,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选用相应案例。例如在讲完有机磷酸酯类中毒及解救后,可以举一个敌敌畏中毒的典型案例,请学生分析中毒症状并给出治疗建议,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了实际问题,并从中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兴趣。

1.2.3 “拓展提高”的教学设计“拓展提高”是学生在掌握前面两项内容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学来扩大知识面、解决更多的问题。教师需要查找最新资料并提炼知识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提高方面的训练。此部分内容对教师和学生都有较高的要求,要求教师除具备扎实的医药学基础知识外,还要及时关注临床医学和药理学各分支领域的新进展,引导学生了解治疗疾病的最新药物进展。教师布置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经讨论汇总后,选出代表进行汇报。如学完心血管系统药理学内容后,学生已初步认识到心血管疾病的危害和治疗药物,此时教师可布置若干问题,如心绞痛的治疗现状、心衰的综合治疗手段、高血压的综合防治等,由各组学生自选问题,然后分工查阅资料、制作PPT,最后在课上汇报。

1.3 教学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合理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以达到“教”与“学”的双赢。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式。

1.3.1 构建课上探究式学习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探究式学习模式[3]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这种学习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设置问题—分组分工—具体研究—展示成果—交流与拓展—总结评价。在设置问题环节,主要采用案例引导和任务驱动两种方式,针对一些内容较为简单的章节,如消化系统用药、镇咳药等,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将学生分组,每组选择各自的问题,教师给出指导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分工准备资料,然后共同完成PPT课件,每组推荐1名学生试讲,最后任课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重点、解释难点,增强学习效果。针对难度较大的章节,如心血管系统药理知识,可在学习结束后结合一个综合性案例,以案例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结合已掌握的知识对案例进行讨论。

1.3.2 构建课下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我们建立了药理学网络课程平台,将教学内容、课程信息、课程作业及时在网上发布,学生通过浏览网络课程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扩展知识、提交作业,并进行实时自测,检验学习效果。

1.3.3 协助教师收集教学资料 网络的发展拓宽了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获取信息,协助教师收集教学资料。另外,教师可以布置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对自己家乡的人群进行走访调查,了解其健康状况、所患疾病和用药情况,调查结果以书面报告形式提交。这项任务针对全体学生,可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在走访调查中,学生既能实地了解多种常见病,又锻炼了人际沟通能力。反馈结果显示,多数学生对此项任务很感兴趣,认为很有收获。

1.4 教学评价

以往的教学评价只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评价,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接受情况。为此,我们对教学评价进行了改革,重点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是否主动参与了学习过程、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如何等,在评价环节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1.4.1 转变评价方式 把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将学生的平时课堂表现、作业、讨论发言等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提高课堂发言所占的分数比例。

1.4.2 调整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从单一的知识性领域扩展到学生学习的情感、成效、身心素质等多个领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情感方面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成效方面包括学生在课堂上是否掌握了应学的知识、是否较好地完成了学习目标;身心素质方面包括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团体合作精神、沟通表达能力等是否得到了增强。

2 效果评价

2.1 问卷调查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发放调查问卷,就学生专业兴趣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进行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认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且认为自身综合素质如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等得到了提高。

2.2 闭卷考试

两组学生的期末考试采用同一套试卷,题型为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和问答题。考试结果显示,实验组的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存在的问题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探索实践中,发现很多因素会影响该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如班级人数的制约:小班教学(25~30人)能更多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收集资料、汇报结果等机会,发掘每位学生的潜能,而目前高校普遍以大班为主,班级人数较多,很难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硬件限制:多数学生通过手机上网查找资料,能否授权使用期刊网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时间限制:学生所学课程多、课业负担重、课余时间少,没有时间完成课下搜集资料、整理文献的工作,这也是影响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另外,教师的授课技巧、问题设置、学生的评价等也是影响药理学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1]李嘉曾.“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意义与实践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4-56.

[2]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8):1-6.

[3]邓江,高杨,徐尚福,等.探究式学习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688-1689.

G420

A

1671-1246(2015)14-0032-02

首都医科大学教改课题(14JYY056)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中心药理学案例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艺术药理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以学生为中心”食品卫生与安全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辨析判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标准应是教学质量
“以学生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图书馆建设
药理学原则在抗微生物药给药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